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皈依的开示(阿知仁波切)
 
{返回 其它善知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6

关于皈依的开示

阿知仁波切

皈依是一切法的基础,八万四千个法门的基础是皈依。但是什么叫皈依呢?皈依两个字的含义是依靠和依赖的意思。我们依靠谁呢?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叫皈依。

还有就是一个人心相续中皈依的决心是一切法的基础,如果这样讲的话,这就是不是就很难说了。为什么难说呢?他心相续中的决心是世间法皈依还是出世间法皈依?皈依呢,有世间皈依和出世间皈依。从出世间皈依角度来说也有大乘的皈依、小乘的皈依,还有呢就是密宗的皈依,有三种。世间皈依呢也是有很多很多种,为了健康而皈依三宝,为了发财而皈依三宝,为了一切顺利而皈依三宝。以上这些情况说明人们的目的或发心不同,他们心相续中的皈依也随之不同。还有就是为了得到来生人天的福报,来生不堕恶趣而皈依三宝,这种也是世间的皈依,而不是出世间的皈依。

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三宝是出世间的皈依。什么叫出离心呢?出离心是自己心相续中脱离轮回的决心,这叫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三宝是出世间的皈依,如果从小乘的基础上讲,出世间的皈依是指什么呢?就是自己一个人想解脱,如果解脱了的话我就不管众生,我自己离苦得乐,以这么个发心而皈依三宝,这是小乘的皈依,因为是为了自己所以就是小乘的皈依。还有呐,大乘的皈依是为了众生而皈依三宝,这是大乘的皈依。还有呢什么叫密宗的皈依,刚才说的大乘的基础上有了密宗的境界的状态中而皈依三宝,这是密宗的皈依。有这么多不同的发心,皈依呢就有好几种。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呢?皈依的对象是三宝。就是除了三宝以外没有其他皈依的对象。不管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所皈依的对象都是三宝。这是皈依的对象。

还有呢就是也可以说是皈依的条件是什么呢?皈依的条件是信心。信心分的话又分三种,即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信心。什么叫清净信呢?自己也说不出来这个道理,自己也说不来这个原因,反正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看到什么佛像、僧人、活佛呀就心里非常欢喜,就感到内心非常清净,也是非常尊敬的一种念头,这叫清净信。什么原因呢?因往昔种的善根成熟,所以就有这么一些念头,这是清净信。还有一个是刚才说的欲乐信,就是为了自己也好,为了众生也好反正是离苦得乐得想法,离苦得乐的这个念头,这是欲乐信。这两种信性好是好,但是呢,很容易退转。怎么会容易退转呢?假如,以这个茶杯为例,我跟你们说:“这里面有茶水,这杯茶水呢非常干净,能喝。”如果我跟你们这样说,也许你们相信了我的话,刚开始会非常相信—噢,肯定这茶杯里有茶水,这杯茶水呢很干净能喝,有这么一种信任。但是呢,有很多人过来说:“你们不要相信阿知活佛,这茶杯里没有茶水。”或者“这杯茶水是不干净的,不能喝的。”如果这样跟你们说的时候呢,你们心里就怀疑起来:咦,到底是这里面有没有茶水?或者有的话能不能喝?如果能,是不是干净?如果有这么个想法生起,刚才所说的清净信和欲乐信就退转了。没有那么大的决心了,这个决心不强烈了,这个时候呢,这个决心就已经退转了。信心呢就退转了,用这么个比喻来说的话就是这样。还有呢,什么叫胜解信呢?打个比方来说,我跟你们说,这个茶杯里有茶水,是干净能喝,我跟你们这样说了之后,然后又揭开这个杯盖来给你们看。你们亲眼看到了这里面确实有茶水,这杯茶水呢非常干净,能喝。你们大家都看到了,然后就把这个杯盖盖上。再就很多人过来说:“噢,你们不要相信阿知活佛,阿知活佛骗你们的,这里面没有茶水。”或者不干净,不能喝,这样说的话,你们心是不会退转的。为什么不会退转呢?一个是相信我,我跟你们说了这里面有茶水,这杯茶水是干净的能喝,我向你们传达了一种需要相信我的想法,然后加上自己亲眼看到了这里面确实有茶水,能喝,是干净的,现在你们都清楚了。这与刚才所讲的那种决心不一样,是不会退转的,这个叫胜解信。什么叫胜解信呢?一个是自己看书然后呢就去听闻佛法,听堪布讲课也好、上师讲课也好,总之凡是现在科学的那种光盘呀、电视呀、电脑呀里面听到了佛说的道理,然后呢自己思考—噢,佛说的确实有道理,你们自己的心已经真正进入佛门了,佛说的道理自己明白了。今后再有很多人说,佛教就是迷信的你不要相信这些,这样说的话你们谁也听不进去。因为,一方面是听闻佛法了,佛说的道理我自己也思考了—佛说的确实有道理,如果是这么想,刚才的信心就不会退转了。很多人说这个是迷信,是什么什么,你的这个信心是不会退转的,还有呢就是他的话你听不进去,这就是胜解信。深深的了解了佛法,这叫胜解信。还有呢就是刚才的清净信和欲乐信,如果我跟你们说,佛说的就是佛法,但是呢,你们仅是相信我,佛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呢,自己没有思考,还没有融入到自己的心,还没有融入到佛法。这样在不了解佛法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问,佛教是什么?迷信吧。这样说的话,咦?究竟是迷信的?还是佛说的确实有道理,或者没有道理?这类想法就会出现。信心呢就分这么三种,这是皈依的基础,也可以叫条件。皈依是这样的。

还有呢就是皈依的期限,我们从今天开始已经皈依了三宝了,这个皈依什么时候结束呢?肯定会总有一天皈依会结束,肯定会有的,这是什么时候呢?是这一生中皈依三宝,还是今天皈依三宝明天就结束了?都不是,既不是明天就结束,也不是这一生中结束。那么是否会永远不结束呢?会结束的,什么时候结束呢?从今天开始了,我们什么时候成佛,成了佛果,皈依就结束了。我们从今天开始乃至成佛之前皈依三宝。成佛之后就不用皈依了,就不用依靠了,自己已经成了佛,再依靠谁呢?不用依靠了。现在呢我们没有办法,这个生死轮回的痛苦啊自己解决不了,成了佛,已经自己什么都可以解决,什么都可以明白,这样的话,皈依就结束了。这是皈依的期限。

还有呢,要知道的事情呢,就是我们人人都会成佛的。人人都会成佛的话,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一切众生心相续中的佛性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性这两个佛性有没有差别呢?这是没有差别,是一模一样的。成佛的,已经成了佛,他心相续中的佛性,和我们没有成佛,这两者心相续中的佛性没有差别。但是呢,一个是成了佛,一个是没有成佛。这是怎么个解释呢?我打个比方来说,这一杯水里,装的是非常干净的水,没有任何污染的水,另一个茶杯里装的是非常不干净的水,这两杯水呢,这杯干净的水也是水,那杯不干净的水也是水,就水的角度而言没有任何差别,两杯都是水。但一杯是干净的水,另一杯是不干净的水,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就不一样了。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了佛,他如同是干净的水一样,我们呢没有成佛,心里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我们就如同是不干净的水一样。从水的角度来讲的话两者是一样,从干净和不干净的角度来讲的话两者是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就如同这杯水,一定要通过某些方法来把这个不干净消除,不干净全部消除了,就是干净的水,也就成了佛,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呢,我们皈依的目的呢就是为了解脱,这是出世间的皈依,如果为了今生的世间一切顺利而皈依三宝,刚才我说过了,这些是世间的皈依。还有呢就是各种各样的,今天在同一个时间内,我就给你们一起皈依了,关于你们心相续中得到的皈依,因为你们心相续中的皈依决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们得到的皈依也是不同的。为什么不同呢?你们大家根器不同,所以得到的皈依不同:有些是为了解脱而皈依,有些是为了世间,大家或是为世间八法一切顺利而皈依三宝的,这些都有,这是不同的。还有呢,有些人是这么想,藏传佛教非常厉害,藏传佛教是皈依四宝的,四宝比三宝好,为什么呢?多一个宝,有人曾经跟我这么说。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的?藏传佛教也好,汉传佛教也好,南传佛教也好,皈依的对象不是四宝,是三宝。但是呢,我们念的时候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今天传的是四皈依,再就皈依的对象是三宝,但我们念的是四宝,这怎么解释呢?你们皈依上师,我是三宝的一个代表。怎么个三宝的代表?我是一个清静的比丘,所以说我是三宝的代表,我说的话是佛法,这是法宝的代表,我心相续中一种开悟也好一种证悟也好,这是佛的代表,所以我是三宝的代表而已,我不是三宝。你们尊敬我、恭敬我这是代表是什么呢?代表尊敬三宝。为什么呢?我们国家的国旗不是国家吧?是国家的代表,我们尊敬这个国旗,是为了尊敬国家。同样的恭敬三宝的代表,代表恭敬三宝。

还有一些人这么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三宝放在后面上师放在前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恩德方面来说的,所以上师放在前面。恩德来说,是上师比佛恩德大,为什么上师比佛恩德大呢?我们没有办法见到佛,这不怪佛,这是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所以就见不到佛,见不到佛的话自然也问不了佛法。那么这个佛法呢,是谁传给你的?传承也好,灌顶也好,这个佛法是谁给你们传的?这是上师传的,所以就恩德来说上师比佛恩德要大,所以就上师放在前面,三宝放在后面。原因就是这个。

还有呢,就是我问一些人:“你皈依了没有?”有些人就说我皈依了,皈依了很久,皈依了十多年、二十多年了。我问他们你们皈依的对象是什么?我皈依的对象是刚才说的四宝,或有人说三宝,还有人说我皈依的对象是两宝。我说怎么会是两宝呢?他说无论我的修行也好,学习佛法的水平也好,现在的出家人不如我,所以我不皈依僧宝,我呢皈依佛宝和法宝就可以了。如果僧人都不如我的话我为什要皈依他们呢?有人是跟我这么说的。这是他自己搞错了,我问他们什么叫僧宝?他说什么什么经书上说了,四个出家人以上是僧宝,四个出家人以下不是僧宝。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人是盲人,再加上另外三个盲人的话就是四个盲人,他能不能看得到路呢?他说不能。如果不能的话,一个盲人和四个盲人有什么差别呢?他没有话说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四个僧人以上是僧宝,四个僧人以下是不是僧宝,假如说我们去一个寺院,这个寺院有三个僧人,我们回来的时候呢,有人问我们:“今天你们去朝拜的是哪个寺院,这个寺院里有没有僧宝呢?”我们跟他们怎么说呢?“哦,没有僧宝,还差一个。”“怎么会呢?”“今天我去的那个寺院里,只有三个出家人,没有四个出家人,所以这里面就没有僧宝。”这样可以说吗?这些都是问题,所以一定要都搞清楚。

佛像是不是佛宝呢,你们怎么认为呢?好,如果佛像不是佛宝。那么对初学者来讲的话也可以说佛像是佛宝,刚开始也可以这么说。但是真正按道理来讲,佛像是不是佛宝呢?佛像不是佛宝。佛像是佛的代表而已,不是佛宝。经书是不是法宝呢?譬如说释迦牟尼佛写的那个大藏经呀,这些是不是法宝呢?是的,不是法宝,对初学者来讲的话也可以说是法宝,但按真正道理来讲不是法宝,是法宝的代表而已。普通僧人也可以叫凡夫僧人,是不是僧宝呢?你们怎么认为?是的,凡夫僧人不是僧宝,也是僧宝的代表。再就佛像也是佛的代表,经书也是法的代表,还有就是凡夫僧人,就一个僧人也好,一百个僧人也好,一千个僧人也好,只是僧宝的代表。那么这些不是三宝的话,真正的三宝是什么呢?

真正的三宝:什么叫佛宝呢?佛宝是消除了两种障碍,圆满了两种智慧的圆满觉悟者,圆满开悟者,这是佛宝。这个两种障碍是什么障碍呢?一个是烦恼障,二个是所知障。这两个障碍如果加以分析的话有示现的障碍、有习气的障碍,有两种。譬如以烦恼障来说,有烦恼障的示现,烦恼障的习气有两种。还有呢所知障也是同样的。这个两种智慧是什么智慧呢?一个是尽所有智,另一个是如所有智。这两种智慧说起来会很多也很复杂,今天就不多说了。这个圆满开悟的,圆满证悟者是佛宝。阿弥陀佛也是两种障碍已经消除、两种智慧也已圆满的佛,释迦牟尼也是一样。一定要这样清楚理解佛宝,要不清楚的话,有人会这么想:噢,我的皈依对象是阿弥陀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也不是药师佛,也不是其它什么佛,有的人这么想。总之是我们一个也好,一百个也好,一万个也好,反正是消除了两种障碍,圆满了两种智慧的圆满开悟者,这就是佛宝,因此所有的佛都是我们皈依的对象。

还有刚才说的示现和习气来说,一地菩萨心相续中有没有烦恼呢?一地菩萨心相续中没有烦恼障的示现,他心相续中烦恼障的习气还是有。示现是没有,习气是有。这个习气呢就慢慢慢慢越消越小,到了七地菩萨他心相续中所有烦恼障的示现和习气完全消除了,非常干净了,八地菩萨心相续中就没有烦恼障了,烦恼障的示现一地菩萨就没有了,烦恼障的习气七地菩萨结束的时候就没有了。那么在八地菩萨为什么还不成佛呢?他心相续中还有所知障的示现和所知障的习气,这两个都有。十地菩萨心相续中有没有所知障呢?没有所知障的示现,但是他心相续中还有所知障的细微习气,所以十地菩萨不成佛的原因在这里。这个习气完全消除了,没有了就成了佛了。大概讲的话就是这样。

有人这么想:哎呀,成佛这么难的话,我就成不了佛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就会不会下地狱呀?有这么个想法,我们就刚才说的十地是从五道角度来讲,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这是五道。以资粮道为例,假如说一个成就者,可能有人这么认为,既然成就了,成就全部都是一样。是这么想的,其实不是。成就呢有高低,就资粮道的成就而言,资粮道大概分的话有两种就前部分和后部分,这个前部分的成就比较低,后部分还高一层。加行道有四个成就,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第三个叫忍位的成就之后呢就已经稳固了,再不会堕下去了。你做什么事这时候就不会堕下去了。只会往前走,不会往后倒退。资粮道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加行道的暖、顶位这两个成就都要注意,可能会往前走,也可能往后倒退,是可能退转的。加行道的第三个成就,是忍位成就,如果获得这个成就后就只会往前走,不会往后倒退。这就分开了,此外若是见道、修道、无修道、这三个,那就更不会往后倒退了。

还有人这么想:如果我已经成就了,这样的话呢中阴身也可以超度。假如说念破瓦法,也可以叫往生法,念这个破瓦法呢可以把他超度。那么这个超度的能力什么时候会有呢?超度的能力,刚才说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获见道的时候可以有这个能力,见道以下就没有这个能力。另外在修道和无修道也肯定会有,就是这样分开的。这样的话佛宝大家就清楚了。

什么叫法宝呢?法宝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圆满觉悟者、圆满开悟者心相续中所具有的道谛和灭谛,这两种合起来叫法宝。什么叫道谛?什么叫灭谛?你们有可能知道,有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灭谛呢?我刚才说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已经消除了,灭掉了,没有了,这种证法叫灭谛。什么叫道谛呢?他心相续中的一切众生引导成佛的方法。这两种合起来是法宝,真正的法宝就是这个。大藏经里面虽然也有引导一切众生成佛的方法,但是缺什么呢?烦恼障和所知障灭掉的这种证法没有,所以就不是完全的法宝。

什么叫僧宝?真正的僧宝是什么呢?有人这么想:我皈依的对象是某某一个师傅啊,我去皈依的对象是一个人。这是皈依对象的概念错误。假如说这个人还俗了,或者下地狱了,你也是跟着下地狱吗?你依靠他、依赖他,他下地狱你也跟着下地狱吗?所以我们皈依的对象千万不要搞错,皈依的对象不是某一个人,皈依的对象是三宝。出家人也是非常好,但是呢,出家人他在没有成就的情况下,成就人刚才所说的暖位、顶位、忍位,而仅是忍位以下的成就,他的成就也是会退转的,也就是如果还俗了会有下地狱的可能。如果是忍位成就以上就不可能,是不会往后倒退的。如果皈依的对象是前者的话就很危险了。皈依的对象是三宝而不是某某一个人。

还有真正的僧宝,是一地菩萨以上的,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全部是僧宝。一地菩萨以下的僧人也好什么活佛也好,反正是什么老和尚、师傅也好都是僧宝的代表而已,不是真正的僧宝。

这样我们三宝就大概知道了,这样的话呢,我们皈依的对象也自然知道了,皈依的基础也知道了。这个皈依呢就刚才说的皈依,有很多种。但皈依既然是一切法的基础的话,皈依为什么又分这么多种呢?这是因为自己的发愿或叫发心、自己目的不同,所以就皈依也不同,所以皈依就分这么多了。反正殊胜的皈依无论是密宗的皈依,或是大乘的皈依都是很好,但是呢也是可以世间的皈依,这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但最好是出世间的皈依,出世间的皈依里面大乘的皈依这是非常好的。还有皈依的条件也已知道了,皈依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这也大概知道了,然后呢就是今天我们已经皈依过了。皈依呢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还有呢,没有皈依的人,他念什么经,修什么法,假如他说虽然我没有皈依,但我天天也念《金刚经》也好或其它什么心咒也好,我天天都要念,假如说念了观音菩萨的心咒一个亿,那我是不是佛教徒呢?不是佛教徒,但是念这个心咒和经是有功德的,但是呢不是佛教徒。佛教徒的话一定要皈依。佛教徒和非佛教徒怎么个分呢?是以皈依来分的。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未皈依三宝的人是外道,是这样来分的。皈依就是这么重要。打个比方来说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学院,这个学院是非常好,如果没有进入这个学院报名,也就没有在这里上学的话,该不算是这个学院的学生吧?同样的道理,没有皈依的话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佛门弟子。如果没有进入这个学院的话,就不算是这个学院的学生,也得不到这个学院的毕业证,他就无法获得这里面的种种利益。所以我们在没有皈依的情况下,也不算佛教徒,佛法的种种利益就得不到。所以一定要皈依,这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皈依是印度佛门的一个仪式,假如说盖一栋楼的话,皈依是这一栋楼的地基一样,如果地基打好这个楼呢就非常坚固,不会塌下去的,没有打好这个地基的话就会塌下去,所以这个皈依呢就显得非常重要。大概就是这样的。

大乘和小乘是怎么分的呢?是按照发心来分的,一个是为了自己,一个是为了众生,这两个目的有所不同。如果为了众生的话,也是有不同三种。假如说,我是为了众生,但我现在没有普渡众生的这个能力,于是我就先成佛,我成佛了为了什么呢?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先成佛,成佛了再回来度化众生,这也是一种大乘的发心,但是呢,这种大乘的发心呢是我刚才所说三种中最差的一种发心。还有一种是什么呢?我现在下决心一定要修习佛法,我所作的一切功德和福德回向一切众生和自己,我与一切众生同时成佛,有这么个发愿,这也是大乘的一种发愿,这种发愿呢,是三种发愿中比较好的发愿,也可以叫发心。我们的弥勒佛就是按照这个发心来成佛的。还有最殊胜的一种发心是什么呢?我不考虑自己,我就算是下地狱了,不管我堕落到三恶趣什么地方,我呢现在就把修佛法这些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一切的众生先成佛,他们离苦得乐了、成佛了,最后呢我自己再成佛。我发愿一切众生先成佛我后成佛,有这么个发心、发愿来度化一切众生,这是非常殊胜的发心,我们的地藏王菩萨呀、观音菩萨呀、文殊菩萨就是发这个愿,这非常的殊胜。

现在皈依就讲到这里,不再多讲了。另外关于皈依方面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提出来。

问:皈依的学处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皈依的学处,最主要的学处,我刚才说了是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叫皈依,即是这个非常非常强烈的决心——决定一直走前面的路。这个觉性退转了、不依靠三宝了、不依赖三宝了,这皈依也就没有了。一定要记住这个决心千万不要退转,这个退转了你修什么法都没有用,你持什么戒,五戒呀菩萨戒呀比丘戒呀比丘尼戒呀所有的戒律都没有用了,为什么没有用呢?如果最基础的皈依戒律没有了,别的戒全部也都不会有的。假如说一楼底层没有了,上面的二层三层肯定会没有的。

问:还有我们初学者开始无法生起这么强烈的决心,原因是什么呢?

答:我们无始以来心相续中没有这个串习,所以就不容易生的起来。

问:我们心相续中的贪心、嗔心一下上来就很难生起决心,这是为什么呢?

答:这是我们无始以来心相续中烦恼的串习,有了这个串习所以就不容易生起来,所以一定要有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心里要反复下决心重复下决心,通过不断地下决心,这样的话慢慢慢慢心相续中有串习,串习的话决心就容易生的起来,这非常重要,没有这个串习的话就不容易生起来。

释迦牟尼佛也说过:我给你们解脱的方法,我教了你们,是否解脱要靠你们自己。为什这么说呢?我刚才说依靠三宝、依赖三宝的决心是皈依,皈依是一切法的基础,为什么我这么详细的讲这个皈依呢?我是在讲这个解脱最根本的一个基础。你们心相续中串不串习,是否依靠三宝、依赖三宝取决于你们心相续中决心是否强烈,串不串习要靠你们自己,我从小就有这个串习,但也没有办法把这个串习送给你。

假如说今天这里有某某上师,明天那里有某某上师,如果是真正一个高僧大德的话,加持自然不可思议,我也不反对。因为加持不可思议,见者都会受益。但相对来说,自己心相续中的串习,显得更加重要。释迦牟尼佛传了八万四千个法门,为什么传了那么多的法门呢?人人根器都不同,所以说如果他是什么根器,我会按照他的根器来传一个法门,如果我知道你的根器是什么,我就会适应你的根器传一个法门,是这样来按照根器传这么多法门。假如我跟你们说修什么什么本尊是非常好,除了这以外全部都不好,我跟你们这么说的话是非常不如法的。这怎么能说释迦牟尼佛说错了呢?不会说错的。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传了八万四千个法门,如果是一个法门就够了,不用其它法门的话,释迦牟尼佛没有事情做了吗?传这么多法门?这个是一定要搞明白的。

这个皈依的戒律就是最重要的戒律。这个决心不要退转。如果在这个决心不退转的情况下,假如说是一个比丘他犯戒了,他心相续中的皈依戒还是存在的。假如说一个比丘他犯了皈依戒,他心相续中的比丘戒有用吗?没有用了,所以这皈依戒非常非常重要。

还有呢,就再细说的话,少做恶事,多做善事,不做恶事的话就非常好,但是呢,你们是在家人,一定不做恶事的话恐怕是有困难的。但是呢一定要少做恶事。如果做错什么事,一定要忏悔,这是非常重要。然后呢就是多做善事,关于多做善事我刚才说了,假如说我们放生,如果放了一条生命也仅是我一个人放生了,这个放生呢,假如说一条鱼,我们大家放这一条鱼,我们大家都出钱买了,就是我们大家放了这个生命,如果放了这个生命的话我们功德就不同。为什么我们同一个时间放生的,这个放生是我们一起出钱一起放的,为什么功德不同呢?这跟刚才我们皈依一样,有些是为了自己解脱,有些是为了众生解脱,有些是为了世间一切顺利呀健康啊家庭和睦呀,为了这种来放生。他的目的就不同,所以功德就有大小。功德就不同,这是没有办法的是事情。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

佛法呢有教法和证法,证法是自己心相续中生起的,教法呢就是我刚才说的听闻佛法也好,上师讲课也好,堪布讲课也好,还有就现在的科学来说有电视啊、电脑啊,光盘啊、VCD、DVD等等有很多很多种,这些你们比我熟悉的多,这些都是教法,你们看的经书也是一种教法,天天要看书看书,但你八万四千个法门全部通达无碍,你临终的时候有没有用呢?这就很难说了。因为临终的时候呢真正能帮助的只是证法,不是教法。不是教法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看书啊、听经啊、上这个课、上那个课,为什么呢?我们心相续中这个证法不会无缘无故生起来的,这个证法呢是依靠教法生起的。还有呢仅仅是学习能不能在心相续中生起来?也生不起来。一个呢是学习,第二个呢要思考,第三个呢自己修。自己修呢也是有两种修行方法:一个是观察修行,第二个是安住修行。观察修行就佛说的教法而言就是思考判断;安住修行呢,我们人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妄想,这个妄想有很多,原来我们不知道妄想,如果慢慢慢慢安住修行的话,慢慢就会知道。也有人会这么想:哎呀怎么回事?我原来没有妄想,现在修了佛法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妄想越来越多。其实不是妄想越来越多,只是原来你不认识妄想,现在知道了有妄想。知道了妄想,认识了妄想,所以你认为妄想多了,其实不是多了,只是你现在认识了,原来你不认识而已。再慢慢慢慢修的话,打妄想会越来越少,这个安住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这是一种进步。要按照这样去修。安住修行呢,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像你们汉地的禅宗啊也是一种安住的修法,还有就密宗事部的、行部的、瑜伽部的、无上瑜伽部的,也有不同的修法,今天就不多讲了,以后呢你们想学习什么的话,会慢慢传授的。

问:有人想修事部的,密宗呢有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不同四个,该修那个?还有从藏传佛教来讲有不同五大教派,为什么会有不同五大教派?有黄教啊、红教啊、白教啊、花教啊、觉囊啊有五大教派。这五大教派问什么会这么分呢?

答:他们只是有些地方的观点不同而已,所以就分成这样。无论修哪个就按照其传承来修,这样的话就比较好。

问:我呢从小就是这个传承、或者那个传承,为什么这么传承?

答:假如说我学习红教,红教传承我全部有的情况下,有一个人修黄教,他跟我求法要黄教的什么传承,那我就没有办法度他了。我没有这个传承的话,我就没有办法给他传,这个传承呢,就我个人来想不是这个样子的: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传一直没有间断的,这个传承传下来。还有刚才那个安住修法的话也是一种窍诀,也可以叫诀窍。这个窍诀呢也分为共同的窍诀和不共的窍诀。共同窍诀,假如说你们一起闭关的话,我给你们一起讲你们要这么修,我给你们传授一个共同的窍诀,这是共同窍诀。然后呢不共窍诀是什么时候讲呢?你闭关的情况下,比如说是7天,7天后一个一个来见我,这样他来以后,他先跟我说他有什么不同的境界,我就判断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然后呢我就按照他这个境界传授他一个相应的窍诀,让他进一步来修。如果另外一个人来了,因为他和刚才那个肯定不是同一个根器,所以他们的境界肯定会不同,这样的话呢我跟他说的和跟另外一个说的是不一样的。有人想这怎么回事?上师跟你说的和跟我说的不一样?这怎么回事?有人这么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你们两个根器不同,所以我传的窍诀就不同,就按照这样来,这非常重要。


{返回 其它善知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是加持感应?(秋英多杰仁波切)
下一篇:修心七要精义略释(唐巧奥萨堪布传授)
 关于皈依(蒋央索朗旺修仁波切)
 遍益明镜——劝勉修习圣教根本调伏正法
 闻思佛法的重要性(蒋央索朗旺修仁波切)
 给藏传佛教弟子的实修指导(阿旺提秋仁波切)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二品 轮番说因果
 清净的心(联波仁波切)
 心之明性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三品 积菩提资
 缘起赞论略释(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释)
 上师瑜珈 三(究给企谦仁波切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戒为悟道的资粮(大愿)[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渐文选》编选者序[栏目:王雷泉教授]
 有无之境[栏目:心灵对话]
 深切悼念净慧长老[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The Path From Human to Buddhahood[栏目:Teachings in Chinese Buddhism]
 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不持五戒,诵经的功德会少或者几乎没有功德。[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人天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栏目:达照法师]
 第七章 修证之道 第四节 如是道次第(3)[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极乐世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炎炎夏日的雨水》[栏目:班迪达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