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7 大定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46
7、大定
 
关于得定,人皆以为有入定出定之别。坐在这里,不动、不想、不吃、不尿,是入定;一有举动、言说,便是出定。其实,这错会了定的意义。因为坐在这里不动,是死定,不是大定。大定是无出入的。它是对任何境而不惑,随缘起用而无所住,不是死坐不动而有所入的。关于此理,儒家也曾描绘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因为死坐不动,只是压念不起,灭其受想不是真了,任你定得百万劫,时劫一过,又复起念着相造业受报。故虽得四空定,生非想非非想天,依旧落轮回,生死不能了。这种死定,古德喻如搬石压草,石去草又复生,故非究竟。南岳磨砖度马祖,即救其出死定也。
 
修大乘佛法者,不取这种死定,以非究竟,不得真实受用故。昔梁武帝出猎,得一入定五百年之老古椎,甚为惊奇赞叹,思欲与志公禅师较短长,乃令众宫女裸体与二公入浴。老古椎初尚能视听自如,继而闭目不能动,再后,不得不推开众宫女,逃走去矣。反观志公,言笑自若,无动无惊,非活定力,曷克臻此!可见得定不在死坐不动,更不在死坐之时间长短,而须历境练心,对境不惑,起大机用而无所受,方为真定也。
 
修道人往往静中能定,动中即不定;座上能定,下座即不定;也有人得时欢乐,失时忧恼;顺心合意则喜,违己逆情则嗔。这种安住能不动,对境要生心,打作二橛的人,不为真定。真得大定的人,动静一如,闲忙一致,于事既无成、败、得、失之心,亦无爱、嗔、取、舍之意;于心既无喜、怒、哀、乐之情,更无见、闻、觉、知之染;心空如洗,活泼泼地任运随缘,应机起用,绝不会在清净山林中即定,到繁嚣都市即乱;也不会遇事失照,而移易本位的。是以大定乃超越于事物之表,逍遥于情尘之外,不为任何事境所左右,得真实受用的,而不是披枷带锁捆住手脚,死在那里不动的。
 
我们在日常动用中练得应物接缘而心无粘染,无所住着,就是不移本位。这个本位,就是一乘法界之位,也就是佛位。《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简单地说,就是做一切事情,不作做事想;说一句话,不作说话想;显现森罗万象,也不作显现想。这样,尽管做而未曾做,尽管说而未曾说,尽管显而未曾显;但也不是不做、不说、不显,就是本位不移,就是起应万机,也就是世间相常住了。
 
摘自《悟心铭》浅释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8 打坐
下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6 修行歧途
 心中心密法打七开示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五章 证道 7 三玄三要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7 二十种随烦恼
 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三、总结大手印三要
 恒河大手印 (第十三讲)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 归宿问题
 大手印浅释 序
 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六、不识自性,修法无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六 舍利弗经之义释[栏目:大义释]
 佛教给众生带来的是法益,不是利益[栏目:永信法师]
 何谓传承法脉清净?[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栏目:太虚法师]
 四精要法[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论佛教唯识学认识论中的主体意识(王健)[栏目:唯识学研究]
 佛陀的继承人 A Successor to the Buddha[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