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2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

  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正因为强调: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爱,佛教的慈悲,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古时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他们的神将印度人民分为四个等级:

  一、婆罗门,祭司:负责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学掌控者)。

  二、剎帝利,武士:是王室贵族。

  三、吠舍,一般平民:泛指农民、商人、手工业者。

  四、首陀罗,奴隶:终身受人使役。

  印度教徒相信他们存在于一种必然的轮回之中,无论自己属于何种阶级,唯有尽力完成该阶级所应有的义务,才有可能寻求到解脱之路。

  但是,除了上述这四种阶级之外,还有层级更低的,叫做“贱民”,他们是地道的土著,没有权利信神,也不被神所宠爱。这是连印度教的神都忽略的子民,这时候只有佛陀慈悲地接纳了他们。

  佛教讲究无条件的爱,包容度很高。渐渐地,也影响了其他的宗教。现在世界上的宗教,大部分都能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各种种族。因为,其他宗教的领袖知道,如果只爱自己的信徒,排斥其他宗教的信徒,就走不出去。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4课 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二、爱与亲密关系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2课 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生活即佛法,一念一枝花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领受圣严法师的智慧,分享法喜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圣严法师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4课 接受天生的限制,改进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自信..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7课 教养子女之前,父母应该先教养自己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5课 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一、认识自我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6课 以发展自我为目的,就能把“吃苦”当做“进补”..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4课 “放下”心中的包袱;但永远不“放弃”心中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业处篇 第二节、修习功德[栏目: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相应127经 向东低斜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忆念恩师[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佛教现代化[栏目:星云法师]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栏目:圣者言教]
 修学佛法的省思要点[栏目:明法尊者]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栏目:圣严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A 1325经:本经叙述一位比丘舍戒还俗而为其母劝阻之事。[栏目:界定法师]
 小河流的改变[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七八 黄金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七 整备天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