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心十要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4

修心十要 海涛辑

1.若闻讥讽心能堪忍。
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蜜,不忍辱就生瞋怒,长期修忍辱,声音就会圆润。

2.若闻称赞反生惭愧。
我们要恒常不忘惭愧心,遇到称赞表扬,更要惭愧,检查自己的不足。

3.修道欢喜自庆不傲。
遇明师得正法,也不自骄于人,只在内心充满法喜。修行人应视己为凡夫,视一切众生为大善知识。

4.人之惭耻不宜宣说。
不宜盯住别人的短处不放,而应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检查自己的短处。常见人之短,是因为自己内心不清净,功德不圆满。父母眼中世间唯有自己的孩子好,是爱子心切;在佛眼中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凡夫眼中即使佛也是凡夫。

5.不为世事而做咒术。
解脱才是根本,不要轻易把所积累的福德、智慧等能量用于治病、求财等,一旦抓住根本,不愁枝叶。

6.少恩加己思欲大报。
别人给自己一滴水,我们要当作是一碗水。修行人要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来,报答众生。因为修行是自己的事,不管别人动机如何,我们永远感激所有众生。

7.怨恨己者恒生善心。
对仇恨自己的人,不能以牙还牙,而应该以德报怨。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之所以会遭受痛苦,是因为我们以前曾伤害过别人。

8.见有骂声反存感恩。
别人骂自己,就观想是在为我们消业障,让我们修忍辱。意指要思惟伤害、辱骂我的人是对自己有恩的。因为如果没有忍辱就不能够成佛,如果没有伤害我的人就不可能行忍辱;因为修忍辱,所以自己的罪障才能够清净。罪障清净才能够圆满二种资粮,继而成就佛道。

9.视诸众生犹如父母。
这是修心的关键,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执行。如能真实不虚地做到这一点,等于在守护菩萨戒,此戒的根本全在于此。

10.拥诸所得乐于助人。
应将所得之财用于布施和供养,乐助正法事业。布施为累积财富之因。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叮咛语
下一篇:《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
 基础佛学问答
 认识天界之四王天
 佛法妙锦囊
 我们跟「三宝」的关系
 静谧与寂照
 佛陀的遗教《大般涅槃经》节录
 佛法基本教理
 菩提心精要
 佛教经集选
 慈悲法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奇迹灵验是「药师琉璃光佛」大威神福佑[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The Essence of Wisdom[栏目:S.N. Goenka]
 出家人不打诳语[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有相止乃依实修而得之境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观呼吸,行、卧、站,是否能练习?怎么练习?手脚怎么放?[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394.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中,何以不来?[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佛教与近代东洋思想——近代中日知识分子佛教观比较[栏目:李向平教授]
 相应5经 受经[栏目:相应部 18.罗睺罗相应]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栏目:吴汝钧教授]
 藏传因明学 因明学名义略集[栏目:汉土论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