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相应部12相应20经/缘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缘起与缘所生法,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什么是缘起?
『比丘们!以生为缘而有老死』:不论诸如来出现,或诸如来不出现,那个界住立、法安住性、法决定性、特定条件性。如来现正觉此,现观此;现正觉、现观后,告知、教导、安立、建立、开显、解析、阐明,而说:『比丘们!你们看!以生为缘而有老死。』
『比丘们!以有为缘而有生』……(中略)『比丘们!以取为缘而有有』……『比丘们!以渴爱为缘而有取』……『比丘们!以受为缘而有渴爱』……『比丘们!以触为缘而有受』……『比丘们!以六处为缘而有触』……『比丘们!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处』……『比丘们!以识为缘而有名色』……『比丘们!以行为缘而有识』……『比丘们!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不论诸如来出现,或诸如来不出现,那个界住立、法安住性、法决定性、特定条件性。如来现正觉此,现观此;现正觉、现观后,告知、教导、安立、建立、开显、解析、阐明,而说:『你们看!比丘们!以无明为缘而有行。』
比丘们!这样,在那里,凡真实性、无误性、无例外性、特定条件性者,比丘们!这被称为缘起。
又,比丘们!什么是缘所生法?
比丘们!老死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灭法。
比丘们!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灭法。
比丘们!有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灭法。
比丘们!取……(中略)比丘们!渴爱……比丘们!受……比丘们!触……比丘们!六处……比丘们!名色……比丘们!识……比丘们!行……比丘们!无明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是灭尽法、消散法、褪去法、灭法。比丘们!这些被称为缘所生法。
比丘们!当圣弟子已以正确之慧如实善见这缘起与这些缘所生法,他将跑回过去:『我过去世存在吗?我过去世不存在吗?我过去世是什么呢?我过去世的情形如何呢?我过去世曾经是什么,[后来]又变成什么?』或者,他将跑到未来:『我未来世存在吗?我未来世不存在吗?我未来世会是什么呢?我未来世的情形如何呢?我未来世会是什么,[以后]又变成什么?』或者,他现在内心对现在世将有疑惑:『我存在吗?我不存在吗?我是什么?我的情形如何?这众生从何而来,将往何去?』这是不可能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比丘们!圣弟子已以正确之慧如实善见这缘起与这些缘所生法。」
食品第二,其摄颂:
「食、帕辜那,沙门与婆罗门二则,
迦旃延氏,说法者,裸行者,与丁巴卢迦,
贤智者与愚痴者,以及以缘为第十。」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缘生法(SA.296)」,南传作「缘所生法」(paṭiccasamuppannā dhamm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依之而发生的事象」(dependently arisen phenomena)。
「法住(SA.296)」,南传作「法安住性」(dhammaṭṭhitatā,直译为「法的住立性」),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法的安定」(the stableness of the Dhamma),并在《相应部12相应34经》的注解中说,他将「dhammaṭṭhitati」译为「法的安住性」(stability of the Dhamma),这是指「条件性的法则;制约性的法则」(the principle of conditionality),而这两个词(dhammaṭṭhitatā, dhammaṭṭhitati)似乎是同义词。水野弘元的《巴利语辞典》则将「dhammaṭṭhitatā」译为「法住性」,另参看《杂阿含347经》、《杂阿含357经》「法住智」。
「法界(SA.296)」,南传作「那个界住立」(ṭhitāva sā dhāt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那元素仍然持续」(that element still persists)。
「法空(SA.296)」,南传作「法决定性」(dhammaniyām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法的固定进路」(the fixed course of the Dhamma)。
「法如(SA.296)」,南传作「真实性」(tath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此中的现实性」(the actuality in this)。
「法尔(SA.296)」,南传作「特定条件性」(idappaccayatā,直译为「此缘性;以此为缘」),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特定条件性」(specific conditionality)。
「法不离如(SA.296)」,南传作「无误性」(avitath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误性」(the inerrancy)。
「法不异如(SA.296)」,南传作「无例外性」(anaññath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例外性」(the not-otherwis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