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恶报应看三世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5

善恶报应看三世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应该‘直’,不‘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暂时地避免了灾祸。”

  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直”就是质朴而无虚假,现在一般说成直心肠、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但孔子所说的“直”,包括更多的含义,基本上来说直与邪,与坏相对,所以直人就是好人。与此相反,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直”的人,他们是坏人,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是什么道理呢?孔子说,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侥幸也是暂时的意思,即暂时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作恶是不受报的。他们可以避免一时,却不能避免一生,可以避免一生,不能避免三世,子孙后代亦不能避免。因此,孔子是告诉大家善恶必有报应,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佛教用三世因果循环的道理来说明善恶报应,即今世行善,未有善报,那是因为他前世,或者前世的前世仍然有恶业需要在这一世偿还,而今世行善,需要在以后的时间才能得到善报,包括此生未来的时间或者后世乃至后世的后世。行恶未得恶报,其道理亦是如此。所以,善恶报应必须从三世来看才公平。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作恶的人可以逃脱国法的惩处,却不能逃脱因果的制约,逃脱不了上天的惩罚。天是正直的,大恶人,人人都怕,可是天不怕;大善人,人人可欺,可是天不欺。“天”可以指上帝,也可以指因果规律。可以指上帝,是因为婆娑世界属于上帝管辖的领地,所以上帝会根据一个人善恶而予以奖惩。“天”指因果规律,是因为上帝非常公平,他奖惩的根据不会离开一个人的善恶。因此,善恶报应,仍旧是一个人自作自受。

  佛经说:为恶而得善终者,今生之恶果未熟,前生之善果先熟也。昔有一人,七世杀羊,而不堕三途。过是以后,所杀之罪,一一偿之(见《大藏一览》)。

  意思是为恶能够善终的人,是因为他今生的恶果还没有成熟,而前生的善果已先熟。从前有一个人,七世杀羊,却不堕落三恶道。七世以后,所杀的罪业,一一偿还。

  佛经又说:为善而或恶终者,今生善果未熟,前生恶果先熟也。然又有见为恶终,而实非恶终者。如牧牛小儿,采华供佛,中路被牛触死,其神即生忉利天(出《譬喻经》);猕猴见僧而喜,戏披袈裟,失足坠岸而死,其神即生天上,是也(见《经律异相》)。

  意思是为善反而恶终的人,是因为他今生善果还没有成熟,前生的恶果已先熟。但是有些现象,我们表面上看见不得好死,而实际上却得好死。例如从前有个看牛的小孩,采花供佛,路中被牛斗死,他的神识就生到忉利天去了。再如一猕猴看见僧人,非常欢喜,戏披袈裟,失足掉下山崖而死,他的神识就生到天上去了。这些都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事情。

  论语禅: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因,现在作者是。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契理契机
下一篇:文与质
 礼让不是软弱
 内省
 述而不作
 敢做敢当
 以孝悌治天下
 善恶报应看三世
 一念之间
 “菩萨”与“罗汉”
 无言之“道”
 常不轻菩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届:净慧大和尚在开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歇下狂心 就是菩提[栏目:禅林衲子心]
 《西方确指》持经咒念佛之法、老病宜念佛[栏目:大安法师]
 梅花开在好雪时[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识慧集 <六九>即心是佛[栏目:佛识慧集]
 陈兵教授答疑解惑(二)[栏目:陈兵教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殊菩萨妙吉祥(宣化上人)[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该想的想周到,该做的做圆满[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迅速成办解脱的最大障碍[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