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士志于“道”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7

士志于“道”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学习和追求正道,如果以自己吃穿不好为耻辱,他这个人就不值一谈。”

  读书人要读书求正道,如果锦衣玉食,追求享乐,必然不能成材。孔子出生后死了父亲,家境贫寒,可是他发愤学习,在艰难困苦中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生活环境好了,就可以贪图安逸,胸无大志,自甘堕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车之鉴,离我们不远。凡是追求享乐的人,必然会自毁前程。

  读书人为什么读书,孔子告诉我们是为了追求正道,正道如果是孔子所说的出世的道,一般人会以为太遥远,可读书人至少要懂得读书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至少要能够在孝道上没有亏欠。大学生读了那么多书,连基本的孝道都没有,他还算读书人吗?人不能孝,禽兽不如。某大学生花天酒地,风liu倜傥,父亲却身为乞丐,卖唱挣钱。两相对比,不仅孝道亏欠,亦不能在人道生存。

  悟道,大道实际每天都在眼前。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做好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就是大学问了。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力量的话,才是读书。所以,读书人不能本末倒置,学问就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先做好了人,也就是已经悟道了。虽然不企望大道,实际上已经“志于道”。“志于道”,首先是立志做好一个人。

  论语禅:

  志于道,不能只见颜如玉。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义在心
下一篇:悟“道”
 直心是道场
 游必有方
 无言之“道”
 以孝悌治天下
 万法平等
 迷信
 “菩萨”与“罗汉”
 自度度人
 愚不可及
 静定则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5.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感官欲乐──阿梨咤比丘的邪见[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善知识参访记》自序[栏目:张慈田文集]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二章 世间这样一群人——居士与在家学佛[栏目:体恒法师]
 进退[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有时你紧抓不放的,却是你最大的负担[栏目:心似莲花开]
 静坐以后可以马上睡觉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七九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法句经讲记(十七)[栏目:传道法师]
 六祖坛经 第七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中广电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