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无心合道
石头宗人还重视吸取般若空宗和牛头宗的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的道家学说宣扬无心合道的思想。
「道」,禅宗是指禅道,佛道。道既是宇宙万物本质、体性的总概括,也是禅修的终极境界。希迁提倡「触目会道」,即通过直感与道合一。为此他十分重视破除一切执着,破除众生知见。如有僧人问如何是解脱,他回答:「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世界,他答道:「谁垢汝?」再问如何是涅槃,他答:「谁将生死与汝?」〔注释:《南岳石头希迁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4,《大正藏》第51卷,309页中。〕门人大颠和尚向他请教:「古人云:『道有道无是二谤』,请师除。」他说:「一物亦无,除个什么?」他接着对大颠说:「并却咽喉唇吻道将来。」大颠说:「无遮个。」他说:「若凭么即汝得入门。」〔注释:同上书,309页中、下。〕希迁强调破除对佛境以及对道有道无等的种种执着,强调「一物亦无」,实质上也就是主张主体无心,心无所寄,提倡无心合道的禅修。
希迁以后,石头宗人也纷纷宣扬无心合道的思想,如德山宣鉴说:「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注释:《朗州德山宣鉴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5,《大正藏》第51卷,317页下。〕妄求是有心,无心是勿妄求,也就是要做到心上无事,事上无心,这样也就达到虚空灵妙的境界。石头宗人中最积极宣扬无心合道思想的是洞山良价,他有一首著名的《无心合道颂》,文云:「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欲识个中意,一老一不老。」〔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9,《大正藏》第51卷,452页下。〕「道」,此指宇宙万物的体性。这是以道和人相对,讲合道和合人的不同特点。「道无心合人」是说,道体以其无所不在的特性(全体性、整体性)而自然地合人。即遍于人的身心。「人无心合道」的无心,是针对人有心(分别心)而特意强调修持要求。良价说过这样的话:「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注释:《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5,《大正藏》第51卷,322页上。〕「夫出家之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注释:同上书,323页中。〕众生不觉悟,心心触物,附物,真正的修行就是要不触物、不附物,这就是无心。也就是说,无心是无心于物,不追求物,不执着物。人只有无心于物才能契合道,即只有超脱物的束缚才能体认道体。人体认道,人与道契合,也就是人合道。道合人。不等于人合道。这里的原因是人老道不老。老是指的人身相续变异,而道则是不老,是无变异的,永恒的。生命短押暂的人,契合永恒的道,人归属于道;永恒的道遍于短暂的人之中,但永恒不同于短暂,道不同于人。
良价的「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的颂句,在禅林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弟子龙牙遁禅师作颂十八首,阐发了无心合道的思想。先引三道颂文如下: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9,《大正藏》第51卷,453页中。〕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注释:同上书,453页上。〕
心空不及道空安,道与心空状一般。参玄不是道空士,一乍相逢不易看。〔注释:同上书,453页上。〕
这三首颂文的思想要点有三个:其一,无心是学道的根本途径;其二,无心也就是心空,其内涵是不贪求,对万事万物都不贪求;其三,心空与道空状同一般,但参玄者应当由无心而合道,达到道空即「道亦休」的境界。居遁禅师还发展良价的思想,进一步打通人心与道的思想界限,认为人心与道是无异的,史载:
问:「如何是道?」师(居遁)曰:「无异人心是。」又曰:「若人体得道无异人心,始是道人。若是言说,则勿交涉。道者,汝知打底道人否?十二时中,除却着衣吃饭,无丝发异于人心,无诳人心,此个始是道人。若道我得我会,则勿交涉,大不容易。」〔注释:《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7,《大正藏》第51卷,337页下。〕
这里讲的「道无异人心」的人心是指人的本心,真心,也就是无心。〔注释:居遁有颂云:「唯念门前树,能容鸟泊飞。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见《景德传灯录》卷29,《大正藏》第51卷,452页下。〕人的真心、无心就是道,能体悟到道与人心的一致,就是禅修成功的道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在日常行事中随时注意保护真心,不损害真心,否则是难以得道的。
无心合道与即事见理是一致的,两者是石头宗人禅修的途径和所达到境界的不同表述。居遁十八首颂中还有一首颂云:
眉间毫无焰光身,事见争(怎)如理见亲。事有只因于理有,理权方便化天人。一朝大悟俱消却,方得名为无事人,〔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9,《大正藏》第51卷,453页上。〕
这是说理比事更根本,理见比事见更重要。见理是修持的根本,一旦体悟事理圆融,就是获得解脱的「无事人」。匡逸禅师也说:「不见先德云:『人无心合道,道无心合人。』人道既合是名无事人。」〔注释:《金陵报恩匡逸禅师》,《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11页中。〕即事见理和无心合道都同为「无事人」。理和道是相通的,见理和合道是一回事。在禅修实践上无心与见事是统一的。这就是无心于事,万事无心,如此才能见理合道。
如前所述,牛头山法融禅师反对道信、弘忍的东山法门「安心方便」说,提倡「无心合道」说。法融所讲的「无心」是指心性本空,「道」是指具有虚性、无分别性、无限性和无所不在性特征的宇宙本质。「无心合道」就是主体无心而悟达宇宙万物的虚空、本无。法融讲的道,也称为理,「无心合道」也可以说是「冥心入理」。牛头禅的无心合道思想对石头宗人的影响颇大,以致成为石头宗区别于洪州宗和荷泽宗禅法的重要特征。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2就将石头、牛头并举,共列为「泯绝无寄宗」,文说:
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迷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石头、牛头下至径山,皆示此理。〔注释:《大正藏》第48卷,402页下。〕
在此,宗密揭示了石头和牛头两宗「无心合道」思想的空寂性质,应当说,这是符合史实的。但是宗密作为华严禅的倡导者,没有指出华严宗理事圆融思想对宗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石头宗与牛头宗的思想差异,这又是令人费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