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舍心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0

大舍心

  弃舍一切,不着功德,叫做舍心。舍,乃是一切法本性寂静的意思;于文殊问经中说:「称舍字时,是出信勤念定慧声。」属于善心之所,乃菩萨四无量心之一;无求内心平等,意无执着而达Santa的本义,也就是一切法皆「寂」的境界。

  世俗凡夫,在未成就道业以前,最执着难舍的便是一个「我」字,我,在经典中称为罪薮之渊,世间的一切事端,无不发于「我」,小自家庭,中至社会,大至国家,以及整个人类世界;为了一个「我」,不知消耗多少生命财产,以最小的单位的一天中之一小时计算,总合起来,确然,那也只是天文数字才能标得出来;因为,这里所说的是每一众生悉皆拥有的一个「我」,并不是单元的任何一个自己偏狭的小我!

  大乘义章说:「亡怀称舍,心无存着。」这亡怀便是舍我;根据净影维摩经义记所说,其中标出七种舍心,恰好是为处理「我」的对治之法,兹分述于后:

  一、心性平等,亡怀称舍,情无存着,故曰亡怀。

  二、于众生舍离一切怨亲等碍,目之为舍。

  三、舍一切贪瞋等过,名之为舍。

  四、见生得脱,不复忧念,放舍名舍。

  五、证空平等,离相名舍。

  六、自舍己乐,施与他人,说之为舍。

  七、益众生所希望,名之为舍。

  综观七种舍心,如不能行,即是障道因缘;欲达道境,成就道因,证得道果,必须排除阻障。阻障名目繁多,于上述七种心境相是为大体,详究则若恒河沙数,概括则仅「烦恼与所知」二者;前者贪等事惑,相继生死,障涅槃道,后为见等理惑,失正知见,障菩提道。

  唯识论说:「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有身见)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愿,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

  基于烦恼,能发业润生而缚有情,沉纶三福五趣生死之中,因而障碍涅槃寂静之理;基于所知,一切贪瞋痴迷暗,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及实相,因而障碍菩提妙智之境。此二障有广狭,烦恼障所在处必有所知障,而所知障所在处,烦恼障未必相随;因为烦恼障局限于不善与有覆无记,而所知障却通于无覆无记;而且,烦恼障粗显易知,譬如十惑以至二十八根本烦恼等,便是随显即知的事实;但所知障行相难知,却得其左。因此,欲得究竟解脱,入般涅槃,必欲排除烦恼与所知二障,清净菩提道路,才能畅然行去,直达圣境。

  然而,欲排除二障,当以何法为最?那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舍」字;举凡事理诸相,我法诸执,在在以「大舍」之「心」置四大五蕴假合的「我」于「寂」静之境,不为一切万法所动;于心、于意、于识的诸般作用,概然不执不着;甚而至到最后那真如自性显现之时,连圣智佛境亦属多余,无一不舍!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的语丝
下一篇:大悲心
 学佛之道
 一味的固执
 禅林釆风录
 错的知解
 多看、多听、多问
 中阴身的认识
 圆觉境界
 定不是麻木
 佛教 佛学 佛法
 金刚经集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功德与福德的差别[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04-119跨越生与死的门槛[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三二三 梵与王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空行教授 第四节 密咒道十基础及其甚深口诀乘教授答问[栏目:莲华生大士]
 Timeless Teachings[栏目:Ajahn Chah]
 比丘尼僧团的发展[栏目:星云大师论文选]
 印度之佛教 第二章 释尊略传[栏目:印顺法师]
 生活中的禅修 11-4 正念动中禅第四日法谈[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七俱胝独部法[栏目:准提·经典]
 精进 Be Diligen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