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鹿野苑初转法轮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1
鹿野苑初转*轮

原始佛教一般以佛陀得道后在鹿野苑宣说“四圣谛”为初转*轮,而根据大乘佛法的判摄,佛陀得道后最初说的法是《华严经》,此法以报身开演。天台宗判摄此一阶段为“华严时”。佛陀对诸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现出卢舍那佛广大圆满报身,于七处共说法九场,历时二十一天,教导菩萨因地发心修行,须以六度万行之因,庄严最上一乘之佛果。华严盛会譬如太阳初升,先照高山,起点超越了凡夫位,展示了从菩萨开始修行直至成佛的全过程,所以有“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之说。

凡夫和小乘根基的众生则对华严法会不见不闻。根据经典记载,当时释尊考虑到佛法甚深,恐众生圄于颠倒迷惑的知见,不能信受,反而诽谤正法,造诸恶业,甚至堕入地狱受苦,因此并没有立即弘法,直到梵天殷勤请法。释尊用佛眼观察了众生的根性和烦恼,并思维应先向谁说法。释尊成道前曾向其问道的毗舍离的阿罗逻仙人和郁头蓝弗仙人,当时已经命终了,而初出家时跟随左右的憍陈如等五位侍从居住于波罗尼斯国的鹿野苑,正是过去诸佛转动*轮的地方,他们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

前往鹿野苑之前,释尊已度化了很多六道众生。他接受了两位商人的供养,并为他们传授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将来的僧人。这是释尊成道后最先授皈依的两位俗家弟子,是最早的“优婆塞”。

释尊还曾受真邻陀龙王之请,到龙宫跏趺而坐,入深禅定,此后七天虚空中风雨大作。龙王用身体围绕释尊七圈,用七头覆盖在释尊顶上,为其遮风挡雨。七天后,龙王化作少年,顶礼释尊,并受三皈依,成为旁生中的佛弟子。

释尊前往鹿野苑寻找五位道友,这五个人听说佛陀要来找他们,约定誓不迎接,不作敬礼。但当释尊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五人不约而同起身顶礼,又像从前一样侍奉左右了。释尊向五人讲说了修行当取中道的道理,他们心大欢喜,踊跃无量。释尊又宣说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法要,憍陈如当下见道,称为“阿若憍陈如”,意思是“遍知憍陈如”。此后释尊又为其余四人重新讲说了四圣谛,四人也都见道。五位道友都要求随佛出家,当下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为沙门。

释尊接着为五比丘讲说了五蕴及苦、空、无常和无我的道理,五位比丘当即证得阿罗汉果。由此,释尊开始转动正*轮,组建了最早的僧团,佛、法、僧三宝具足,成为世出世间第一福田。鹿野苑所说的法义,后来被收录到《阿含经》中。

“转*轮”是佛应化世间,救度众生的形象譬喻。据说古印度转轮圣王治理天下时,转动轮宝,所向无敌,可制伏四方,统一宇内。用“轮”譬喻佛法,象征着佛法能摧破众生的罪恶,犹如轮宝辗摧山岳岩石;佛陀说法不滞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辗转不停;佛陀教法圆满无缺,犹如轮之圆相。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摩揭陀王舍城和竹林精舍
下一篇:瓦拉纳西的鹿野苑遗址
 中华寺周边
 迦湿弥罗国
 涅槃后的九大争议
 泰姬陵与象国文明的兴衰
 第一次结集之七叶窟
 当前的印度佛教
 玄奘大师年表
 原始佛教所认知的佛陀
 卍字
 须菩提长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准提咒利益鬼道众生[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心行]
 出离心--菩提心的第一步[栏目:梦参法师]
 六祖坛经讲记 第7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相应21经 道经[栏目:相应部 51.神足相应]
 《金刚经》讲课记录 第一[栏目:宗性法师]
 有求必应长寿佛[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宋高僧传 10 兴福[栏目:宋高僧传·白话文]
 舍财助人,凶相消失[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相应61经 他处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人有三等[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