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始终心要》解读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8
《始终心要》解读

《始终心要》原文

[唐]天台九祖荆溪湛然大师述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悲乎!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故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然兹三惑,乃体上之虚妄也。于是大觉慈尊,喟然叹曰:“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但以众生妄想,不自证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观、破乎三惑、证乎三智、成乎三德。空观者,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观者,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中观者,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
  然兹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非异时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然兹三谛,性之自尔。迷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观,观成证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从因至果,非渐修也;说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纲如此,网目可寻矣!

  如果说,《心经》是大般若部的心要;那么,《始终心要》便是所有天台典籍的心要,集中表现了天台圆教一乘实相的精神!

  中道不是空、真、无,亦不离空、真、无;中道不是俗、假、有,亦不离俗、假、有。中道既超越真、俗,故名“非真(空、无)非俗(假、有)”;中道又综合真、俗,具足一切法,故名“即真(空、无)即俗(假、有)。三观同时把握,不假方便、次第,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一心圆修,一心圆证,故名“一心三观”。三谛同一实相,虽三而一,虽一而三,故名“三谛圆融”。理、事圆融,见性成佛,故名为“佛”。虽见性,或不明了,或了了分明,故于无差别中论差别,判为“六即佛”。

  圆教中道,圆而不偏,名为“圆中”,亦名“不思议中道”,是唯一真实的中道。空、有不取,亦不舍,是名见性成佛道。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者大师金陵弘法大获成功的因缘
下一篇:佛教是出世,还是入世?
 打比方
 天台宗的中观,指的是双破空、假(有)两边?
 既勤求多闻,又不着文字
 过度追求完美,是我执的表现
 对症下药,便是好药
 略说性具善恶之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不善不恶”如何圆融?
 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
 与众生结善缘
 佛法有五种人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汉传佛教经律论概要[栏目:李尚全教授]
 七、爱情让我如此刻骨铭心(15)[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什么最能度众生,长福气?[栏目:寂静法师]
 人间佛教的时代特征(道因)[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