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0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

  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正因为强调: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爱,佛教的慈悲,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古时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他们的神将印度人民分为四个等级:

  一、婆罗门,祭司:负责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学掌控者)。

  二、剎帝利,武士:是王室贵族。

  三、吠舍,一般平民:泛指农民、商人、手工业者。

  四、首陀罗,奴隶:终身受人使役。

  印度教徒相信他们存在于一种必然的轮回之中,无论自己属于何种阶级,唯有尽力完成该阶级所应有的义务,才有可能寻求到解脱之路。

  但是,除了上述这四种阶级之外,还有层级更低的,叫做“贱民”,他们是地道的土著,没有权利信神,也不被神所宠爱。这是连印度教的神都忽略的子民,这时候只有佛陀慈悲地接纳了他们。

  佛教讲究无条件的爱,包容度很高。渐渐地,也影响了其他的宗教。现在世界上的宗教,大部分都能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各种种族。因为,其他宗教的领袖知道,如果只爱自己的信徒,排斥其他宗教的信徒,就走不出去。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4课 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二、爱与亲密关系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领受圣严法师的智慧,分享法喜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7课 教养子女之前,父母应该先教养自己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7课 立定志向之后,就要坚定信念,绝不退转..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8课 志向愈大,挫折和诱惑就相对地变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1课 善用危机感激发自我的力量,突破环境的障碍..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9课 婚姻中的伴侣关系,不是嫁鸡随鸡,而是要照顾..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课 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但也需要天时、..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1课 要尽力和自己建立最亲密的关系,有自信就不会..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7课 勇于承担别人惠予的付出;將來才有分享出去的..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祝福,永不止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系列开示 40[栏目:常福法师]
 拜福斗[栏目:悟演法师]
 四岁孩子助我拜佛(佟培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首楞严经》讲解第七讲[栏目:慧祥法师]
 在行持皈依仪轨的第三遍念诵时,大恩上师一再强调“要生起欢喜心”有何重大意义?[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电动玩具中动刀枪杀死对方算不算杀生?[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如何认识佛教?--佛学与科学的关系[栏目:宽运法师]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在大自然中[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1 方便有多门[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