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何处建立世?”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08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何处建立世?”佛陀对此作答:“衰老掩世间,死遮络(围绕)世间,爱系缚众生,法建立世间。”此处讲到了衰老、死亡、爱结以及佛法,这些都比较好理解。第1012经天人继续问:“谁隐彼世间?谁系于世间?谁忆于众生?谁建众生幢?”佛陀作答:“无明覆世间,爱结缚众生,隐覆忆众生,我慢众生幢。”天人从相对应面继续问:“谁无有覆盖?谁复无爱结?谁即出隐覆?谁不建慢幢?”佛陀答:“如来等正觉,正智心解脱;不为无明覆,亦无爱结系,趣出于隐覆,摧灭我慢幢。”众生与佛那是有关天壤之别的。

  1013经天人问:“何等为上士,所有资财物?云何善修习,而致于安乐?云何众味中,得为最上味?云何众生中,得为第一寿?”佛陀答:“清净信乐心,名士夫胜财。修行于正法,能招安乐果。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贤圣智慧命,是为寿中最!”这一问一答其实很有智慧,若要详细叙说一下,往往很费时间和笔墨。佛陀将“清净信乐心”视为最好的上士资财(自利自他,且有上等根机者,谓上士),将修行正法视为最安乐的生活方式,将真谛的妙说视作人间天上第一味,将圣贤所具备的智慧视为我们长寿不老的秘诀。这种回答十分巧妙,使人在啧啧称奇之余,更多的便是会心的体悟与莞尔。

  第1014经中天子问佛:“云何为比丘,同己之第二?云何为比丘,随顺教授者?比丘于何处,游心自娱乐,娱乐彼处已,能断诸结缚?”佛陀回答:“信为同己二,智慧教授者,涅槃喜乐处,比丘断结缚。”此处讲到,“信”是比丘生命的第二伴侣,比丘随顺教授,必须要拥有足够的智慧;涅槃是世间出世间最好的喜乐之所,比丘于涅槃之乐中游心自娱,不仅可以获得不可言说的快乐,而且还能把自身的结缚悉数断除。第1015经天人问佛:“云何善至老?云何善建立?云何为人宝?云何贼不夺?”佛陀答:“正戒善至老,净信善建立,智慧为人宝,功德贼不夺。”以戒相伴乃至终老是十分难得的,而净信、智慧皆为人类之宝;家有万贯不如功德一二,很多人虽明白理儿,却难得践行。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功德事做起来并不难,关键是我们会不会下决心去做。每个人所行的功德事,是永远属于自己的,任何坏人也抢夺不走。

  1016经天人问:“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者不解脱?”佛陀回答:“爱欲生众生,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苦法不解脱。”佛陀回答得相当到位,即爱欲会产生众生,无爱欲即是圣贤;众生之所以不断地流转于生死之中,主要是众生各自的意识在里面起作用(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心识的作用)。有了生死,自然得不到解脱。1017经大体相似:“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法可依怙?”世尊回答:“爱欲生众生,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业者可依怙。”此处的“业”,并非指善恶之业,而是指“胜业”,是指成就圣道后所产生的种种业力。这种业力,只会增上善业和善果和解脱力,完全超越了世间的种种世俗果报,而不会带来任何的副作用。(8.9.)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N 1018经中天人问佛:“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法甚可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L 1009经叙述佛为天子演说“心”的作用。
 漫说《杂阿含》(卷四)~F 第94经(僧迦罗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七)~E 三、露遮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七)~B 二、自观心经(上、下)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E 721、722经(转轮王经):关于轮转..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P 1078经:此经叙述为沐浴异比丘与天神..
 漫说《杂阿含》(卷九)~B 第232经(空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A 一、种德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C 三、鞞摩那修经(209)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H 第1002经:在本经中天人接连提出四个..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M 480经叙述如不能如实而“知受”乃至“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96经 退失法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君子处世 当思立好言[栏目:净慧禅语]
 记有关“废除八敬法”的一场论辩[栏目:性广法师]
 赠茶舍主人诗[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自他交换平等法[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噶m巴西上师相应法灌顶开示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