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圣严法师开示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4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在凡夫的阶段,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开阔。可是到了大菩萨的位置,就没有什么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
  
  在《维摩经》、《般若经》等经典中,我们看到的菩萨,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渐次修证的,当修证到“无生法忍”的层次时,烦恼从此不生,从此不需要再为自己做什么、改善什么,只有智慧和慈悲自然地运作,因此就无所谓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所谓自然运作,就是物理学上“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定律。菩萨的烦恼心再也不生,永远不动,所以是恒静;但智慧和慈悲的两种力量,却永远不会静止下来,所以是恒动的。
  
  烦恼既已恒静,就没有必要再去压制,或是化解、转移;智慧和慈悲既已恒动,也就不需要再以发愿、决心、目标来提振自己的心力。此时,菩萨随时随地都没有事做,但却又随时随地在做帮助他人的事,但是他没有特定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也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事,他只是随缘而做。
  
  这里说的“缘”指的是众生与佛的缘,众生的缘一旦与菩萨的慈悲遇合,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互动,菩萨的慈悲动了,智慧也就产生了。其实,佛菩萨与每位众生都有缘,只要众生相信佛菩萨,诚心祈求佛菩萨的救济,那么,佛菩萨自然会随缘来救济你,因为佛菩萨接引的手,随时随地都伸向众生。
  
  我们一般的凡夫,要促成一件事,必须先发愿,然后用意志力朝目标、方向持续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过程还必须有诸多因缘来协助。但是大菩萨不需要刻意制造什么缘,所谓“无缘大慈”,他随时随地开放慈悲心,只要众生接触到他,众生就得度,接触不到他,菩萨还是在度众生。他根本不用发愿,因为他无处不在度众生,无时不在度众生,所以说菩萨有广大无边的慈悲与智慧。
  
  此外,佛菩萨也没有“自我消融”的问题,因为他根本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自我中心、自我要求,不会有“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要救什么,不要救什么”或“我要到哪里,不要到哪里”的念头,这就是无我。
  
  但是“无我”并不等于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烦恼的我,也没有在乎自我价值、自我存在,或自我意义的我。因为没有这些“我的”念头,智慧和慈悲的功能才能完完全全、非常彻底、非常圆满而普遍地运作,这就是“自我消融”,也才是自我真正的完成,也就是“真我”。
  
  可是有人认为,如果到最后一切都无我了,不是很空虚吗?其实,成佛以后,乃至于涅槃以后,智慧和慈悲永远都在世间运作,而他的净土也永远都在十方世界推动,并且与他的本愿本誓同在,也就是“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到了这样的状态,那是最彻底的“自我消融”,才能真正称为“无我”,也才是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
 
摘自< 找回自己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使得十二时
下一篇:自由和尊严
 慈悲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自由和尊严
 成佛以后仍要受报吗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本书的..
 净土在人间
 圣严法师遗言
 落发的意义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一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组织及其内容 第三节 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栏目:蔡礼旭老师]
 一本《静思语》救了我[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因是子静坐法 方法篇[栏目:蒋维乔居士]
 中秋普茶夜 月照故乡明[栏目:宽运法师]
 佛乐的种类与形式[栏目:佛教与音乐]
 学习欣赏与赞美 - 少一分争夺,多一分和谐[栏目:从心沟通]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是轮回的苦海、火坑?还是一切圆满的清净刹土?[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八)纵使千百劫 所造业不亡[栏目:圣者言教]
 以心印心的含义[栏目:雪漠]
 明末清初禅门“异端”——关于临济三峰宗的几点研究(修明)[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