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遗教经》大旨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7

《佛遗教经》大旨

月悟

  《佛遗教经》文字简洁,但内容丰富,意趣无穷;自从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公元344年--413年)汉译此经之后,历代公认为学佛入门必读之佛经。诠解此经、为世推崇者,有古印度天亲菩萨《佛遗教经论》(宋智圆疏、宋净源节要、明祩宏补注),明末蕅益大师依此论重解《佛遗教经解》等。笔者刚出家时,便拜读斯经;世尊遗教,字字血泪,所恨慧浅障重,发愿深究佛典,聊以语言文字而作法布施,俾见闻者都随喜,皆共成佛道。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应度众生皆已度尽,遂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为诸弟子,亦为后世诸佛弟子作最后开示。其实,世尊已证究竟圆满智觉,法身遍一切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然基于“众生闻是唱灭,便于三佛生难遭想,起恭敬心,是故如来(世尊)以方便下明唱灭有益” (智者大师《法华文句》)。佛弟子闻世尊将入灭,无不悲恸不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团失去领袖,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于是,世尊于是日中夜(暗喻中道)开示道:“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婆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以戒为师,依教奉行,则佛法必能久住不灭。
  以天台宗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判摄,《佛遗教经》属通教经典,通教者,通前藏教(声闻乘),通后别(菩萨乘)、圆教(佛乘);即《佛遗教经》为大、小乘人共奉之圣典,旁化二乘,正化菩萨,何况“一切法皆是摩诃衍(指大乘),以不可得故,不可得故即实相也。” (《法华玄义》)若发菩提心,“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则修一切法皆是佛法,皆能成佛,又何必执著于大法、小法?
  世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见《佛遗教经》)。凡与佛有缘的众生,应得度的,世尊皆已度尽;尚未得度的,世尊留下的圣教,已为他们作了得度因缘,尽未来际,面见弥勒佛出世,于龙华三会上得度。 “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若入实者,应化亦常。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非欺我也。”(蒲益《佛遗教经解》)

摘自《洛阳佛教》2001年第3期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性具善恶
下一篇:《遗书与晋王》略讲
 天台宗的中观,指的是双破空、假(有)两边?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
 略说性具善恶之义
 最好的师父就是跟你最有缘的师父
 读诵佛经之心得
 修学佛法的次第
 所有的修法都是最好的修法
 菩萨独处,心系众生
 净土宗历代祖师之确定
 阿弥陀佛与《妙法莲华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附录 校余附跋[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大悲咒句偈 82.漫多啰 MAN DWO LA[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五台山佛教文化之“场效应”──关于“佛教名山文化”的思考及个案分析[栏目:周齐教授]
 五百罗汉 145、大相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安居第七日(三):念佛人以无诤为根本[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2011百日共修 三特加行 特加行(七)[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止观禅修之方便行与调身之宜[栏目:智中法师]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讲记二 & 与周利童子书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关键在僧教育(张伟然)[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