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我爱执与爱他执
衮却格西讲授
{返回 衮却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86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我爱执与爱他执

    今天我们得到这么妙善的暇满人身,它的价值超过摩尼宝珠是一定的,因为虽然摩尼宝珠可以满你的愿,成办你今世的希求,却不能保证你下一世不堕三途,也不能成熟你解脱成佛,而我们现在所得到的这个妙善的暇满人身却有这种功能和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很随喜、很欢喜。我们之所以不知欢喜,是因为我们没有察觉到,这个暇满的人身能够成办很长远的义利。因为没有这种警觉,所以我们不知道随喜自己的功德。既然我们了解到,这妙善的暇满人身,其价值事实上超过摩尼宝珠,就应该不要让剩下的人世空过,而有遗憾,要尽可能地以这个身体来成办下一世的人天果位(现前增上生),乃至于究竟决定胜的果位。
    要知道,基于你个人在过去世,曾积造很多福德善因,并且由于你祈愿的力量,和其他近取因的积造,今生才能得到这样的暇满人身。当你这么辛苦依过去世的福德因缘,成就了今世的暇满人身时,不用来完全投注于佛陀正法的修学,事实上比畜生道还不如了。以畜生来说,它由于过去造了恶业,感报畜生的身体,无法得到暇满人身,所以不能修法,而我们在得到这个身体,能够修法的当下,不拿来修学佛陀的正法,成办更长久的义利,反而迷惑于今世的衣食名声,这当然比畜生更不如了。
    从这个角度看起来,畜生道的众生虽然也有贪嗔痴,但因为它们所得到的身体能力小,所启发的贪嗔痴不会那么猛利,所造作的恶业也就不会那么重大。人道就不一样,如果用得不好,贪嗔痴会非常的猛利。由贪嗔痴烦恼所鼓动的恶业,更是刹那刹那地在造作,刹那刹那地的累积,这实在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警觉。在认识这种危险性之后,好好地运用这个妙善的暇满人身,以重来世轻现世,重他人轻自己的这种心态来修学佛陀的正法。
    能够真实成办自他根本究竟安乐的方法,就只有佛法,现在所教授的正是这个正法,它完整地告诉我们成佛之道。虽然整个成佛次第道体的安立非常的完美,一定可以让行者成就佛道,不过如果个人本身不去修行,那是没用的,特别是这个教法涵盖了显密双运的圆融教法。而我们所处的五浊恶世,正是修学这种显密双运教法的最好时候。当你认识到,当下,这个时候正是最好修学佛法的时机,就会善用每个时段来修学佛法。
    我们所听闻的这个殊胜圆满的诸佛正法,是三士道次第的教授。如何能够趣入这个三士道次第的教授呢?主要是以闻、思、修证的方式来趣入。而且应该以什么动机来闻思修此正法呢?不应该只是为了下一世得到人天果位,乃至于个人证得解脱,堕入寂灭边,那样都是不足的。应该是修学爱他胜自的菩提心,“为了一切众生的义利,我一定要成佛。”以这个做为动机、目的,来闻思修证这个正法。
    菩提道次第教授所阐述的门径有四种,就是“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甲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甲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我一再地复习,重述科判的理由,是希望听受的人,能在心中同时忆念以前所教授过的重点,一起来做复习。由于我们所学的教授,不论是文字,乃至整个文义,都非常之深广,但是修行时不能那么广,所以我们要能够收摄重点、把握根本,在心中做整个的忆念修。像噶当派的大德,就在他们上至马鞍的这么一个过程中,就可以把道次第完整的略修过。他们有能力在很快速的时间内,把整个道体的内涵做忆念修。虽然我们不能像那些大德们在上马之间就把整个道体修完,但最起码,你要能同时同步地去做忆念,所以我如此重复地说科判,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的次第”分两项,即“乙一、道的根本在于亲近善知识的道理”以及“乙二、亲近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就是说,行者在如理如量的依止善知识之后,如何修学整个道次第的一个修心次第。修学佛法要有心要、精髓,如果说修心的内涵没有心要,那所修的法,是浪费的。因此我们首先要能以此有暇之身劝取心要,也就是在认识你的暇满之上,再进一步,好乐的去取心要。如果你不赶快求取心要,一方面所知无涯,生命有限,学习是不能等待的;二方面,生死无常,在死无常的三根本九因相之上,我们必须以 1、决定修学修法,2、决定当下修学佛法,3、决定只有修学佛法的三决定心,赶快去取心要才对。
    之所以安立三士道次第的内涵有两个重点:一是基于众生心量的大小不同,根器的差异有别,所以安立为下士、中士及上士道次第。如果你本身心量比较小,适合修学下士道次,你就取下士作为你根器的相应。同样的,如果你的心量能再大一点,能够了解整个轮回的问题,就去修学中士道次。如果你心量足够大时,就去修学上士道次。二是三士道次第的修行核心在上士道的内涵,但是先要有共下、共中士道次做为前行。以前行的修行,来引导后后的主要核心──上士道次的修学,安立为三士道次第的理由在此。
    丁二、取心要的道理分三项,就是:“戊一、共下士道次修心”、“戊二、共中士道次修心”以及“戊三、上士道次修心”的内涵。共下与共中士道次修心,我们已经简要说过,现在就讲到“戊三、上士道次修心”的内涵。一般而言,大乘显密教法都含摄在三士道次第中,有人修学这显密双运的圆融之道,既然别人能这样修,为什么我们不能修呢?别人可以修显密双运,我们也应该可以修显密双运。修得到或修不到另外一回事,但总必须去试试。没有牙齿也要吃的啊!总之,现在是我们加把劲的时刻。
    关于“戊三、上士道次的修心”分三项来说明,就是(204页科判)“己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菩提心”、“己二、如何发生菩提心的道理”以及“己三、发心完之后如何修学菩萨行的道理”。
    “己二、如何发起菩提心的道理”分四项,以(208页)科判来说:“庚一、由依何因而生起菩提心”、“庚二、修菩提心的次第”、“庚三、发起菩提心的量”以及“庚四、仪轨受法(受戒的仪轨)”。关于菩提心的修学次第,你可以依行者的根器、不同的好乐,而有不同的安立。你可以依着七因果生起菩提心,也可以依自他相换来发起菩提心,也可以混合修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两者间杂在一起修,发起菩提心,这是依着个人的意乐而定。不过上师宗喀巴大师所教的发心法,主要是以七因果和自他相换混在一起间杂修,来发起菩提心,其所缘境有十一项,是口诀教授。这个发心的修法,正是我们心中决定要不要发奋图强的地方,是你要不要去做的问题。任你典藏着《广论》的书籍,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在发菩提心上用心,如果你往上学一点,向下学一点,左看右看,乍看起来好象学得很多,但事实上心中没有相应的话,那样学法是浪费人身。所以不论有没有能力,你都要发菩提心。所修的法,生也好、死也好,当众生也好、成佛也好,任何时候都好,你应该加油的地方是在发起菩提心,你所要修的法也是菩提心。
    阿底峡尊者精通教典、显密皆精通,同时又通五明,是一位博学的大善巧者,当时他已接受菩提心的教授,只是尚未得到圆满无误的整个教授传承,为了能够圆满自己的修学,同时也为了当时及后世的众生,能够圆满修学菩提心,他知道这个的重要性,于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金洲大师面前,修学菩提心的教法十二年,这正是他看到了修学佛法的关键处,而不是在那边浪费时间。尊者在十二年当中,心中日夜无间地不离菩提心,去修学守护菩提心的所缘境,是这样修学菩提心的。换成是我们,维持一小时都很难吧!我们修学佛法,只是听闻不能记忆,这样修行时,心中就生不起功德。
    修学这么珍贵希有的菩提心的基本条件,应该是要有很好的资粮田(指大乘善知识),而最好的资粮田就是观上师等同观世音。以观世音上师佛为一切总集的皈依处,观修观世音在顶门上,修与观世音相应的菩提心法,这是最好的口诀。以此身口意三门修希有珍贵的菩提心,你一定要恒常的向顶门的上师观世音本尊祈求,在不离他的摄受之上,去发起菩提心。同时你也要能够净罪集资,净除罪障与集聚资粮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要种子能长出苗芽、果实,不能没有水分,净罪集资就如同水分。虽然最重要的法行是种子,但是种子如果放在干的地方、没有水分的灌溉,是长不出苗芽的,所以你必须同时好好地净罪集资。如果没有先净罪集资的话,就好比把画画在墙壁上抹不掉。我们一定要在祈求本尊之上,同时行持净罪集资的法门,才能够生起菩提心。
    有关净罪方面,宗喀巴大师说,不论在任何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门都不能够很自主地不染及恶垢。要不染及恶垢是很难的,因此我们应该恒常以四力行忏悔。而在积集资粮方面,我们应该恒常献曼达。恒常献曼达是积集资粮很重要的一部分。四共加行里献曼达十万遍,这不仅是修法的前行而已,在你没成佛之前,都要献曼达的。你并不需要用很珍贵的曼达盘,它可以是木头做的、石头做的,像宗大师就是以石头为曼达盘去献曼达。为什么你不肯好好努力地去净罪集资呢?可能你是想说,如果我那么努力,那么很快地净除了罪障,积集了资粮,恐怕很快就要去极乐世界了,是不是担心这一点?不想离开你居住的地方是不是?你可能觉得你居住的地方很安乐,不想去极乐世界,怕资粮集得太快,是吗?
    既然菩提心是那么的珍贵,是修学佛法的主要核心心要,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去做前行法。为了能生起菩提心,一定要好好地行七支供养,一定要好好的真正皈依三宝,然后忏悔和供养,更可以以菩提心为意乐来做皈依,行忏悔等。
    下士道次所修的无常是粗分的无常。经由粗分无常的修习,让你的心可以入法。宗喀巴大师所说的无常是细分的,真实修学细分的无常可以让你遮止现行的烦恼。如果现行的烦恼你不去管它,不去遮止,那所谓的慈心、悲心是没有机会可以修习的。因为烦恼太猛烈了,你会对别人的功德产生嫉妒心,也会对别人的不好产生骄慢心,如此一来,爱他执的心就生不起来了。当嗔恚心生起时,就已经遮止了慈心的生起。又由于愚痴,所以智慧被遮止了,无办法生起。为了要让菩提心圆满生起,一定要对自己的障碍加以对治,修心法门讲说,行者为了要修心,需要先认识自己众烦恼中,哪一项烦恼最大,然后刻意地予以对治。
    我们未修学佛法的时候,身口意三门都被烦恼所转。即使现在已经将身口意三门都放在佛法的修学,还是为烦恼所转,一样无法让你的心入法。噶当派的祖师们说,我们修学佛法的困难度,就像负载重物的毛驴,走得很困难,还是要被鞭打着往山上走。也难怪你们很难想象,你们没有看过驴子,我是看过的,看它们载负着很重的石头往上走,尤其是走不上去,很辛苦的时候,主人又在后面施以鞭打,那种辛苦我很清楚。虽然负载重物、石头的驴子往上走是非常的艰辛难行,但空无一物地向下走,却是很快就跑下山了。学佛法也是这样,往上走实在太难了,但向下走,一下子就下去了。因此我认为应该依着自己的能力去做,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去做净除罪障及积集资粮的工作;另一方面,为了让你心中能够生起菩提心的量,同时要观上师观世音一直在你顶门上,观本尊与上师无二无别,向他祈愿:“让我能够赶快生起菩提心吧!”如果是这样净罪集资,同时向上师本尊祈求,来修菩提心法行,这样因就圆满了,菩提心的生起还有一点可能性!
    想要修菩提道次第教授的人,应该要先净除罪障。而且在净罪的时候,不是只求净罪相一、两次的现起就够了,在五、六次净罪相没有现起之前,要一直净罪。而在五、六次净罪相现起之后,你就可以开始以积集资粮作为你主要的修学方法,然后随着所修学的法行,一直往上走。
    如果你灌过顶,应该修三种相应法,也就是本尊法,身是本尊,是三层萨埵,最外一尊是誓言尊,中间是智慧尊,最内是“吽  ”三摩定尊,此三尊是三层萨埵的守护法,以这三层当所缘境,尽可能好好地去明现本尊相,净修本尊相;同时要生起本尊的佛慢,对净罪的内涵,即所缘境要很清楚,这样做主修,之后,如果修很很疲倦时,就持咒,这样烦恼及罪障不容易靠近你。
    然而我们现在刚好倒过来,本尊身不好好修,不能明现,也没有好好的执持佛慢,对忏悔的所缘境没能好好的明现起来,却以持咒为主。认为持咒是前行法,所以就十万遍,这样数数目,数得很快,数够了就算完成。结果这个前行数目数完后,修正行也没有效果,就会问:“我这个前行做完了,为什么没有效果呢?”这就问到问题的症结了。事实上,这是将法倒过来修了,是错误的。
    修学佛法本来就是很困难的,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切修行首重发心,首重动机的调整,但是像我们这么忙,忙得昏头转向的情况下,若要慢慢的、清楚的、清净的调动机更加难了。因此我们总是很快地就带过去了。这样怎么会有很好的动机呢?是以修法总是打折扣。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对所修的本尊不能清楚地明现,所持的咒不清净,然后也懂得回向,这就很困难了。
    菩提心这个法门是很重要的,所有法门都要依着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来修,而对前面提过的共下及共中士道次的前行法,我们应该要有相当深入的修行才对,如果我们能很真实的投入共下、共中士道次的修学,上士道次的修学就不会很困难。就好象上层的房子要盖好,底下的地基一定要先打稳,倘若地基不稳固,房子上层也盖不起来。所以前行的修心法一定要先坚固起来,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及理解,并且加以实修之后,修心才容易完成。
    修学菩提心之前,一定要先把粗分的烦恼、爱憎遮止,要先修舍,让你的心能够安住平等舍。然后认定,最超胜、最真实的亲眷是母亲,并将所有的众生当做母亲来修知母。因为众生都曾是你母亲,所以忆念众生的恩泽(念恩)。
    接着讲七因果与自他相换的十一项所缘境。第一个是住平等舍,第二是知母,第三是念恩。第四是忆念众生除了做你母亲时的恩泽很大之外,众生在不当你母亲而担任其他任何角色的时候,对你恩泽更是特别的大,因而应修特别念恩。第五项是修报恩。又因为报恩的关系,你会生起悦意慈,所以第六项是悦意慈。大慈与大悲的修行,没有一定的次第,你可以先修大慈,也可以先修大悲。
    当你修完悦意慈之后,第七项是修自他平等。透过正理的安立,能够让你觉得自他众生都是平等的之后,你要进一步做到自他相换。为此你必须把障碍你无法自他相换的逆缘──“我爱执”去除,而生起自他相换的顺缘──“爱他执”。因此在你修学自他平等之后,第八就是要能够遮止“我爱执”,去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然后予以遮止。我爱执这种邪心,在任何一个众生心中生起时,所造成的一定是不快乐,是痛苦的。我爱执是最恶的心,是修学大乘道的最大障碍。遮止、摧灭我爱执的这种心若提不起来,那我们不妨先想想世尊本生(过去生)的法行,佛陀的传记。
    事实上佛陀示现一切法行,无非是为了让众生看到“我能这样做,你们也可以做得到”。一切皆是为了让众生能够有所依循,所以做这样的示现及模范。世尊一开始就是为了众生而发菩提心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圆满福慧二资粮,更修学难行的菩萨行,示现六年的苦行。在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传记中曾记载说,佛陀光是在同一棵树旁,就布施过他的身体五百次。
    另外佛陀的前生,有一世在莲花国王的时候,当地发生传染病,很多民众都受到传染。佛陀在那一世行菩萨行,说:“由于我修学断除我爱执而生起爱他执,所以我投生为一条鱼,希望众生由于吃到这鱼肉的关系,整个地方上的传染病能够就此息止。”发完愿后投生为一条鱼,让众生享用他的身躯。
    佛陀的另一个前生故事是他投生为一只乌龟,负载着五百个大商主去采宝。当众人到了那个宝岛时,岛上有罗刹要吃那五百位商人。乌龟就想:“无始以来我从未以自己的身体去利益他人,这都是因为只想到自己、只知自利的缘故。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太好了,我愿舍身躯做无畏施,将身躯布施给这罗刹,来救这五百位商人,将来我成佛后,更要救度所有的人。”他发了这个愿后,就很高兴的舍了身。
    又有一世佛陀当国王的时候,有五个夜叉向国王要他心脏的血。这位国王想起了所修学我爱执的过患,爱他执的胜利,真的就舍身,将心血整个舍了出去。还有舍身饲虎的前生事迹,佛陀前生当小王子的时候,就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曾经有一只母老虎和四只小老虎快饿死了,为了救护小老虎和母老虎的生命,小王子想说:“无始以来,因为我爱执的关系,从来没能够真正的利益众生,所以一直轮回生死,流转到现在。如果我继续的修学我爱执,会像以前一样的持续造恶业,轮回生死。现在太好了,如果能够修学爱他执去舍身,我就可以成佛。”他想到过患与功德,就毫不吝啬,很欢喜地说:“愿我能够以此布施的功德,救度老虎。”由于他修慈心三昧,老虎吃不了他,于是他就割自己的肉,先让血流出来喂老虎。同时他又说:“现在能够解除他们的饥渴之难,后世我成佛后,愿他们能成为我的第一个眷属、弟子。”发愿后,就很高兴地布施。
    你可能会质疑这种的修行是神话,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做得到的!当你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了。因为在我们身上有七万只虫安住着,这些虫就是你的眷属。现在它们需要喂养,当你饮用食物的时候,就可以想:“现在我布施食物给你们,满足你们的需求;未来当我成佛之后,愿你们能够当我眷属,做我的弟子。”这样的发愿你可以做到吧!
    《宝蔓经》上也说,吃饭的时候,你先布施饭食给身中现有的眷属众生,以后我成佛,以此因缘,他们能够成为我真正的弟子眷属;并愿他们能够受用圆满,最后也能够成佛。这是有经文内涵的,不是我自己说出来的。我爱执的滋味太好了,所以吃得饱、吃得好,都吃到我爱执去了。
    佛陀曾教授过一切能够让我们圆满布施之道,比如密法里就有布施食物、口水、大小便,布施一切净与不净东西的修法。以密法及大乘的内涵,可以把一切不净物都布施掉,只是我们不做罢了,不是没有教授。我们都以为端身危坐,闭目瞑思,观修所缘,才是修行,其实只有这样是太狭隘了,事实上我们刚刚讲的那些都是修行,只是我们不会用。端身危坐,兔子也会,闭目瞑思,猴子也做,只有这样不是修行。总之,比这个更重要、更有特色的修行很多。
    事实上,受完菩萨戒之后,你一切的所有都给众生了,都属于众生,不是你的东西了,你只是向众生借来用一下而已。所有东西本来就是众生的,包括一切所缘、一切的所作所为,你本来就是为利众生而受用的。因为东西是众生的,为他办事情所以我现在受用,比如说穿衣服,是为了能够利益众生,所以我穿衣服,但衣服是众生的,不是我的。又比如说饮食,饮食也是众生的,现在借来受用,也是为了能够利益众生。如果你都能这样想,就符合菩萨戒的内涵。这倒也不是说叫你不吃饭,不穿衣服,你一样照穿照吃,只是说一切都是为了众生而受用,就更好了!
    有人会问:“我们要工作,如何能修行呢?”事实上,如果你懂得修行,工作的同时就可以用佛法来修行。从前有一个妇女需要工作养孩子,所以她织布。她头上梳着发髻,就想发髻是上师佛,上师佛端坐在她的头顶上。当她来来去去地穿梭织布时,就想这织布的地方,就是上师讲法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时也想不起来了。事实上,就要这样处处用心,以工作来做修行、观想。有一位祖师智幢──可能是嘉瓦仁波切的亲教师,他曾撰写了很大一部大修心论,其内容完全是讲如何在工作中修行。
    当我们沐浴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想过,沐浴是为了让我能够头脑更清明,而能够成办众生义利。没能这么想,真是太浪费了。只是为了能够健身或是洁身,以我爱执想,和我爱执作伴,然后以我爱执来洗,都是这样去洗澡、做事。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任何的时候,应该是要能够摧灭你的三毒,同时增长爱他执才对。现在我们不是这样,一切所为,包括修学佛法,都是我爱执的助伴,这是错误的。比如工作的时候,你要想说是在为众生服务,这就变成爱他执了,很简单的!
    密勒日巴尊者苦修的时候,住在山洞,没什么庄严的供品可供三宝,经书也没有,但是佛法全部在他心中,内心很庄严,外在的供品很微劣。我们刚好倒过来,我们外在三宝的供养物都很庄严,做得尽善尽美,经书也摆了一大堆,心中却没有佛法,这是错误的。应该是如何让你心与法相应才最重要,不一定要背很多经书或是看很多经书,只要能够心中有佛法,就是最好的修行,要常常这样想。
    密勒日巴尊者修心的时候,没有铺排陈设很多经书。而我们有修没修不知道,经书倒典藏了不少。密勒日巴尊者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做经书,但是轮回涅槃界都是我的经书,都在教授我、启示我佛法。比喻与实义二者,我们都只在找譬喻而已,不去找实义。藏文“ ”(音贝)这个字是譬喻的意思,我们典藏譬喻(记得譬喻,而没有依于譬喻去趣入通达实义),就像以指标月一样,我们忘了所要指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忘了实义,只是想到用来譬喻的手指。
    有关我爱执的过患还有很多,我就引用《上师荟供》文来说,自己所不欲的苦因是来自于“我爱执”,我爱执就像慢性病、沉疴一样,在破除之前,我一定是痛苦,因此祈请加持,让我能摧灭这个我爱执大魔(原偈颂“加持认清惜我之沉疴,即是生起不欲苦之因;然后于之归咎而怀恨,摧毁我执此巨大邪魔。”)。此文的意思就是说,我爱执造成一切我所不欲的不吉祥、痛苦及烦恼,一切衰损都来自于这里,在你还不能够摧灭我爱执之前,一定是不断的在轮回生死受苦。因此祈请让我能够把这样的慢性病沉疴、此重病大魔摧灭。是以我爱执的对治是格外的重要。
    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当大家才刚开始修学佛法时,因为有善根,所以听了很多很好的教法,心也很好,所以会尽可能照着善法去做。看起来大家也都很和谐,对佛法的修学也很好乐、很努力,好象也有点征相的感觉。问题是日子一久,烦恼就跑出来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都还是烦恼在作主)!我爱执也跑出来了,开始看大家都不顺眼,对佛法也没有那么大的希求心,修不起来,就认为好象也不过如此。然后弟子之间、道友之间,彼此都看不顺眼,看法师住久了也不顺眼。从开始的和谐到最后的不和谐,都是我爱执在作祟,它开始跑出来了,所以要认识这一点。这种情形会发生,其实也难怪大家,因为师徒二方心中都是坚固的我爱执,而且是很庄严的端坐在心中,安住着。大家都是很大的檀越(即施主),但是我爱执更是我们最大的檀越,就因为它这样一直安住着的关系,所以虽然大家是在学佛法,到最后也变成那种情况。
    一切衰损之门是我爱执(原文“爱惜自我为诸衰败门”)。你执无常为常,执不净为净,生起嗔恚心、贪着心,或是骄慢、嫉妒等等烦恼,还有一切不相顺心的生起,这些的根源都是我爱执,如果没有我爱执,这些烦恼是生不起来的。这也难怪大家,本来每个人都贪爱自己,想要保护自己,想要利益自己,这好象是本性。就因为我爱执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又串习得很厉害,从无始以来都以此为主修,所以想要一下子破我爱执是很难的。就像有一千层皮,就算剥下一层皮,仍是无法动到最内里的核心,因为串习太深了,所以是很难。
    有个偈颂,对于如母的众生我们要能够去慈爱他,这种心就像摩尼宝珠那么地珍贵,是一切功德之源。因此,即使所有众生都是你的敌人,你也要祈请加持,能够对他生起大悲。为什么众生这样子待你,当你是敌人、伤害你,你还要启发大悲心来待他呢?因为众生心中有“我爱执”及“我执”在作祟,他没有办法自由自主,他是被迫的,所以他会伤害你、当你的敌人,但你不能怪他,他是无辜的。因此我祈请加持,对他要生起更大的悲心,去守护他,要这样去修行佛法。即使所有众生都成为你的敌人,你更应该珍爱他们像珍爱你的生命,甚至超过你的生命般地,更去珍爱他们才对,这样来祈请加持是大悲心的修法。(原偈颂“加持认清惜母予乐心,即是生起无边功过门;纵使此诸众生起为敌,仍珍惜之胜过惜己命。”)
    这就好比你的妈妈发疯了,拿刀要杀你,这时你是和她理论?还是觉得说她好可怜,想办法救她?或是不理她?此时如果你还拿刀与她对杀的话,这不对吧!我们的母亲没有修过以嗔恚为道用(密乘的修法),她是发疯了,赶快送她到医院去,不要和她相砍,否则不是太过份了吗?何况母亲不是你的敌人,知母我们都修过,至少知道这一世的母亲不过是为我执及我爱执所苦、所困惑、驱迫,才会做这样的事。真正的敌人是我内在的我执与我爱执,不是母亲。因此应该想办法,来去除我和母亲心中的我执和我爱执,而不是和她对抗。
    这个譬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遭受到别人无理取闹的伤害及嗔恚的时候,因为这个正在伤害你的敌人,也曾经是你的母亲(修过知母了,不是吗?),他本来就是你的母亲,所以念他的恩泽,不要再伤害他、再跟他对抗了,这是一点。从另一方面看,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正为我执及我爱执所困惑、所驱迫,所以他像发疯的母亲一样来无理取闹,来逼迫你、伤害你、嗔恚你。如果你真要怪他,就怪他心中的我执与我爱执,然后帮助他去除心中的我执与我爱执。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要这样做,不要被他们转了。
    “婴愚之失唯自利”小孩子没学习不懂事,所以愚痴地唯求自利,他是想利益自己,让自己得到快乐,结果却从来也没能真实利益过自己,没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是小孩、愚夫的作法。能仁世尊只是一心唯求利他(原偈颂“能仁之德所作纯利他”),最后却成佛了,真正利益到自己。我们与那孩子一样,一直就为我爱执所驱使,一心想自利,不想利他,结果连自己也利益不到。就像我们做生意总想求取利润,如果有利润的话,就去做吧!然而做生意,可不一定会有利润,那要看你怎么做生意。你拿金子去换石头,也是做生意,以马去换猴子也是做生意,这怎么会有利润呢?我们为了想获得利润,才会去做生意的。我们自许聪明,却又太不会做生意了。无始以来就是想要利益自己,以为可以用利益自己的方式得到快乐,结果却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利益,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快乐。太笨了吧!如果你真的想要自利,何不去利益他人呢?利益他人就可以圆满的得到自利,百分之一百的获利。
    其实也难怪大家,就是因为无始以来大家对“我爱执”串习得太厉害、太严重了,所以要对治就很难,要生起“爱他执”更是困难,这是相对的关系。
    就佛法与世法是相违的来说,《戒经》里面一个月的算法,是从十六月圆开始起算,往下慢慢降,到下弦月,黑暗一片,然后又从上弦月开始,慢慢到十五月圆;从十六算到下个月十五,这样算一个月。好比修学佛法的人,开始的时候觉得很困难,要先对治我爱执,要能够摧灭我爱执,更要生起爱他执这种心,这种法行就像十六月圆,开始做时信心满满的,然后慢慢在修行过程中充满努力,辛苦及挫折,如到三十下弦月般,黑暗一片、辛苦一片,到初一上弦月的时候,仍慢慢地继续努力不懈,最后苦尽甘来到十五,满月了,修证圆满了,这是究竟圆满,佛法的修习是这样的。
    我们世间人的算法刚好相反,是从初一开始算,因为寄望十五的满月,所以作法是开始时很努力、很辛苦地修学,到满月的时候以为很圆满,很快乐的完成了。却不知接着开始下降,往下弦月去,渐渐地见不到月亮了,到了三十,漆黑一片,痛苦无边。
    所以乍看起来,佛法修习者是很辛苦,而且是非常持续地辛苦,才会得到苦尽甘来的圆满果报,然而之后就不会退掉了。世间人的辛苦刚好是开始先甘,最后结果是一片苦。从我爱执与爱他执的修学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世间人都修学我爱执,所以初开始的时候,如初一上弦月,到十五号看起来很受用、很圆满,就志得意满,然后十六号往下弦月,结果自然很凄惨,黑暗一片,很苦啊!修学佛法爱他执,就像十六号月圆开始起算,往下下弦月走,到三十的时候是漆黑一片,很苦啊!修得很困难,可是越过三十,一号上弦月开始的时候,就慢慢开始见到光明了,逐渐到月圆的时候,整个圆满成佛了。
    密勒日巴尊者的另外一个故事。因为他一直在修“爱他执”并断除“我爱执”,所以把一切都舍掉,包括吃的、穿的、住的处所,一切都是再简陋不过了。而当时住在山下的那些人,不论吃的、用的、住的等都很豪华,他们说:“密勒日巴尊者穿得破破烂烂的!又没有食物,只好吃荨麻!而且只有山洞可住!好可悲啊!”他们这么说,是以“我爱执”来同情密勒日巴尊者。而密勒日巴尊者也同情他们说:“他们好可悲喔!不知道我爱执的过患,还一天到晚修我爱执!”所以山下的人悲悯山上的人,山上的人悲悯山下的人。
    再讲一个故事,我的前辈,一位格鲁派大祖师──隆垛仁波切,他著有《隆垛喇嘛全集》,在拉萨非常有名。他以前在三大寺学习时,有一次被派去当一位苦修者的公差,去取酥油。因为路滑,整个人跌在烂泥里,爬不起来。这时刚好有个拉萨的阿加拉(藏语意为“妇人”)路过,眼见一个穷酸和尚,拿着酥油跌在烂泥巴里,爬不起来,就说:“但愿我生生世世不要投生成这样一个身世可悲的人!”隆垛仁波切说:“你好可悲,你修的是我爱执啊!我这种身世你还投生不到呢。”仁波切是为了教法和众生而苦修“爱他执”,去除我爱执,这种身世你还投生不到,居然还说:“但愿我生生世世不要投生这样的一个身世!”这太夸张了吧!
    总之,对治我爱执在开始时是很难的,但是你必须努力,要持续、恒常地努力,再努力才有办法。任何人的修行都要经过噶当派的十法财──四种依止、三金刚、三功德,一定要经过这十法财。噶当派朴穷瓦大德,他以前在朴穷的地方(我去过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只有个山洞)修行,真是空无一物,他是以噶当十法财的修行来对治我爱执。对治我爱执刚开始很困难,但是你必须要开始对治。
    《修心八颂》的作者朗日唐巴,也同样是修心法门的大成就者。朗日是一个地名,我五九年去过那个地方。那时候朗日唐巴的遗体还在,我去向他礼拜,向他祈愿很久。可惜文革的时候,一切都被毁掉了,后来从西藏出来的人,并没有把朗日唐巴的一些遗物带出来,实在很遗憾!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从内心深处,至诚地思惟“我爱执”的过患,以及“爱他执”的胜利,很清楚地把功过思惟出来。有句偈颂“婴愚之失唯自利”,他行自利,完全不懂利他,结果不但没能圆满利他,自利也不能圆满,自他二利都损害了,就如同我们一样。世尊呢?他一心唯求利他,结果自他二利都究竟圆满。这个要好好地想一想,为什么唯一行持利他,就可以圆满二利?为什么行持自利,自他二利都衰微?为什么?我爱执确实是一切缺失的根源,是种无明种子的地方,是轮回痛苦的安立处,如果你能至心地思惟这个功过,经若干时候,你就可以转换过来,就像修学我爱执一样地,直接一心地修学爱他执,是有办法的,圆满二利的爱他执是可以修起来的。
    佛陀通过修学“爱他执”而成办自他二利;而我们无始以来,就以“我爱执”当作修行对象,一直串习,当朋友,混得不能再熟了,是“我爱执”的大修行者和大成就者,所以成就今天这个模样,也许我们觉得非常光荣,非常有威严。任你再怎么修,无始以来因为我爱执的关系,只让你招损,没有好处。其实,就算轮回界中的今生,你得到了少分的利益及安乐,也是因为你过去生中,曾经修学少分少分的爱他执的功德果报,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你仅奉行、修学我爱执的话,一分钟的安乐都不会有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情况,都被无明所暗蔽了,对于正确的取舍学处,完全不知道。以大乘教法而言,这个暗蔽是最严重的愚痴。像这样,愚蒙中的最愚蒙恶习──“我爱执”,要想办法清除,来让“爱他执”重见光明才好。
    是以如果能够正行修学自他相换,真正将心转换,修学佛法的意义就达到了,那你这个人身也有意义了。你不需要去向别人求夸赞,不需要去邀功讨劳说:“我告诉你,我修自他相换了。”因为修自他相换,是你自己得到利益,不用告诉众生,默默地修就好。事实上,修忍辱也是一样,当然你修了忍辱,对方也会有一些和谐的好处,但是基本上,忍辱功德修起来,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圆满自利。有些人说:“啊!忍辱是那么的难修,那么的难忍,好难喔!”没错!本来就是很难的!但是难也应该要修,值得的!在你生气、嗔恚的时候,根本不会伤害到别人,别人不会得到坏处的,只会引导你自己堕三恶道,同时把你以前所积造的善业完全摧灭掉,只是这样而已。我们的作法都错误,以为修学佛法是为了别人,好象是别人的事情,我是为你而修法的,一直在邀功讨劳,所以迁怒到别人身上去。这是错误的,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耶!
    我们把修行的取舍处完全颠倒了。我们把导致我痛苦的东西取过来修学;而将能让我能得到快乐的东西弃舍掉了。【有人说:讲这么重,会令大家很伤心。】会伤心,所以就是要修行啊!你可以伤心,并想说:“我好苦喔!启发众生大悲心吧!众生也好苦喔!”你要庆幸你还会伤心,想要厌离,就是怕你不懂得伤心,不懂得厌离,没有感动,就麻烦了。不要讲别人,我们两个人(格西拉及法音法师)也是啊!我们都颠倒取舍学处,包括我在内,我们是一起错误的,不是只有你们错误而已。我们都还没能做到,都还在犯错,怎么办?难道不是这样吗?今天《广论》没有讲很多,不过时间到了。
    今天所讲的不要忘失了,是需要好好的思惟吧!这文字很容易了解,就是修行很难。有些佛法的文词很难了解,修行没有什么不好修的,那没有什么了不起,好象修行是很小的法行,把文字弄得让你很难懂,这没什么意义。文词很好了解,但却很不容易修行,才是真正的下手处。只有“我爱执”与“爱他执”两个而已,断除我爱执,然后修学爱他执,我就只讲两个,文词很难了解吗?


【解惑篇】

    问:“我爱执”和“我执”在我的感觉好象差不多,现在发现它是不一样的。在“我执”没有破之前,“爱他执”生不起来吗?刚刚格西拉讲用十法财来对治我爱执,这样修是指我执破掉,还是暂时压伏?
    答:第一个问题是说,我执和我爱执是不一样的,这昨天讲过。当然有的地方也有把我执、我爱执混在一起说,但是事实上是不一样的。第二点,如果不能断我执的话,是不是能够生起爱他执呢?可以啊!像金洲大师,像各位有些人吧!断除我爱执了,可是没有办法断我执,因为他没有证空性。第三点,修学十法财是不是可以压伏我执呢?可以的!但是不能根断,你要证空性才能根断。

    问:十法财一点概念都没有,可否请格西拉简介一下十法财,来压一压我爱执?
    答:十法财是四依止、三金刚还有三事。四依止的第一个是“心极依于法”,既然决策要修法,我的心以佛法为主,舍掉现世一切,包括舍掉世间八风。第二个是“法极依于穷”。这两个都是所谓的断除对今世的贪着。再过来是“穷极依于死”、“死极依于旷野”,这是修法的态度。什么叫做三金刚呢?就是以智慧金刚作为助伴,修胜义菩提心及世俗菩提心,这是智慧金刚,三金刚之一。如果你可以一直恒常的,在生活中以修学智慧金刚当你的助伴,就是修学二菩提心──世俗的及胜义的菩提心,可以同时遮破你的我爱执和我执。我执由谁遮破呢?胜义菩提心。我爱执由谁遮破呢?世俗菩提心。如果你可以好好修学世俗菩提心,就可以破除我爱执;修学胜义菩提心,就是修空性慧,就可以破除我执。生活中可以这样修的话,何乐而不为呢?这是一个法,就讲一个法。

    问:修知母,观一切众生过去世或未来世为我们的母亲,若修得不善巧,对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会不会有些混淆?比方说,谈恋爱的人对着男朋友、女朋友修知母,这恋爱还谈得下去吗?还有夫妻之间也是,以今世的观点来看是人伦,但若以三世的观点来看,根本就是乱伦。
    答:不会困难,很好谈恋爱的,为什么呢?无始以来怨亲无定,六道里头转来转去的。今世如果是男朋友的话,他以前当过你母亲是很正常的。前世当过你母亲,今世当你的敌人也都很多,何况是男朋友!不是讲过,怀中抱的是你敌人,吃的鱼肉是你爸爸的投生,踢的狗是你妈妈,喂鱼骨给狗吃的时候还踢它。这样都有可能,何况是男朋友呢?所谓知母是说,这个众生,无始以来曾经当过我母亲,是这样讲的,与今生男朋友的角色没有冲突。说这男朋友的前世是你母亲,是很可能的,他也曾当过你母亲啊!曾经有一位仁波切,他圆寂的时候,他前世的女儿,变成他下一世的母亲,这种故事很多。何况是这个男朋友。
    问:很难啊!上辈子是我母亲,这辈子当我女朋友,那我不是与母亲谈恋爱了吗?
    答:你爸爸以前是你妈妈,那你爸爸是你妈妈吗?他不是今世的母亲,是说曾经当过你母亲,这一点不一样喔!曾经当过母亲而已,不会一直当母亲的。
    问:既然当过我母亲,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当过我母亲就是我母亲了嘛!所以和母亲谈恋爱怎么可以呢?
    答:你去对佛讲,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知母不能修,将它去掉好了。过去世当过你母亲这个人,现在当你男朋友,他骨头不一样,肌肉不一样,已经不一样了,怎么会是一样的人呢?
    问:这可能,男女变换太多了。
    问:即使骨头,肌肉不一样了,既然当过母亲的话,他就是我母亲,这个男朋友就是我母亲,这是一定的。
    答:当母亲不一定是要今世母亲吧!
    问:昨天的饭,和今天的饭不是一样要吃吗?我们都要吃饭啊!昨天吃的饭,今天会饱吗?吃饭不能饱,干嘛吃?
    答:你讲的没意义,比如鸡和蛋,有什么意义呢?两世非一世,既然不是一世,就不一样了。
    问:不管是两世、一世,总是母亲,是一样的。
    答:你这个话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让我们笑而已。
    问:从这个问题来看,是不是牵涉到从怨亲无定,数数结生,而想到轮回是苦?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过去世所有众生彼此之间的关系,从数数结生,与怨亲无定去思惟,而后产生知母和报恩,而后希求解脱。
    答:关于六苦里头,数数结生这一点,因为无始以来一直投生,一直结生,所以说无穷生世。因为众生与我一样都无穷生世,轮回无始,因此一定都曾当过我母亲,这一点是可以证成,而这样思惟对修知母有帮助。但是修怨亲无定过患,却不能直接产生安住平等舍,间接的帮你修知母。修住平等舍与知母有关系,而修思惟怨亲无定则不能直接利益知母的修法。总之,先修住平等舍,然后再修知母是有利益的。
    问:刚刚谈到我爱执,无始以来一直串习。如何能够从小训练一个小孩子,让他有爱他执,不会有我爱执?
    法音法师:刚刚格西拉说很多,广说我爱执的过患及爱他执的功德……
    答:不是我说的,是佛经说的。我不是制造者,我是随行念诵而已。有啊!小孩子三、四、五、六岁的时候,一般如果他前世是不可思议的大德,他很快就可以思惟。凡夫的小孩子怎么修?不可能修得起来。各位过半百的人,都生不起来了,那些不懂得思惟的人,怎么可能想得起来?没有教授是不可能的事情。


 


{返回 衮却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一讲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五讲 十二因缘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三讲 思惟苦谛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一讲 造者殊胜
 衮却格西示寂实录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讲 皈依三宝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二讲 菩萨学处与布施度、持戒度..
 衮却格西实际圆满的修法与数量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九讲 三途苦
 衮却格西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3-065打开心灵的宝盒[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略述吉藏与三论宗的关系(慧海)[栏目:三论宗文集]
 受蕴[栏目:正果法师]
 傲慢与怯弱[栏目:达真堪布]
 无量寿经启信录[栏目:念佛感应]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十二讲 一期一会 了犹未了 即心是佛[栏目:净慧法师]
 互为缘起[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观照的奇迹 第二章 你得自己去看见[栏目:一行禅师]
 什么是作法忏?[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回向分为几种?各具备何种功德?[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