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理解上师与自心无二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0

如何理解上师与自心无二
 
获得一切共与不共同悉地之根本,乃认定上师为佛陀之恭敬与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时时都应以信心来启开解脱之门,以信心而获得一切上师之密意,故随时都应至诚祈祷。

祈祷有多种方式,例如对仅就五加行之上师瑜伽而做祈祷的弟子来说,首先是接受四灌顶,然后上师融入自心,在自己与上师无别而生起敬信时,将心安住,此时上师融入自己,无论观想上师是从心间融入还是从梵穴融入,总之在自己与上师无二之中安住。那么该如何理解上师与自心无二呢?

首先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仍旧还有一种自己与上师对立的概念存在。但当上师完全融入自己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上师,除此之外,无有二法。当然这样的理解也已含摄有上师与自心无二之意。但是,当我们逐渐对禅定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时候,我们可不能就仅仅停顿在这样的见解之上。

我们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之时,细致讲解过有相定和无相定,即便是在有相定的见解之上讲解无别,我们是怎么树立上师与自心无二的呢?

先举个例子,例如现前我的手中拿了一块毛巾,当你知道它是毛巾的当下,反观自己的内心,哪一部分是毛巾,哪一部分是知道毛巾的心呢?两者是分不开的,因为能所本来就是一如的。

同样一个道理,当你心里想着上师的当下,此时在你心目当中有上师形象的显现,这种形象为境,而知道上师的念为心,仔细观待一下,此时境和心能否分开?当我们内心忆念上师的当下,哪一部分的心是上师,哪一部分是自己的内心呢?两者是无法区分的。

当然,作为凡夫而言,这一念不会很久,紧接着就会产生分别,此时自然就产生了对立:上师就是自己刚刚所观想的境,而当时知道上师的这个念就叫作心。如是第二念起分别时候,能所就已经形成对立了。

但在第一刹那,即想到上师的当下而没有起第二个分别念,在自然想到上师当下安住,此时上师和自心无法区分,也就叫做上师与自心无二。

因此,我们平常一直在告诫弟子,时时不能与上师的形象远离,也就是说,无论是座上还是座下,时时都要在与上师无别之中行持。

当然,当你座上的禅定见解逐渐增长之时,就不需要再树立一个起心动念而观想上师的境,至于这方面更高的见解,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做宣讲,对大多数信众而言,座下的时候要时时忆念上师,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你能够忆念上师当下,就是上师与自心无二!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上师瑜伽必须要熟知四精要法
下一篇:修行应无愧于自心
 断恶行善就是逐渐调伏内心烦恼
 调伏自心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依止圆满导师和精进修行很重要
 甘露丸的功德
 调伏内心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以信心听闻、修持柯日密咒洲网站公开的全部法义,皆得圆满清净之传承..
 观想无常而精进修法
 禅定误区
 任务观念的修行并不圆满
 如何理解赐予皈依之上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夏坝活佛讲因明(简要笔记一)[栏目:因明学讲记]
 佛菩萨做担保人(圣严法师)[栏目:忏悔业障]
 凡圣两忘[栏目:圣严说禅]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二[栏目:宣化上人]
 《弥勒上生经》导读(寂雯)[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栏目:洪修平教授]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二部分 定 第五章 阅读自然之心[栏目:阿姜查禅师]
 智慧的能量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自他相换[栏目:智慧的能量]
 论密勒日巴空慧与忍的修行(黄连忠)[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正分31 佛子当力戒者(1)[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