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理解上师与自心无二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2

如何理解上师与自心无二
 
获得一切共与不共同悉地之根本,乃认定上师为佛陀之恭敬与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时时都应以信心来启开解脱之门,以信心而获得一切上师之密意,故随时都应至诚祈祷。

祈祷有多种方式,例如对仅就五加行之上师瑜伽而做祈祷的弟子来说,首先是接受四灌顶,然后上师融入自心,在自己与上师无别而生起敬信时,将心安住,此时上师融入自己,无论观想上师是从心间融入还是从梵穴融入,总之在自己与上师无二之中安住。那么该如何理解上师与自心无二呢?

首先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仍旧还有一种自己与上师对立的概念存在。但当上师完全融入自己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上师,除此之外,无有二法。当然这样的理解也已含摄有上师与自心无二之意。但是,当我们逐渐对禅定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时候,我们可不能就仅仅停顿在这样的见解之上。

我们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之时,细致讲解过有相定和无相定,即便是在有相定的见解之上讲解无别,我们是怎么树立上师与自心无二的呢?

先举个例子,例如现前我的手中拿了一块毛巾,当你知道它是毛巾的当下,反观自己的内心,哪一部分是毛巾,哪一部分是知道毛巾的心呢?两者是分不开的,因为能所本来就是一如的。

同样一个道理,当你心里想着上师的当下,此时在你心目当中有上师形象的显现,这种形象为境,而知道上师的念为心,仔细观待一下,此时境和心能否分开?当我们内心忆念上师的当下,哪一部分的心是上师,哪一部分是自己的内心呢?两者是无法区分的。

当然,作为凡夫而言,这一念不会很久,紧接着就会产生分别,此时自然就产生了对立:上师就是自己刚刚所观想的境,而当时知道上师的这个念就叫作心。如是第二念起分别时候,能所就已经形成对立了。

但在第一刹那,即想到上师的当下而没有起第二个分别念,在自然想到上师当下安住,此时上师和自心无法区分,也就叫做上师与自心无二。

因此,我们平常一直在告诫弟子,时时不能与上师的形象远离,也就是说,无论是座上还是座下,时时都要在与上师无别之中行持。

当然,当你座上的禅定见解逐渐增长之时,就不需要再树立一个起心动念而观想上师的境,至于这方面更高的见解,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做宣讲,对大多数信众而言,座下的时候要时时忆念上师,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你能够忆念上师当下,就是上师与自心无二!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上师瑜伽必须要熟知四精要法
下一篇:修行应无愧于自心
 具器弟子之法相 六 三门承侍
 如何修学觅心法
 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开示初学者禅定时间
 修学密法不能忽视持戒与信心
 对上师的信心既是爱又是信
 座下护持戒律与转变逆缘非常重要
 凡夫初行禅定之时切勿高攀
 我今生依止多少导师最好?
 应该如何培养信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谈静坐[栏目:妙境法师]
 佛堂讲话 第五辑 七、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栏目:道源法师]
 五十二世 破庵祖先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寻找清凉人生[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座右铭[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擦洗清扫即是消除业障 衣食住行皆为供养坛城[栏目:达真堪布]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五章 禅喜 体验生活的悦乐[栏目:郑石岩教授]
 三乘修行的次第(苏曼噶旺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栏目:法界法师]
 相应19经 无惭者之根经[栏目:相应部 14.界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