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圆满的开示(红教法王敦珠宁波车开示)
 
{返回 敦珠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833

红教法王敦珠宁波车开示

仙藩宁波车英译 林崇安汉译

 

一、大圆满之见

(一) 阿字

    在文殊师利菩萨灌顶时,所用之「镜子」,代表智慧。而其上有一「阿」字,此阿字代表着不生不灭。此意义甚为重要,诸佛皆由此阿字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诸佛是不生不灭的。不可执着诸佛是实有的,诸佛只是由空性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幻像而已。故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但为何又要有个「阿」字呢?因为空性本身超出言诠,不可思议,为方便引导,乃以「阿」字来象征。此空性要用直觉的大智慧来体悟,这种大智慧称为「般若」,为诸佛之母,只能由各人修行后去体悟。

 

(二) 佛与众生

    进一步,我们来研究为什么有佛之呈现?众生与佛有什么关系?这有直接的答案:佛由众生而呈现。众生由于在轮回痛苦着,佛便呈现出来照顾他们。因此,佛不离开众生。

    但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诸佛与众生,同是本性了不可得,皆由空性所呈现而无实质。佛对此已透澈了解,而众生则以为实,因此在世俗谛上,便有佛与众生的差别。

 

(三) 心与明觉

心性了不可得,众生却执以为实,而起自他对立之分别,因此众生之「心」,充满颠倒妄想,造种种恶业而轮回下去,受种种苦;而诸佛,则了知内外之一切,不管净或不净,皆如幻如化。对净之追求,亦是如幻如化,不去执着。要将心放在心的本来面目上,离开无明之造作,不落入能取所取,此时明空无执的「明觉」自然就呈现出来。就像虚空的云消失了,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明」的样子。这种离垢之明觉,即是大圆满之核心,也是三世诸佛之心要。

 

二、大圆满之修

    上述为大圆满见之建立,若只停留在此,仍是不够,必须进一步去实修,证悟只能靠自己得来。

第一步,先将三业之身及语不动,安静下来。

第二步,将心松弛下来,不起善恶取舍之分别心,进入没有希冀,没有疑虑之境,坦然而住,当下赤裸明空之明觉自然生起。

 

三、结语

    外界变化万千之现象,本自解脱,本不须刻意去修正。若将心置于明觉之原状,一切现象自然溶入空性之中。但亦不可执住「无物去执」之心,因为此时仍是起一种限制之心态,仍是一种妄想。要超越境界,呈现出明空无执之明觉。

    以上,把甚深之大圆满,做一简单扼要之开示。


{返回 敦珠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圆满的加行见地
下一篇:第二世敦珠法王对烟毒的教言
 四部宗义要略 跋
 敦珠法王 普巴金刚的开示
 吾心忠告 1 突西宁波车序 2 黎日光上师序
 吾心忠告 8 幻化甘露(对一弟子之教授)
 吾心忠告 5 宁玛教传派口耳传承(传授能熟脱甘露宁玛教传时之开示)..
 心要珍宝
 四部宗义要略 大乘
 吾心忠告 7 中有教导(与虚空王观世音仪轨有关连千佛灌顶时的开示)..
 禅修忆持本尊和胜义的最殊胜窍诀
 吾心忠告 附:敦珠法王传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如理如法地守护戒律?[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栏目:普献法师]
 如是因 如是果[栏目:宽运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三八)[栏目:杂阿含经]
 自杀的人助念能往生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出家与回家[栏目:圣严法师]
 护持正法的功德 1-2[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2010年1月1日沙龙开示[栏目:仁达法师]
 少林功夫的功能[栏目:少林功夫文化研究]
 佛心智慧 人人本具[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