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六节•孝的扩展与外延
 
{返回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4
第一章·概论

  第六节·孝的扩展与外延

  此《佛说盂兰盆经》,本是目连尊者因自己母亲堕饿鬼道中故,于是自己始得六通道果便寻思报答养育、哺乳之恩德。因自己力量薄弱难以解救亡母之苦海,则请求于佛陀,佛告解救之方使其亡母得以超升。但目连尊者则因自己父母而想他人父母,在流通分文中又作如是请问: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教主与当机的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便巧妙地将一人父母之苦推及于人,将一生父母之恩德拓展于生生世世之无尽父母。这样,则十方众生皆是我人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也。既然如是,那有不解救历生父母之苦的呢!自然是发大慈悲心,上以恭敬诸佛,下以孝顺父母也。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求忠诚于孝子之门”,这都说明孝的重要性。孝为百善之本,万行之首,众戒之宗。由是世出世间圣人,大力宏扬之践行之。如大舜因行孝故而得天下,武周因继祖志而奠王业。又如释迦世尊为报亲恩故,累劫行菩萨道,最终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目连尊者为报哺乳之恩故,请佛讲说《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昔为婆罗门女时,为超度先母生天,发大悲心,出家修行,并发大誓愿,狱界不空,决不先成佛道。菩萨发心,大都如此。非但成道后方报亲恩,实因报亲因缘故而修圣道。可见世出世间圣人,把孝亲之行当作自己

  个中本分事。
   孝行之道,是做人的基础,是修养道德的方便之门。人人必须践行孝道,方得完善人格,修成至德。否则与孝道相违,则人格低落,有损于道德,失去做人的资格。不孝是祸乱的根源,,人若心存孝念,则能作到上恭下和。决不会冒犯长辈,扰乱社会。所以,若能广泛地推行孝道之风,则定能人人向善,家庭和睦,国家安定,社会和平。便能趋于孔子所谓的“大同社会”。儒家因此而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孝治国,依孝尽忠。“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把孝行之道从道德原则提高到了政治原则上来。

  不过,孝顺自己的双亲只是狭义的“孝”。儒家把孝的范围得以扩展和外延,把孝的精神得以升华。推己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并且做到“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儒家把孝从个人家庭范畴推广到了整个社会范畴。佛家更是把“推己及人”的孝道理念发挥到了极点。故有“以慈成孝”之说。不但能使现生现世的父母顺心如意,并且能使生生世世的父母皆证道果,永脱轮回,长辞六趣,常享寂灭真常之乐。今就以“以慈成孝”说明之。

  以慈成孝者有三种:
   一、生缘慈者,观一切众生如父母想。《梵网菩萨戒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作此观时,则怨亲平等。能于七种境(上亲、中亲、下亲、非亲非怨、下怨、中怨、上怨)次第与(上、中、下)三品乐。以此而调伏自己内心的嗔恼悭嫉。乃至证得慈心三昧,凡与我有缘者,皆能为其拔苦与乐。因父母恩最重,故以拔苦为先也。

  二、法缘慈者,观一切法皆从缘生。如《梵网经》云:“一切地水是我前身,一切火风为我本体”。若能了知缘生无性之理,则知一切众生惟是四大合成,无我吾人,无寿无命。既然四大无二,故慈心所缘之境亦无有二。作此观时,怨亲一相,平等无二。乃至证得慈心三昧,则拔苦与乐较前更为有力。

  三、无缘慈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界一相,真实平等。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所谓“真如界内无生佛之假名,平等会中无自他之形象”。观菩提即烦恼,涅槃即生死。起无作誓,欲与拔性德之苦,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起无作誓欲与性德之乐。此时慈即是悲,悲即是慈。称性圆修,熏成三昧,随法界众生。有可化机宜,关于同体法性者,无谋无虑,任用应之。如此大慈,不可思议,普门示现,神力无边,尘刹含灵,无不遍度。生我重德,宁不超升。

  《盂兰盆经》云:“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当知不修慈力,莫成孝道。”儒之《孝经》亦云:“无故而伤一昆虫非孝也,无故而损一草木非孝也。”又慈即是顺,顺法性故。顺即是孝,孝即是一切佛法之宗要。欲孝父母,须顺三宝。欲孝顺三宝,须修孝慈,报父母恩。又三宝即是父母。如《骂意经》云:“佛为父,法为母”等。又父母即是三宝,如云:“有二活佛在汝家中,谓父与母”。故《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生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由上可知,佛教把孝推广到至极,把孝的精神得以升华。佛说法讲经无非是为阐明孝道之意旨。希望人们通过行孝成等正觉,普度群蒙。儒家亦是为了阐明孝道思想,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推极而论,五常百善,六度万行皆为孝道的扩充。故曾子说:“无故不伤一昆虫,无故不损一草木。”佛教之《梵网经》一一皆言菩萨行者应生“慈悲心”、“孝顺心”、“恭敬心”。儒家把孝由个人关系推至对人人之爱,乃至花草树木。而佛教把孝扩充至不只普及人类与国家,还要普及到有情无情之众生。并且把一切众生皆作父母想,把一切众生的苦难看作是自己的苦难,“自性众生誓愿度”。人那有不拔自身之苦难的道理?所以把“拔苦与乐”的孝行之道,作为从天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思想行为。行孝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孝行之道,扩大孝的范围,升华孝的精神。可以促进民族的团结和谐,缓和种族的两极矛盾。有利于净化心灵,净化环境。人们应当发扬传统的孝行美德,努力践行孝道,方不负生生世世父母的养育之恩。说到底,若真正理解世出世间孝之大道,惟有“戒杀食素”,方为根本意义上的体解孝顺之道,但这须发菩提心,以上孝诸佛,下顺父母。因为四生六道之一切群灵含识,皆为自己过去父母六亲眷属未来诸佛也。


{返回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七节•天台之“四圣六凡十法界”说
下一篇: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五节•世出世间孝之区别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八节̶..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二章•经题 第四节̶..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二章•经题 第二节̶..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四节̶..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三节̶..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二章•经题 第三节̶..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六章•正宗分 第四节R..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四章•科判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六章•正宗分 第一节R..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云灌顶 无头野鬼,安心自在[栏目:果煜法师]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第七章 慈心与悲心[栏目:冈波巴大师]
 福无厌足[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6 三无漏学[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223.问曰:诸法现有来,去可见,云何言不动相,无来无去?[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佛国大金像[栏目:圣像灵异篇]
 踏上心灵幽静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培养疗愈的专注力[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294.问曰:若佛法的今世果,何以故诸佛弟子有无所得者?[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第一部 以光做为治疗的工具[栏目:西藏医心术]
 国王变奴隶[栏目:佛本生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