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量义经 解题
 
{返回 佛书解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7

经名:无量义经

著译者:南朝萧齐曇摩伽陀耶舍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无量义经》,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共分三品,南朝萧齐.曇摩伽陀耶舍(法生称)译,收於《大正藏》第九册。本经分為德行、说法、功德等三品。其主旨是佛陀因眾生「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因此而得名。在天台宗与华严宗皆判為通向圆教大乘的经典,被视為法华经的开经,因而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妙法莲华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合称法华三部经。

本经的地位及特色:

天台宗与华严宗皆判為通向圆教大乘的经典,被视為法华经的开经,因而受到高度的重视。

宋齐时代即与《妙法莲华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合称「法华三部经」。

本经是由法华之前的方便经(权经),转而成為法华真实经(实经)的先序,占有开权显实的枢纽地位,及法华权实的依据。

本经的旨趣是基於有情的烦恼无量,故佛陀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生自一法,此一法即无相。内容多以《法华经》為中心。

本经内容可分為序说、正说、结说。

一、序说:说明缘起。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眾、天龙八部四眾弟子等及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訶萨八万人,并讚与会大眾德行。

贰、正说:

一、第一品功德品:讚佛之德行

(一)大庄严菩萨,先作供养,用偈讚叹佛之德行:身心清净无有染著,及诸佛法身清净不可思议,等同虚空,无生无灭;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三明六通,三十七道品,十力无畏;佛的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及化身。

(二)以八种音声演说四諦六度十二缘,随顺眾生心业转,闻者心意开,无量生死眾结断,得种种道果。

(三)讚佛转*轮,度三乘人,清净功德,难思难议。

二、第二品说法品:无量义法门,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如来不久当般涅槃,涅槃之后普令一切无復餘疑,欲何所问便可说。大庄严菩萨与八万菩萨啟问:「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修行何等法门?」

(二)佛陀教以无量义法门: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而诸眾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恶业轮,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

(三)菩萨摩訶萨如是观察一切眾生,虚妄计著,受诸苦毒。起怜悯心,兴大悲愿,誓欲救拔。於是菩萨深入诸法生住异灭,照见诸法实相。

(四)菩萨如是安住实相,心不动摇,於所发的慈悲大愿,亦真实不虚。菩萨度生,先令离苦,后令得乐也。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佛陀重申本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见生死之坏败。

(六)大庄严菩萨啟问,本经与往日所说诸法之义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

(七)佛说其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眾生性欲不同一切诸法不可宣说。以方便力种种说法。四十餘年未曾显实。是故眾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并说明佛演说一法,而眾生得法得果得道不同的事例。

(八)佛说法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自然空中雨种种花,供养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眾。天厨妙供歌叹彼佛及彼菩萨声闻大眾。

(九)眾多菩萨摩訶萨及四眾弟子,闻佛说无量义经以后,各各皆得不同的益处。

三、第三品十功德品:

(一)大庄严菩萨摩訶萨说明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一闻能持一切法故,若有眾生得闻是经,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若不闻是无量义经,即失大利。此人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终不能成无上菩提。

(三)大庄严菩萨问佛无量义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佛的果德)中来,去至一切眾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说明本经十种功德

1. 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捨心;诸慳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禪定心;於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為者志无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

2. 一法能生无量义:於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復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

3. 復能演说,乃至一偈一句。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

4. 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為眷属,诸佛如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常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偏覆。

5. 受持读诵书写本经,虽復具缚烦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而能示现大菩提道。

6. 受持读诵本经者,虽具烦恼而為眾生说法,令得远离烦恼生死,断一切苦。眾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

7. 於本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无生忍,即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

8. 得是经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能得是经威德势力得道得果,速能成就眾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

9. 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為眾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餘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入大总持门。得懃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眾生悉令解脱。

10. 得是经发大欢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復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即於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於凡夫地自然初时能发无数阿僧祇弘誓大愿,以眾法药练诸眾生安乐一切,摄苦眾生令入道,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结说:广為流通

一、佛告大庄严菩萨摩訶萨及八万菩萨摩訶萨言。汝等当於此经应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广化一切懃心流布。常当慇懃昼夜守护。普令眾生各获法利。普令一切受持读诵书写供养。

二、佛讚与会大眾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常以法利广施一切。尔时大会皆大欢喜。為佛作礼,受持而去。

本经的异译本如下: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之无量义经》,一卷,早已佚失。

本经从古迄今的注释入藏如下:

唐.圆测《无量义经疏》,三卷,佚失。目录见於《法相宗章疏》。

日本最澄撰《註无量义经》,三卷,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六册。

民国.丁福保註《无量义经笺註》,一卷,收於《佛教大藏经》第一百廿四册。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返回 佛书解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盂兰盆经 解题
下一篇:佛所行讚 解题
 沙门果经 解题
 占察善恶业报经 解题
 胜鬘经 解题
 大安般守意经 解题
 增一阿含经 解题
 大般涅槃经 解题
 妙法莲华经 解题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解题
 八大人觉经 解题
 大方等如来藏经 解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Relieving Suffering of Mind to Relieving Suffering..[栏目:Teachings in Chinese Buddhism]
 42.僧成(1391~1474)[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有老菩萨问:她二十几岁就想要出家,现在六十几岁可不可以出家?[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天台佛学 第五章 天台佛学研究 三、天台佛学中的净土思想探讨[栏目:曾其海教授]
 南无离怖畏如来[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一切教法皆具内而不在外[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栏目:太虚法师]
 持经功德 寿增一倍 (梁 智藏)[栏目:释门法戒录]
 印祖故事 11、调伏幼僧守规矩,教授学生勿暴怒[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世界末日的预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