[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相止乃依实修而得之境界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0

有相止乃依实修而得之境界

无论有相止还是无相止,其见解虽非了义,然皆为依修而得之境界,非仅为闻思之理解。倘若仅凭心念造作之理解,纵如何闻思广博,能言善辩,彼不具调伏烦恼之力量,犹如纸上画月,无有摧破黑暗之光芒。有者自以为眼前所观皈依境消失,将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即为无相止。此处尚需细辨处于有相止还是无相止状态?且无相止还须鉴别迷惑与清明。若轻易承当,极易落入偏道而不自知,此实乃未解无相止之要义。因为无论是上师皈依境、空性、觉受、密咒、五方佛标志、呼吸或所谓平静之状态等等,只要心有所系,皆为有相止。故此处主要依皈依境为修行所缘之对境,若缘他境则与本修法相违,易成散乱,故应重缘皈依境而止观交修。

何谓修持有相止相对圆满之标准?如《菩提道次第广论》曰:“所修妙三摩地具二殊胜:一心明显具明显分,二专注所缘无分别具安住分。”即专注所缘(上师皈依境),无有分别相续而住,内心清明无昏沉、散乱。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何谓有相止
下一篇:成办解脱之四种要义
 反观自己是否具有四精要法之违品
 修行人应该修行安忍
 认真修学上师瑜伽非常重要
 共同外前行乃精进修法的前提
 凡夫与圣者信心的区别
 行持善法应具出离心
 享受福报不妨碍成办解脱
 值遇密法当精进修行
 细致辨析了知、觉受与证悟
 信心与净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20.泐潭文准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南北朝平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佛寺僧人(喻进芳)[栏目:佛教与教育]
 为善,不论僧俗不计荣辱[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普贤行愿品》讲记(八)[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漫说《长阿含》(卷九)~B 五成法[栏目:界定法师]
 怎样辨别是佛还是魔[栏目:达真堪布]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调治心马[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安住当下,是否意味着对将来没有规划?[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六章 到达彼岸的无上咒 顿悟之五[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