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明心见性的标准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9

明心见性的标准

若是一位上师说你已经明心见性了,已经成佛了,很多汉族弟子会非常高兴,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愿意。但这是一个导师应该做的吗?所以很多人已经摸准了这种虚荣心,明明知道自己的内心就在妄想之中,但只要被印证就可以了。这样长时间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明心见性不仅仅在于见解之上,见解成熟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第一、性格改善;第二、烦恼减少;第三、出定的时候能时时护持正念;第四、梦光明之境界。

反问一下自己,不管是独处还是在众人面前,能护持正念吗?尤其是做梦的时候,时时都能做到我们平常修法之清明状态吗?是自己控制梦境,而不是被梦境牵着走。

比如说,晚上你想怎么做梦就怎么做。在酣睡状态中提起正念,把这个梦境转变到另一个境界上来。梦里看见的是山河大地,突然想要转变成西方极乐世界,就自由自在地转变成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人呢?所以修行还是要实在一些。

否则,就像禅宗惠能大师说的:“善男子,世人终日口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头谈论般若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证悟到自性般若的人太少了。所以修行要实实在在一些,一步一步来。平常根据个人条件不管修什么法,见解有没有增长,功德有没有增上,就看性格有没有改变,烦恼有没有减少,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有没有增上?当一切修法与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分割的时候,即便当时状态有多么好,都与解脱无关。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位居士,他说平常非常爱打坐,由于长时间训练的原因,现前每一座可以入定安住几个小时。我问他:“你如是安住的目的是不是生活当中有很多烦恼,暂时为了逃避烦恼而在无分别状态安住?”他说不是的。若是为了解脱的话,这个无分别状态与解脱没有丝毫关系。无分别状态在闷厥和酣睡状态也能做得到,永远要铭记这一点,出世间禅定永远没有离开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这三殊胜法是成办解脱的要点。不管是起心动念还是超越起心动念,必须具备三殊胜法。

《功德藏》中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修行有没有进展,就看出离心有多少进展,慈悲心有多少进展,信心有多么普遍,贪嗔痴烦恼减少了多少,而不在于你平常做了多少善事。尤其在从事善法的同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功德是否增上?功德的大小,也是在于烦恼减少了多少,信心、慈悲心、出离心增长了多高,以此作为衡量,而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善事,念诵的咒语有多少,修行的时间有多长,这些不是衡量标准。

有人可能觉得修行需要太多的条件。想想我们平常吃顿饭也要具足众多因缘,比如先要买米、买菜、厨师切菜、烧饭,还要端到前面拿起筷子夹起来吃下去才叫吃一口饭,还要吃很多口才能饱肚子,这个过程需要多少条件呢?成办解脱可不是迷迷糊糊那么容易的,修行应该实实在在一点。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增上的判断标准
下一篇: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如何观察上师 二 导师功德圆满的重要性
 明觉受
 世间善法无有实义
 修学上师瑜伽提到要成办三种清净
 为什么说不能贪执境界
 精进修行的动力
 护持信心应净观
 修行人应细致取舍因果和严净戒行
 以偏袒信心修法之过失
 对共修的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对法师释迦古那的开示[栏目:密勒日巴]
 97 飘扬的经幡[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听闻《普贤上师言教》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论佛教戒律的现代意义及走向(翟艳春)[栏目:律宗文集]
 生命之研究[栏目:太虚法师]
 戒法之于人生[栏目:禅林衲子心]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曲阜师大苏树华问[栏目:大音希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