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何处建立世?”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42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何处建立世?”佛陀对此作答:“衰老掩世间,死遮络(围绕)世间,爱系缚众生,法建立世间。”此处讲到了衰老、死亡、爱结以及佛法,这些都比较好理解。第1012经天人继续问:“谁隐彼世间?谁系于世间?谁忆于众生?谁建众生幢?”佛陀作答:“无明覆世间,爱结缚众生,隐覆忆众生,我慢众生幢。”天人从相对应面继续问:“谁无有覆盖?谁复无爱结?谁即出隐覆?谁不建慢幢?”佛陀答:“如来等正觉,正智心解脱;不为无明覆,亦无爱结系,趣出于隐覆,摧灭我慢幢。”众生与佛那是有关天壤之别的。

  1013经天人问:“何等为上士,所有资财物?云何善修习,而致于安乐?云何众味中,得为最上味?云何众生中,得为第一寿?”佛陀答:“清净信乐心,名士夫胜财。修行于正法,能招安乐果。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贤圣智慧命,是为寿中最!”这一问一答其实很有智慧,若要详细叙说一下,往往很费时间和笔墨。佛陀将“清净信乐心”视为最好的上士资财(自利自他,且有上等根机者,谓上士),将修行正法视为最安乐的生活方式,将真谛的妙说视作人间天上第一味,将圣贤所具备的智慧视为我们长寿不老的秘诀。这种回答十分巧妙,使人在啧啧称奇之余,更多的便是会心的体悟与莞尔。

  第1014经中天子问佛:“云何为比丘,同己之第二?云何为比丘,随顺教授者?比丘于何处,游心自娱乐,娱乐彼处已,能断诸结缚?”佛陀回答:“信为同己二,智慧教授者,涅槃喜乐处,比丘断结缚。”此处讲到,“信”是比丘生命的第二伴侣,比丘随顺教授,必须要拥有足够的智慧;涅槃是世间出世间最好的喜乐之所,比丘于涅槃之乐中游心自娱,不仅可以获得不可言说的快乐,而且还能把自身的结缚悉数断除。第1015经天人问佛:“云何善至老?云何善建立?云何为人宝?云何贼不夺?”佛陀答:“正戒善至老,净信善建立,智慧为人宝,功德贼不夺。”以戒相伴乃至终老是十分难得的,而净信、智慧皆为人类之宝;家有万贯不如功德一二,很多人虽明白理儿,却难得践行。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功德事做起来并不难,关键是我们会不会下决心去做。每个人所行的功德事,是永远属于自己的,任何坏人也抢夺不走。

  1016经天人问:“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者不解脱?”佛陀回答:“爱欲生众生,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苦法不解脱。”佛陀回答得相当到位,即爱欲会产生众生,无爱欲即是圣贤;众生之所以不断地流转于生死之中,主要是众生各自的意识在里面起作用(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心识的作用)。有了生死,自然得不到解脱。1017经大体相似:“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法可依怙?”世尊回答:“爱欲生众生,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业者可依怙。”此处的“业”,并非指善恶之业,而是指“胜业”,是指成就圣道后所产生的种种业力。这种业力,只会增上善业和善果和解脱力,完全超越了世间的种种世俗果报,而不会带来任何的副作用。(8.9.)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N 1018经中天人问佛:“何法生众生?何等前驱驰?云何起生死?何法甚可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L 1009经叙述佛为天子演说“心”的作用。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B 第344经(拘絺罗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一)梵摩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A 赖咤惒罗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B 二、成就戒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九)~B 二、有胜天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B 第714经(火经):本经将欲喻为“火”..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J 1253~1256经:此四经之中,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经所述为五种恐怖。..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A 一、七宝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R 1312经:本经叙述比丘当断几法、当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二十三 于一切时常行惭愧[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85.无名僧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不杀生戒[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栏目:陈义孝居士]
 畸形的贪欲[栏目:谈佛说禅悟人生]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九[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用好你的富缘 序[栏目:用好你的富缘·嘎玛仁波切]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胡晓光)[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云何诸佛说修悦意慈心与大悲二者中,先说修悲心,诸佛菩萨亦先赞大悲?[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行情表[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