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1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

  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正因为强调: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爱,佛教的慈悲,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古时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他们的神将印度人民分为四个等级:

  一、婆罗门,祭司:负责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学掌控者)。

  二、剎帝利,武士:是王室贵族。

  三、吠舍,一般平民:泛指农民、商人、手工业者。

  四、首陀罗,奴隶:终身受人使役。

  印度教徒相信他们存在于一种必然的轮回之中,无论自己属于何种阶级,唯有尽力完成该阶级所应有的义务,才有可能寻求到解脱之路。

  但是,除了上述这四种阶级之外,还有层级更低的,叫做“贱民”,他们是地道的土著,没有权利信神,也不被神所宠爱。这是连印度教的神都忽略的子民,这时候只有佛陀慈悲地接纳了他们。

  佛教讲究无条件的爱,包容度很高。渐渐地,也影响了其他的宗教。现在世界上的宗教,大部分都能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各种种族。因为,其他宗教的领袖知道,如果只爱自己的信徒,排斥其他宗教的信徒,就走不出去。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4课 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二、爱与亲密关系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4课 接受天生的限制,改进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自信..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圣严法师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0课 找到生命的导师,效法成功的典范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课 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但也需要天时、..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领受圣严法师的智慧,分享法喜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2课 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5课 善用“爱的减法”,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5课 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5课 亲密关系之中若含有控制的成分,就可能伤害彼..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0课 爱不一定要有相对的回馈;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冤亲债主的障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第四章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第二节 思惟轮回之苦(苦谛)[栏目:菩提大道]
 结合[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立夏抒怀[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持戒略说(照月)[栏目:持戒]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二○)[栏目:杂阿含经]
 慈心和布施[栏目:布施]
 《金刚经》系列开示 69[栏目:常福法师]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续一)[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四节 无心合道[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