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摘要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19

摘要 
 

  在领受法教时,我们应该着意于开悟,这就是升起“珍贵的开悟之心”或“珍贵的菩提心”。假若我们具有如此的动机,我们所做的任何善行都会变成非常重大、深远,引导我们趋近永远解脱痛苦的境地。所以,时时持守清净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做的任何善行因而不会耗损,并实际将我们引往开悟的目标。鉴定我们的动机是否清净的方法,是省察内心。我们应该时时检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出于清净或不清净的动机。因为我们具有不善动机的宿世业习,因而必须着意地调服我们的行为。藉由时时检视自己的动机,并试图每一次都有所改进,自省的功夫将变成一种日趋自然的过程,我们的动机也会变得愈来愈清净。所以,永不忘失领受法教的终究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证得佛果,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为了利益众生而做的事非常有限,因此,为了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必须当下立定成佛的大愿。当然,我们必须修持佛法才能成佛,但是,我们必须先领受佛法的教示才能将之付诸实修。
  修持四共加行——修持三乘佛法的四种共同基础——的理由非常多。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先将心转向佛法。做珍贵人身的禅修,能使我们彻底明白把握今生修持佛法的必要。若我们现在不善用这个难得的人身宝,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到同样的机会了。我们或许会认为修行的时间还很多、很长,可以慢慢地来、轻轻松松地修,但如此一来,我们将会受到惰性的支配;更何况人生是无常的,我们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结束,修行的机会随时都可能因此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观修第二项思维:无常。
  我们观修第三项思维——业报因果——的理由是为了解如何修行。当我们去探研业报因果时,我们得知行善弃恶的必要。可是,我们也必须觉知,我们的目标并不只是有限的快乐,所欲求的并不是暂时解脱痛苦,我们也不应该认为,今生的痛苦甚于来世可能遭遇的痛苦;我们必须觉知,在未来觉受痛苦的仍然是我们自己,日后的痛苦和现在的痛苦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我们不应该着眼于短期,而应该以不变的快乐为目标。我们寻求的目标是究竟的、不会退转的解脱,因而永远不必再受任何的痛苦。
  注:1、“空性(梵文“孙雅他(sunyata)”)”并不表示如同空怀子般的空,而是表示没有俱生的存在性。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转心四思惟·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下一篇: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意恶业
 转心四思惟·序 前言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自我的审察
 月灯·法身·第二十四章 如来不可思议之功德
 月灯·全然无畏·第十七章 众佛之三摩地门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将心转向佛法
 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语恶业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禅修的身安住
 随喜
 止观禅修·辞汇
 月灯·入於大悲·第三十六章 善花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的人认为受戒之后,万一犯戒了是自找麻烦,还不如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罪过了,这种想法对吗?[栏目:问星云大师]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六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五章 藏密人佛合一法[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佛教的财富观(一)[栏目:济群法师]
 禅修指导一(衍空法师)[栏目:禅定]
 外道产生邪见的原因是什么?[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礼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宽运法师西方寺盂兰法会过堂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12 从中校到佛子[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从释怀开始[栏目:实修教言]
 壹伍 老僧之意不在此[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