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水火二河白道喻(大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5

水火二河白道喻
 
大安

  【原文】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总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总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沈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已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译文】
  又禀白一切往生人等,现今更为净业行人说一个譬喻,用以守护清净信心,以防止外道邪见异见所导致的厄难。是什么譬喻呢?比如有一个行人,准备向西方行走(喻发心修出离道),到达目的地有百千里之遥。走到半路,忽然见到有两条河,一是火河在南边,二是水河在北边。两条河各宽一百步,河水的深度不可测,南北方向看不到边际。在水火二河的正中间,有一条白道,宽有四五寸。这条白道由东岸至西岸,也有百步之宽。水河的波浪常常漫溢浸湿白道,火河的烈焰也常常来焚烧白道。水火交相侵扰白道,没有片刻的休息。此人既已到达旷野空阔之处,了无人烟。却有许多强盗与恶兽,见此人孤单无伴,争着想来杀他吃他。此人害怕死亡,赶紧向西狂奔逃命,忽然见到此大河,即自思惟:“此河南北不见边际,中间见有一条白道,极为狭小。东西两岸相距虽然很近,但白道狭小,如何能安全地过去呢?看来今日定死无疑了。”此人一边如是思惟,一边想沿原路返回,不料后面的群贼与恶兽渐渐包抄上来。此人正欲向南北河岸逃避,而南北方向的恶兽毒虫,也竞相逼近。在东面、南面与北面三边受包围的情况下,此人别无选择,只得向西面寻求从白道上逃命的可能性了,沿白道走又害怕掉进水火二河之中。当时那人的惊惶恐怖之心,无以言表。
  此人此刻稳定心神,又自思念:“我今日走回头路也是死,停住不前也是死,向两边逃也是死,现在只剩下一种可能逃命的选择了,我宁可寻这条白道向前而去。既然有这条白道,必定应当可以度河而过。”此人作此思惟时,忽然听到河东岸有劝说的声音:“仁者!只要下定决心沿着这条白道前行,必定不会有死难,如果徘徊不前即会死亡。”与此同时,又听到河西岸有人呼唤的音声:“汝只管一心正念直行而来,我能护佑你,不必畏惧堕入水火二河的灾难。”此人既闻到东岸发遣与西岸呼唤的声音,即自端正稳定身心,决定沿此白道直接向西而进,不生怀疑退怯之心。刚行走十分中之一、二分时,东岸的群贼等便向着行人叫唤:“仁者!赶快回来!这条白道险恶,绝对过不去,再往前走,必死无疑,我等对你并没有任何恶意。”此人虽然听到这些叫唤声,不为所动,亦不回顾,一心直向前进,系念白道而行进,很快就到达西岸,永远脱离种种厄难,与西岸上的善友相见,极为庆慰快乐。以上皆是比喻之辞。
  下面显示比喻的意蕴:所言的东岸,即是比喻此娑婆世界之火宅;所言的西岸,即是比喻西方极乐国土;所言的群贼、恶兽假装亲善,是比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和四大;所言的空旷无人的沼泽,是比喻此人经常随逐恶友,不能遇上真善知识;所言的水火二河,即是比喻众生的贪爱如水,瞋憎如火;所言的两河中间白道宽四、五寸者,即是比喻在众生的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安养刹土的心。乃由于众生贪瞋烦恼强盛,就用水火来作比喻;愿往生的善心微薄,比喻如四、五寸白道。又说水河的波浪常漫湿白道,是比喻众生常生爱欲心,能染污愿往生的善心;又火河的火焰常焚烧白道,是比喻瞋恚嫌恶之心,能烧行人功德之法财;所言的此人行走在白道上,一直向西而进者,是比喻回向一切修行德业,直接求生西方;所言东岸闻有人声劝勉发遣,行人依教寻白道直向西行进者,是比喻释迦牟尼佛已灭度,后人不得见佛,但有释迦佛的教法存世可依,即比喻如同声音;所言的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叫唤此人回头者,是比喻别解(不同的见解)、别行(不同的修行方法)、恶见(邪知邪见)之人等,妄谈种种见解,递相迷惑扰乱此行人,以及自己造下罪业退失往生的信愿;所言西岸上有人呼唤者,即是比喻阿弥陀佛大愿度众生;所言须臾就到达西岸,善友相见欢喜无限者,是比喻众生长久沉沦生死苦海,旷劫轮回不休,迷惑颠倒,自相缠缚,无由解脱,仰蒙释迦本师发遣,指向西方,又藉阿弥陀佛的悲心召唤,而今信受随顺两土世尊拯济众生的悲愿,不顾水火二河的危险,念念不间断的持名求生,乘托阿弥陀佛以愿力所成就的白道,命终之后,得以往生彼安乐国土,与阿弥陀佛相见,庆幸欢喜无量。
  【按】
  水火二河白道喻,寓意深刻,表达了娑婆世界修行人净土起信的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对自力修行绝望之际,随顺此土释尊的发遣与彼土弥陀的呼唤,信愿求生净土,方是出离轮回险境的唯一出路。感恩阿弥陀佛为我等众生心中铺设的往生白道,感恩释尊慈悲的宣说。伏冀净业行人恒常玩味此喻,用以守护念佛信心。
                                    
摘自《大安法师的博客》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得黄金鼠狼喻(善言)
下一篇:不忙歌(李炳南)
 学佛乃为知苦以离苦(大愿)
 安详与快乐(心宗)
 净慧禅语(净慧)
 你是正信佛教徒吗(圣严法师)
 人生的觉悟与信仰的生命(苏渊雷)
 境由心生(莫天)
 今生来世,种因得果
 真言宗(明旸)
 观音菩萨的出家成道(菩提比丘)
 浅谈“忍辱”(印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60~69)[栏目:傅味琴居士]
 清闲[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在如法的睡眠中修行[栏目:达真堪布]
 大好寸丝不挂[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可以将《开显解脱道》插进《早课晚课仪轨》里一起修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在加尔各打印度教某君欢迎茶会上谈话[栏目:太虚法师]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八座本法心念与关节[栏目:慧明法师]
 略谈真假方便(长清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西藏佛教概要[栏目:历史源流]
 我喜欢一个人,是否是前世的缘份还是什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