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爱情是盲目的,禅者如何了了分明?
孙:爱这个话题,本来就说不清道不明,所以称之为湖涂的爱、盲目的爱。我很好奇,禅者讲究了了分明,那在这事情上如何求得了了分明?
林:第一层次就是知道自己在这一块是盲目的。知道的本身就是能够不被盲目所转的缘起。我们一般人陷入爱中时,不只爱情,也包含爱物,你看他把自己的作为讲得多理性、多振振有词。禅者的如实就在于不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因此比较能看到自己的局限。不一定就能超越,但至少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受限。
孙:如实体现在什么地方?不被局限然后会做什么?
林:如实就是晓得、体认所有生命都很有限,在起心动念之间,你会发觉有些东西是萦绕心头的,想遣都遣不掉。我们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形就开始拥抱了,但禅者会自问:为什么挥之不去?这就是观照的开始。拿我自身来说,在爱这件事上不可能不做傻事,但是决不会因为一件傻事而让更多的傻事接踵而来。
孙:什么叫傻事?难道爱本身就是傻事吗?您跟您太太的恋爱婚姻不是也修成了正果吗?
林:如果从缘起的无明来讲,它还是傻事啊。只是因为这种冲动没有变成盲目纠结,所有傻事就变成禅者所讲的随缘做主。
孙:该行则行该止就止,很多人也想做到这一点,但是一旦爱了,明知是错爱,恐怕也止不住?怎么办呢?
林:我在自己的禅书《两刃相交》中谈到,禅者语言的特质是句点特别多。为什么?就是它不会任自己走下去。所以不是他不犯错,是错犯得比较少。念起即觉,比较不二过。你错的比别人少,别人用来犯错的时间你就可以观照更多的事情,这是一加一减的关系。就好比说谎这件事,我们为了圆一个谎,可能编了无数谎,时间都浪费在说谎这件事上了。其实我们生命中的执着、冲动都像说谎,因为要圆这个谎而沿着惯性走下去。但如果你警醒,没有顺着它往下走,就会显现“春花、夏鸟、秋枫、冬雪”的风光。禅宗常讲烦恼即菩提,首先是有了烦恼就有了观照,没有烦恼,没有境界现前,你怎知道自己是谁?再来是有了观照之后,你并没有随烦恼转下去,你做主,再回到那个如实真切的世界,烦恼就会转成菩提。前一个烦恼还是菩提观照的对象,后面一个,烦恼就是菩提的真实显现。在爱这件事上,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