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我的(明法比丘)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2

我.我的

明法比丘

《杂阿含经》63经世尊告诸比丘:「…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计我,无明分别。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由本经所示,由我(见)→我所→六根→六(无明)触→言有(常见),无(断见),有.无,非有.非无;我最胜(胜过别人的傲慢),(我劣[自卑],)我相似(与人等同之我慢);我知,我见。

「身见」(萨迦耶见、我见)及「我所见」,都是邪见(错误的见解),请见「嘉义新雨杂志」第34期〈身见〉及〈身见图示〉。「我所」之见即是「我所有的、我的」之见解,它来「自我」的见解。什么是「我的」?依佛经注解书所说,有:我的眼、我的耳、我的鼻、我的舌、我的身、我的意识(思想)、我的色、我的声、我的香、我的味、我的触、我的施主家、我的众(学生、友)、我的住处、我的名声、我的赞美、我的乐、我的衣服、我的食物、我的卧坐处、我的药品、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的兄弟、我的姊妹、我的孩子、我的女儿、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的亲戚、我的缘。

佛经说,「我」都非我,哪有「我的」?一般的(世俗)语言说:「我」、「我的」,可以成立,佛陀也自称「我」、「如来」等,但凡夫自称「我」、「我的」之同时,都是由「我见」出发,只有具足正念者、因果特别清晰者,每在说「我」、「我的」之时,同时必然觉知:「我」、「我的」只是方便说之假名(名言、概念)。一般人未经正念的训练,及完全明白「我见」是邪见,说话中往往不自觉地称说「我」、「我的」,如是称说完全是由「我见」出发。

想称说「我」、「我的」之同时,不具邪见、具正念,完全觉知「我」是「非我」,「我的」是「非我的」,是要相当的费心、留神、正念。看看一些人设计一种游戏:在谈话中说出「你」、「我」、「他」者,要受处罚,结果很难有人过关,除了语言习惯不容易短时间改正之外,一般的说话中皆是在流露「我见」、「我所见」、「我慢(傲慢)」,而且更造新的(恶)业。那是必需相当努力才能在未断尽烦恼(阿罗汉)之前作到。已断我见而未断尽烦者,说「我」、「我的」,虽不是邪见,若那时未同时觉知这个方便说之时,是「我慢」在作用。

心识是生生灭灭,心的生灭太快,一般人或心识太粗时见不到。在修观禅之时,才能直接见到生灭的现象(无常),或苦(逼迫)的现象,或无我(空)的现象,见到时即三三昧之一,体证涅槃时也是不离取精神现象(名法)或物质现象(色法)的无常,或苦,或无我。体证涅槃时主(心)、客(涅槃)存在。涅槃不是色法也不是名法。贪、瞋、痴,乃至无贪、无瞋、无痴的善心现象也灭绝。

杂阿含经36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者,则有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不思量,无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一3; 五一四( 三六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思量,有妄想,则有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则有往来,有往来故则有生死,有生死故则有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不思量,无妄想,无使、无攀缘识住;无攀缘识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则无往来,无往来故则无生死,无生死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心识是生生灭灭,心的生灭太快,一般人或心识太粗时见不到。

所以会误以为有变的我.在修观禅之时,才能直接见到生灭的现象(无常),或苦(逼迫)的现象,或无我(空)的现象,见到时即三三昧之一,体证涅槃时也是不离取精神现象(名法)或物质现象(色法)的无常,或苦,或无我。体证涅槃时主(心)、客(涅槃)存在。体验涅槃之际,不是体验色法也不是体验名法。当时贪、瞋、痴,乃至无贪、无瞋、无痴的善心现象也灭绝。

一三五八582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说偈白佛:「若罗汉比丘,漏尽持后身,颇说言有我,及说我所不?」尔时,世尊说偈答言:「若罗汉比丘,漏尽持后身,亦说言有我,及说有我所。」时彼天子复说偈言:「若罗汉比丘,自所作已作,已尽诸有漏,唯持最后身,何言说有我?说何是我所?」尔时,世尊说偈答言:「若罗汉比丘,自所作已作,一切诸漏尽,唯持最后身。说我漏已尽,亦不着我所,善解世名字,平等假名说。」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悲经》简介(梁国雄)
下一篇:深入内观的方法(焦谛卡禅师)
 「初果」续言(陈慈兰)
 《慈悲经》简介(梁国雄)
 内观禅修的感受和正确认知
 禅修是什么(威廉·哈特)
 阿姜查《我们真正的归宿》读书会(释果灯)
 感受的众多路径
 一位初学者所了解的内观与感受(U Tin Lwin)
 一乘清净道(罗睺罗法师)
 奢摩他和毘婆舍那的差别
 最基本的慈心训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10[栏目:余金成居士]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卷三)[栏目:了凡弘法学会]
 福报的由来 二十五、家庭能够顺利的原因[栏目:福报的由来]
 慈心念众生,善愿菩提行——专访镜义法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五二)[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