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对于观想的要求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11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对于观想的要求

上师瑜伽总摄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一切理趣。修持上师瑜伽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止观交修,以信心与上师相应而赤裸觉性,其中念诵心咒和观想皈依境是赤裸自性的方便,但并不强制初行者一开始就完全达到生起次第之“明、净、稳”的标准,只需初步能将心专注于皈依境即可。

《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中曰:“观皈依境犹如空中彩虹,显而无自性,应观想上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自己面前,如亲睹胜颜。”次第根机行者初步以意念造作观想上师皈依境,并净观上师圆满三种功德(大悲、遍知、救度众生之力量),随修法增上,觉性于自然中逐渐赤裸。

初行者如何理解上师即法身佛?首先通过闻思于“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 形成定解。随修法见解增上,逐渐于觉受中领悟真正的佛就是法身,法身和色身原本一如。此时意念造作逐渐细微,最终于赤裸本性时证悟法身究竟了义之见。所以,所谓视上师为法身佛,并非意念造作地观想上师为法身,而是一种信心。

诸佛菩萨以头顶肉髻、身披璎珞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仅仅是一种方便诠释,真正的佛不在外表形象,而为心之本性。即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断——断除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包括一切轮回烦恼痛苦以及习气);证——证悟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所有一切功德都圆满其中)。也就是说,圆满心的本性者为佛。若具备如是见解,信心就会很坚定,无论外在形象出现多么大的迁变,信心都不会动摇。

如今很多人将对导师、对佛的信心仅仅树立在外表形象上——黄色的就叫释迦牟尼佛、红色的就叫阿弥陀佛,难道戴个面具就是佛吗?如果你把形象当作一个标准,一旦今天佛呈现这样的形象,明天佛呈现另一种形象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随之摇动,信心就会退转。这就说明你对佛的理解并不够透彻。

总之,所谓观想亦依修法见解而定,初步虽需意念造作,亦应理解其真实理趣,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形象之上。随修法增上,自然证悟真实见解。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略说摄集善法戒
下一篇:嗔心之过患
 普遍胜利·普巴扎西仁波切故事
 依教奉行与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何谓背弃轮回
 如何对治昏沉掉举
 修行就是修心
 实修的重要性
 为何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说念诵是遣除违缘的方便
 禅修时应善巧对治烦恼
 生活之本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果面前 一顿饭与一条命怎能等同?[栏目:达真堪布]
 无畏施转危机[栏目:禅林衲子心]
 陕西法门寺佛法开示[栏目:学诚法师]
 阿毗达摩 第二十五讲 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念、惭、愧、无贪、无嗔心所[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060-007 普陀洛迦新志卷七(营建门)[栏目:04 传记]
 行住坐卧悟禅机[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二十二 众生命慎勿食[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二十九、《人生必读》[栏目:诗偈法语]
 地藏菩萨本愿经(上海佛学书局)[栏目:白话佛经]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十六 般舟集体行法须知[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