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六
1,晨醒即微笑,美妙在心中,过好每一刻,慈眼视众生!(^_-)
2,幸福就是这当下的感觉!你感觉不到,就没办法幸福……感觉到了,就是幸福……脚着是啥就是啥!
3,“佛法即是活法”——学佛之后,你一定会发现“人生竟然还可以这样子活法”——随心入禅境,旷达话人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贤圣处世,惟厚惟宽!
5,太过自由,不见得好!
6,施比受快乐!
7,你必须学习微笑,因为微笑或哭泣只有你自己感觉得到!别委屈自己,微笑吧!当你对世界微笑,世界也正在对你笑(^_-)
8,存好心,说好言,做好事,一切皆好;存薄心,出薄言,行薄事,处处皆薄!
9,寺院的大门进去,天王殿迎面而看见的第一尊像就是大肚笑佛~弥勒菩萨,什么意思?学佛,进佛门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学习开心。也许你带着忧愁来,但是一定要带着欢喜离开。(^.^)
10,#禅修#最好的地方~就在你此刻身体所在的地方,就在你心里!
11,愿我自己充满慈爱,愿我一切安好,愿我平静而自在,愿我快快乐乐……(找个地方,静静地坐着,对自己重复这些话语……让心充满慈爱!)
12,你正在努力,一心想要控制钱,结果钱也同时正在控制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相信了……”
13,正念——觉知你当下的身心,看看正在发生着什么?这就是修行……
14,把绝境走成绝技,把绝境走绝,方显智慧。
15,鸟在佛头上拉屎。一客见,顿失信心,“佛真有灵,何以致此?”一客见,忙顶礼膜拜,“佛真有灵,慈悲若是!”云乡子曰:同是一“屎”,心态不同,昭然若揭,两个世界!
16,很多时候,无需语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17,生日,在佛教是对母亲表示感谢与怀念的日子!十月怀胎,虽日日呵护,日日危险,最后的生产对于母亲,这是最危险的事件。母亲冒着死亡的危险,助缘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以为这是“生日”,但是对于母亲这是一个“难日”。有庆生习惯的人民,请勿忘你的老母…
18,刀子有刀锋,刀背,刀柄这三者,拿起刀子也同时拿起三者。你可以只单单拿起刀刃吗?没有这事情!同样,拿起乐,苦便一起跟着;拿起好,坏也一定来了……
19,想象自己比别人强,这是不正确的;比别人弱,这是不正确的;和别人一样,这还是不正确的!我们只是自己……
20,一块石板对石佛说:同是石头,凭什么你被人顶礼膜拜?石佛淡淡的对石板说:因为我曾被千刀万剐、又被千琢万磨,而你仅是被一刀劈开就停止了磨难!
21,为什么我们要集体自杀?科技的盲目发展如果遗失了人类性灵的升华,造成我们集体自杀,那真是代价太大了••••••如果我们没办法停下来思考思考,结果恐怕是指日可待!
22,所谓痛苦,会在欲望的升起时,自然来临。所谓幸福,会在欲望的暂息时,自然来临。
23,惠我者恩小,携我“修善”者恩大;伤我者恶小,导我“为恶”者仇大。
24,佛说:众生无始以来轮回受苦,所流的眼泪远过海水之多!
25,#问心无愧#,常常把手放在心上“问心”,问问自己:假如别人这样等待我,我会怎么样呢?这样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用自己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如此则处事“无愧”,此谓——问心才能无愧。
26,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放下“自我”意见,让世界自己运转看看是什么情况?也许你对很多事情从此以后的看法将大大不同……
27,#禅修#——静下来,关注你此刻身心正在发生着什么?是谓“活在当下”。
28,“虚荣”会带来“虚弱”,于是乎“需要很多”来补补!结果折腾来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
29,努力工作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去“休闲”,结果我们越努力越忙,越忙越努力,最终变成了“奴隶”。
30,斤斤计较,时时烦恼,心意豁达,自在逍遥!
31,儒家学行之“慎独”,虽孤处暗室,必恭敬若有神明。
32,没有放不下的别人,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33,虚静寂寞,平淡天真,非去非来,勿忘勿助!
34,如果就只是端正的坐着,看着不安与恐惧,他们终究会离开……如果为了逃避这些感受,而折腾许多其他东西,只要一安静下来你就会发现他们还在!
35,见他不是,万恶之本;见自过处,万善之源。
36,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了当下即称心如意;山林泉野,无恒主人,欣赏者顷刻便被尔拥有!
37,要足何足,知足便足;想闲不闲,偷闲即闲…
38,欢闻人过,不如审察自恶;喜道自功,不如传扬他德。
39,悟道……这是最神奇的一件事情!没有“思想者”,却有思想;没有“看者”,却可以看;没有“听者”,却可以听;最后有生有死,却没有“生死者”,你知道这有多么奇妙吗?
40,所有都可以忘了,千万记得你只能够“活在此刻”,这是重要的修行功课,假如你不在此时此地,你还要等待何时何地呢?
42,修行本来是一件简单、轻松、快乐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觉得修行的已经很累了,我常常会放下一切的神马“修行”,去看看蚂蚁上树,看看鱼及天上的鸟……或者自己做一点美食,去游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修行一直都在,因为,“有修”而来滴,一定会因“无修”而去!——道不属修,只此不污染。
43,禅修——试试吧!让“身心合一”,保持“当下的觉知”,无论你此刻正在干什么都要理解你当下的心动及行为……除此而外,没有别的什么了!
44,行以徐而稳,立以定而恭,坐以端而敬,言以轻而和。
45,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46,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47,爱,就在你心中。不要埋没它,要常常用"爱"做事情,就是儒家"仁"的境界。
48,安详淡然,修性事功;慈悲真诚,处众无碍。
49,用“受害者”的眼光看世界,则怨恨滋生。用“救赎者”的眼光看世界,则神性涌显。用“无我者”的眼光看世界,则慈悲充盈。
50,多说无益,但修自己,诸位我们都必须好好努力,从身边的小小事情做起:举手之劳,成人之美;点头微笑,布施欢喜;敬上谦下,彬彬有礼;勿忘勿助,守志不移。
51,以镜自照见形容,以心自照知吉凶!
52,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贪,修慈——然后知平日之行刻。
53,智慧的人,不但可以把未来“打算”的好,重要的是他还能够把今天“过”的很好……
54,快乐与痛苦就像白天和黑夜难以分开,假如你一直要白天,是否对黑夜公平?而且也不可能永远是白天,就像不可能永远是痛苦或快乐。黑白交替,苦乐转换,或长或短,自然而然,不自然的是自己的贪图,破坏了自然的转换,还以为自己可以掌握乾坤,创造快乐,其实是制造刺激与下一个更深的苦悲。折腾吧!
55,被骂,没必要难过,不是因为你真的很差,多半因为他“心情不好”,你是要和他一样心情不好开始对骂,或一个人去生闷气?还是要“慈悲心肠”爱他,说出安慰柔软的语言以开解他呢?
56,#禅修#一段时间后,你还是感觉到一点点长进都没有,你依然在经历痛苦、忧伤、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你现在可以更加清楚的看着这些情绪,这是一个好消息,以前总是莫名其妙的烦,现在可以清楚的知道为什么烦,改变——就是从知道“为什么烦”开始滴吖!
57,不需仰视他人,也不需俯视他人,但必须平视众生!这个都没有做到,是因为我不能平视自己,不是把自己看高了些,就是把自己看低了些……平视自己,才能平视众生。
58,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59,话说:很多事你“接”不接,都得“受”;那就学习“接受”吧!
60,“世界上最大的茶几有960万平方公里,上面放着13亿杯具!”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可不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最大的茶几是个圆形滴,上面写满无数个杯具的墓碑!
61,无论此刻你身处何地,心处在什么状态,你都要正念正知,时刻观察自己的状态这就是很好的禅修方法了!深刻观察,你就会看见什么使得你受苦?什么使得你避免苦?这就是四念处的禅修与四谛道的配合,佛说这样一来就可以“究竟苦的边际”。
62,由吃素达到“素心,素口,素行为”!
63,听见有人不实际情况的贬低自己,不要急于反驳,因为他需要的是凸显一些自己!应该给与他赞美——因为他还没有明白“当我们努力贬低别人的时候,是否真的就能够凸显自己?”
64,佛法的“平静”不是得到滴,是因为修行后你发现了“他一直都在”!
65,我们看问题总是在全面里抽取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这个本来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以为自己的选择就是全部,结果抹杀了另外的选择,也忽略了另外一路方法的存在!其实,放下自己的看法,冷静观察——别人没有按照你的方法论,他也许同样可以把一切处理的很好!不一定要“非我不可”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66,以前家师告诉我:要成圣人,先“装”圣人,装的久了成了习惯,也就离圣人差不多了吧!所谓“庄严”也就是“装(庄)”的非常“严”密,也就成了“装严”吖……
67,人总是不满现在拥有滴,向往自己没滴,羡慕人家正在享受滴……
68,人注定孤独!把孤独的人生,活到不孤独,才是真正的高手……想不孤独,发菩提心,利益众生。
69,困惑的现代人,非常恐慌,不知自己是什么状态?不知究竟想要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目标及价值观参照系不断变,讯息发达,好坏参半,何去何从?其实,只是想要快乐,无论干什么都是想要快乐,不是吗?…为了快乐才这么干的,结果弄的自己不快乐。真相就在自身,改变来自内在的觉醒…佛法是金汤。
70,抬头望苍天,平淡在人间,脚踏实地处,离开不是禅。
71,当你越爬越高,有没有想过——怎么下来?听说:爬高不算高,能够平安下来才是真正的高!
72,真正的禅者,常以本色示人:老和尚说修行一辈子“我脚还在地上”!何以?修行人——不索隐形怪,不故弄玄虚,以博“喝彩”,平淡无奇,坦然无饰,烂漫天真……以“平常心”解释也好,以“无所得”理解也罢,我总是这“本来面目”。鱼在水里,鸟在天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73,佛说:妻子之系,甚于牢狱,牢狱尚尽,此系无终……
74,修行的态度:不要期待,不要紧张,不要匆忙,不要执着,学习接受,让一切过去,善待自己,观察自己,质问,不要用想象的,用体验去发现真相,一切皆有可能是个骗局。
75,我们最害怕什么?害怕面对真相……
76,当你悲痛欲绝的时候,当你义愤填赝的时候……请回头,看看这样的情绪是不是有补与事?面对天灾人祸,重要的不是咆哮,而是看看可以做些什么?比如从自己做起,慈悲不贪,奉公守法等等,并教育好子女。我们是这个世界的现在,他们是这个世界的未来……拯救世界,一切从当下的自身开始!
77,一切都其实脆弱的不堪一击!
78,平平静静,喝完这杯古树茶……我总以为“幸福”就是现在……离不开当下的所有感受!
79,“好雨滴滴,不滴别处”。每一滴雨都有他该滴的地方,他滴的地方就是最适合他的地方;该滴的地方不滴,不该的地方滴了,就会造成困扰与不正常,做人修行亦是如此——好雨滴滴,不滴别处。
80,禅,是生命的觉醒;禅,是情感的升华;禅,是超越的智慧;禅,是无我的奉献;禅,是生活的艺术;禅,是当下的存在……禅,什么都不是!
81,禅修,就是什么都不做的让自己完整的存在一会儿!
8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何以?做善事,一种很好的结缘方式,经常积累这些好缘分的人,善缘成熟,意外的好事连连——余庆!因此,余庆必先积善……
83,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佛法常说的“空性”,即一切无法确定,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不要局限的思维和看待一切。只要条件充足,新事物就会不断出现,重要的是创造那些事物出现的条件,而不是只去羡慕结果!
84,总是埋怨环境不理想,其实,只要是环境就一定不够理想!出生,学习,工作,家庭,乃至死亡的环境,看看那一样够理想?“没有理想之境,只有充满渴求的心”…环境可以尽力去改造好一些,但是,必须记住:上修者修心,转境;中修者修心,不问境;下修者无心,无境。
85,修行慈悲,方与菩萨相应!所谓:“有求必应”,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提升的要“求”,菩萨慈悲“必”定可以感“应”帮助这样愿意不断自我完善的人,是为“有求”而后“必应”!一味贪心的要求菩萨“有求必应”,多少有点想“不劳而获”……
86,禅是生活的艺术!修炼一颗心,一颗时时刻刻可以发现平淡生活里无限惊奇的心……我们都活在那个属于自己的创造与存在里。
87,禅修——身心合一!此时,此地,此人……此在。
88,没事情的时候学习控制身体“不要动”,静静地坐坐,可以清心,可以宁神,可以看见那个动荡不安,浮躁的自己!
89,看看浮云,吹一吹风,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伸手不及的神马滴东东,就无法掌控,还是掌控好自己的心比较重要!
90,希望总是美好滴,但是当下的事情做的漂亮更加重要!木有现在,怎能有个未来吖……追求智慧的人,总是从每一个当下就已经开始了。
91,面对生活,还是微笑好!如果烦恼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莫烦……笑一个吖,笑一个。
92,慈悲,会扩大和延续我们的单一生命。为自己活着,必然越活越寂寞。为多人活,为众生活,那就完全不同了。你会发现你生命的品质正在提升,因为你已经开始不再局限于自我的幻觉!你已经当下开始升华……学佛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品质。先别说开悟,先别说成佛,先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语言,改变行为。
93,如果我们学了佛法,只是拿来说说,既不去验证,也不去落实,那有什么意义呢?你知道佛法教导大家慈悲喜舍、善待他人……可是你不这样去做就没有用。佛教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正法就是让我们拿来观察和使用的。缺了实践,佛法是佛法,你个人还是你个人,那你最多成为一个学者,而不是学佛者。
94,高低常转换,生者亦必死,静心修反思,何者得永久?
95,美丽,是因为他足够天然!
96,止,是把心安住在某个对象上。如念几句佛号之后开始看这“念佛是谁?”把心止在这个疑惑上——谁在念“阿弥陀佛”呢?就这样往心里看,一直看下去。数呼吸也是一种修止的手段,体会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数一个数,从一到十,再从十到一,再从一到十…只管数下去,慢慢心就安静了。这都是修止。
97,禅修——离不开“止与观”,“止”让我们超越心理障碍,把混乱的心理状态变为清净澄明;“观”让我们看到宇宙人生的究竟实相。因此《十善业道经》说:“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98,当我们面对痛苦和烦恼时,不要逃避,而要看到它的无常。当我们真实地看到它的无常性,就从痛苦中解脱了。这时我们不再沮丧和拒绝,而是轻安,完全的接纳这一切,让一切自然而然的正常。没有禅修之前我们总是觉得一切都不够正常的,禅修深入之后,发现一切本来正常,不正常的只是自己的妄想!
99,禅修——看看现前的这一念,看它是什么样子。最终你会发现,这一念也是幻觉。正是由于自己幻觉,我们迷失了正念觉照,当下的念头就成为真实。如果我们清楚这一念是怎样的构造,我们就会发现,念是缘起的,我也是缘起的,根本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宰。一切业果,有业,也有报,却没有受报的绝对主体。
100,处众纷烦怀静气,于诸顺逆善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