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和谐木讷的迦毗罗卫人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6

和谐木讷的迦毗罗卫人

朝礼迦毗罗卫的过程中,无论在城里还是在城外,所见到的迦毗罗卫人,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居民们不能住在城里,那里都已经被保护了起来。但在城中巡礼时,会不停地有十个、二十个成群的小孩跟在你身前身后,喊来喊去。他们眉心都点着从沉香油提炼出来的红色,中国人认为那是“美人痣”,印度人则以为是吉祥的标志,因为有信仰和上好香料的庇佑,人会逢凶化吉。偶尔有游客用镜头对准小朋友们,他们不会躲避,会齐刷刷地把脸直接凑近镜头,想看清镜头背后瞄准他们的那只眼睛。

如果巡礼的方向有偏,他们会拉着你走上正确的方向,一直拉到城外印度教及耆那教徒所住的苦行村。那腰缠黄布,赤裸半身,头顶挽着发髻,所有胡须都成了白色的苦行僧,就在那些村庄接受着供养。看到有中国人来,他们会“啊”地念起咒来,同时将右手举起来。如果询问这是什么意思,旁人会告诉说:“他在祝福你们。”

村中的女士总在忙忙碌碌,一会儿搬出水罐,一会儿搬入水盆。从上到下都是民族服装,当她们发现自己被关注的时候,会很腼腆地回头向你看,质朴而羞涩的表情中,显露出对于外部世界的新奇感。

农田里种植着大量的油菜,黄花吹送出阵阵的香气,把居民区的生活氛围渲染得格外温雅。城边耕田人所驱驾的仍然是双白牛,与佛陀当年看到的耕田人一模一样。我纳闷为什么要浪费一头牛的力量耕种如此松软的土地,况且要保持两头牛同时并行,需要很好的技术。收好的庄稼多半由妇女扎成大捆,由头顶起来送到路边的车上。弱小的身躯顶着巨大的稻捆,三五成群地一起走,真让人忘了这是在现代社会。

傍晚的时候,农田里的忙碌者都回到村庄。生活区到处弥漫着薄雾和燃烧稻草的香气,这是我最喜欢的小时候农村的气息,现在中国的农村恐怕很难闻到了。身边的白牛解开以后,自由地吃着草。犁田的工具就搁在房子旁边,平日双白牛拉动的木板车也停在旁边,巨大的轮子是跟*轮一样的造型。偶尔一两位伯伯级的尼泊尔农民走到门外,把头巾分两半扎在头两边的他们,高鼻梁、大眼睛、黝黑的脸从你最先进入他的视野一直追踪到你离开他的视线为止,很少眨眼睛。不管尝试着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他们总是耸一耸肩,摊开手,向两边平移着脖颈,表示听不懂或回答不了所提的问题。如果偶尔有个小孩用手捅你,向你要钱,大人会马上抓住小孩的手,一边揍他,一边把他拉开。

十五六岁的女孩们喜欢在门边三五成群地看朝圣者走过。她们的表情谦虚极了,瞪着大大的眼睛,不知道在期盼什么。希望她们期盼的是佛法。送给她们佛教的结缘品,她们高兴地接受了。但转念想起寒山大师的句子“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心里马上又惭愧了起来,是该同情她们没有信仰佛法还是该羡慕她们住在佛地?一时间竟没了主张。真是应该“随缘自怜”啊!也许久住圣地,她们早有佛因,四方巡礼的我们才缺圣缘。所以对她们,心里猛然有了一种敬畏。对于敬畏的人,哪敢谈什么同情?只是有时候真想大声告诉她们:“知道吗?您的先辈是佛陀。我们千万里拜巡的是您的祖先。”我希望,我们的出现能使她们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佛陀。

人类的因缘就是这样奇妙,当年居住在城中的人民是何等自豪,然而今天,因为经济的落后,佛陀故乡的人民对于外部世界竟显示出这般的木讷。这是不是佛陀人民的善根?不得而知。只是没有佛法在他们的生活中,真的让人觉得万分可惜。惟愿有一天,佛法能重新回到他们生活中。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印度教的苦行僧
下一篇:行进在迦毗罗卫
 释尊成就娑婆世界的五百本愿
 树下供灯
 过失与功德
 佛性与三身
 寻找——巡礼圣地的佛陀
 降兜率——神栖兜率陀天
 朝礼佛涅槃处
 释迦太子之成长
 肉髻、发髻与宝髻
 塑绘修养与宗教情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 第六讲[栏目: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
 大悲咒句偈 55.摩诃悉陀夜 MWO HE SYI TWO YE[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增支部1集151经[栏目:增支部1集]
 佛之修学法[栏目:太虚法师]
 吃出自然 吃出健康──健康身心 从茹素开始[栏目:宽运法师]
 寂静之道 第一部 四法印 空性[栏目: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七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