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的渊源
 
{返回 素食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7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的渊源

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即记载古人“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并视素食为一种美德;老庄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也提倡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很多隐逸的文人志士,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因而追求清气,奉行素食原则。

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因此律仪中并没有禁止食鱼肉的戒条,所以今天的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僧人以及北传中的日本僧人都允许吃鱼肉。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初期,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汉地僧人食素是在1400多年以前,由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规定。

梁武帝萧衍虔信佛教,曾三度以身舍佛。因其对佛教经典熟稔于心,根据佛经“戒杀生”的规定,于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梁武帝写了4篇《断酒肉文》,并在皇宫“凤庄门”集僧尼1000余众,宣唱此文。此文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张,并以“王法治问”的强制措施严加管制,从而形成汉地僧人吃素的制度,并一直坚持至今。同时,梁武帝还提倡臣民吃素,并规定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用三牲猪头,而改成面粉做的牺牲品。自梁武帝规定僧人吃素之后,佛教倡导素食可谓最力,很多大乘佛教经典明文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之肉,并以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观点论证食肉之过失,因此素食便结下了源远流长的佛缘。 

过去,素食常常与持斋念佛联系在一起,佛门净素是素食的主流;但近年来,健康、环保、慈悲、和平理念的推广,使得民间素食成为时尚,甚至成为个人品位高雅、现代意识浓郁和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素食的原料,过去以青菜、豆腐为主;现在已发展为大豆蛋白、小麦蛋白、魔芋、菌以及海藻提取物等。素食者主要吃的是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干果及种子。

民素流行的主要表现为个人“素食主义”的盛行和各地素菜馆的兴起。现代素菜馆融合了宫廷素食、佛门净素和民间各大菜系的素食,甚至引入很多西餐的做法。素菜馆主要有两个门派,一是仿荤,重形象逼真、“味妙味肖”;二是全素,但求原味创新,尽量不使用半成品,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趋时尚。很多素菜馆为了制作纯正精良的素菜,往往聘请佛门素斋掌勺大厨;店主很多都是在家居士,菜馆的布局清静雅致、供奉佛祖,厅名、菜名会选取佛门典故,背景音乐使用佛教音乐,用具也会体现佛教特色,总之在整体设置、细节安排上都会亲近佛门,同时往往会流通、助印佛教文化方面的善本。

现代民素更多积极地接引了佛教元素,秉承佛教饮食传统和文化内涵,融合了宫素的精细、民素的天然、佛素的纯正,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命名雅致,烹饪技法,博采众长,色、香、味、形、神、皿、质、养、声、境和谐统一,可称为“新素食”。 

总之,中国素食在理念、取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历经了种种流变,然而,“新素食”与佛教文化的亲缘关系仍然可见一斑。


{返回 素食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什么要向佛教学习过午不食与素食?
下一篇:世界素食日
 48个真相告诉你为何要吃素
 梁武帝对中国佛教素食文化的影响(释法应)
 舌尖上的台湾 素食者的天堂(司雯)
 关于素食店的几点感触
 为什么要向佛教学习过午不食与素食?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的渊源
 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摆脱文化暴力 纯素食主义的真正含义(Will Tuttle)
 素食主义是一种文化行为(田松)
 告诉你 老子可是吃素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二)人间缺陷与社会弊病[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六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当今大陆佛教院校教育模式的思考(光泉法师)[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经轮之功德利益(选自香根活佛《甘露明珠》)[栏目:转经轮专集]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93[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略述虚云和尚的禅修思想——解行方圆(林剑秋)[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内观禅修法[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用心念佛(清虚)[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龙树亲友书 第三堂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