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相应部47相应10经/比丘尼住所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那时,尊者阿难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去某个比丘尼的住所。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
那时,众多比丘尼去见尊者阿难。抵达后,向尊者阿难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尼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大德!这里,众多比丘尼住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后,次第觉知更卓越的特质。」
「正是这样,比丘尼们!正是这样,比丘尼们!
比丘尼们!凡任何比丘或比丘尼住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者,这应该可以被预期:『他必将次第觉知更卓越的特质。』」
那时,尊者阿难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那些比丘尼,使之欢喜,然后起座离开。
那时,尊者阿难在舍卫城为了托钵而行后,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我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去某个比丘尼的住所。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
那时,众多比丘尼去见我。抵达后,向我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大德!那些比丘尼对我这么说:『阿难大德!这里,众多比丘尼住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后,次第觉知更卓越的特质。』
『正是这样,比丘尼们!正是这样,比丘尼们!
比丘尼们!凡任何比丘或比丘尼住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者,这应该可以被预期:「他必将次第觉知更卓越的特质。」』」
「正是这样,阿难!正是这样,阿难!
阿难!凡任何比丘或比丘尼住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者,这应该可以被预期:『他必将次第觉知更卓越的特质。』哪四个呢?
阿难!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当他住于在身上随观身时,生起身所缘的或身上的热恼,或心的退缩,或向外地扰乱心,阿难!那样,比丘的心应该被另安置于某些能激起信心的相。当他的心被另安置于某些能激起信心的相时,则欣悦被生;当已欢悦后,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他像这样深虑:『我为了利益另安置心,我的利益已完成,好了,现在我要撤回。』他就撤回,不寻思、不伺察,他了知:『以无寻、无伺,自身内有念,我是乐的。』
再者,阿难!比丘[住于]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当他住于在法上随观法时,生起法所缘的或身上的热恼,或心的退缩,或向外地扰乱心,阿难!那样,比丘的心应该被另安置于某些能激起信心的相。当他的心被另安置于某些能激起信心的相时,则欣悦被生;当已欢悦后,则喜被生;当意喜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他像这样深虑:『我为了利益另安置心,我的利益已完成,好了,现在我要撤回。』他就撤回,不寻思、不伺察,他了知:『以无寻、无伺,自身内有念,我是乐的。』
阿难!这样有另安置后的修习。
而,阿难!如何有不另安置后的修习?
阿难!比丘不向外另安置心后,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另安置。』那时,他了知:『前后无简略,不另安置而解脱。』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我是乐的。』
阿难!比丘不向外另安置心后,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另安置。』那时,他了知:『前后无简略,不另安置而解脱。』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受上随观受,热心、正知、有念,我是乐的。』
阿难!比丘不向外另安置心后,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另安置。』那时,他了知:『前后无简略,不另安置而解脱。』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心上随观心,热心、正知、有念,我是乐的。』
阿难!比丘不向外另安置心后,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另安置。』那时,他了知:『前后无简略,不另安置而解脱。』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我是乐的。』
阿难!这样有不另安置后的修习。
像这样,阿难!另安置后的修习已被我教导,不另安置后的修习已被我教导。
阿难!凡依怜愍对弟子有益的大师,出自怜愍所应作的,我已为你们做了。阿难!有这些树下、这些空室,阿难!你们要禅修!不要放逸,不要以后变得后悔,这是我们对你们的教诫。」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阿难欢喜世尊所说。
蓭婆巴利品第一,其摄颂:
「蓭婆巴利、念、比丘,萨罗、[不]善聚,
鹰、猴子、厨师,病、比丘尼住所。」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无觉、无观(SA.615)」,南传作「以无寻、无伺」(Avitakkomhi avicār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想法与检查」(Without thought and examination),并说,注释书解说为「不被杂染的寻,不被杂染的伺」,这似乎意味着他到达第二禅,另参看《中部125经》。
「前后无简略」(pacchāpure ‘asaṃkhit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它前后不被压缩」(It is unconstricted after and befor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前后」指的是「自始至终」,一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