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25经 饵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6
汉译经文中部25经/饵经(譬喻品[3])(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猎人不对鹿群布下饵而想:『愿吃我这布下饵的鹿群长寿、美丽,活得长久。』比丘们!猎人对鹿群这么布下饵而想:『鹿群侵入我这布下的饵后,将迷糊地吃食物。当侵入后迷糊地吃食物时,将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将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将在这饵中被为所欲为。』
  比丘们!在那里,第一群鹿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后,迷糊地吃食物,在那里,当它们侵入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比丘们!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
  比丘们!在那里,第二群鹿这么商量:『那第一群鹿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后,迷糊地吃食物,在那里,当它们侵入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它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它们住下来。在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当草与水灭尽时,身体成为极度消瘦。当身体成为极度消瘦时,力气与活力衰退了。当力气与活力已衰退时,它们返回那猎人的布下的饵中,它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当它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比丘们!这样,那第二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
  比丘们!在那里,第三群鹿这么商量:『那第一群鹿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后,……(中略)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二群鹿这么商量:「那第一群鹿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后,……(中略)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它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它们住下来。在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当草与水灭尽时,身体成为极度消瘦。当身体成为极度消瘦时,力气与活力衰退了。当力气与活力已衰退时,它们返回那猎人的布下的饵中,它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当它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这样,那第二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依止那猎人布下的饵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不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我们将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它们依止那猎人布下的饵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它们不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它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它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它们不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
  比丘们!在那里,猎人与猎人的随众这么想:『这第三群鹿是狡猾、欺骗者,这第三群鹿是有神通、魔力者,它们吃这布下的饵,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来处或去处,让我们以大杖网围绕这布下饵的全部地方,或许我们会看见第三群鹿的栖息处,它们会走向藏匿之处。』他们以大杖网围绕那布下饵的全部地方,比丘们!猎人与猎人的随众看见第三群鹿的栖息处,它们走向藏匿之处。比丘们!这样,那第三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
  比丘们!在那里,第四群鹿这么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二群鹿这么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它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中略)这样,那第二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三群鹿这么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那第二群鹿这么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这样,那第一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中略)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它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中略)这样,那第二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依止那猎人布下的饵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不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我们将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它们依止那猎人布下的饵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它们不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它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它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它们不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在那里,猎人与猎人的随众这么想:「这第三群鹿是狡猾、欺骗者,这第三群鹿是有神通、魔力者,它们吃这布下的饵,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来处或去处,让我们以大杖网围绕这布下饵的全部地方,或许我们会看见第三群鹿的栖息处,它们会走向藏匿之处。」他们以大杖网围绕那布下饵的全部地方,猎人与猎人的随众看见第三群鹿的栖息处,它们走向藏匿之处。这样,那第三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在猎人与猎人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做栖息处,在那里作栖息处后,不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不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它们在猎人与猎人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做栖息处,在那里作栖息处后,不侵入那猎人布下的饵、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它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它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它们不在那猎人的饵中被为所欲为。
  比丘们!在那里,猎人与猎人的随众这么想:『这第四群鹿是狡猾、欺骗者,这第四群鹿是有神通、魔力者,它们吃这布下的饵,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来处或去处,让我们以大杖网围绕这布下饵的全部地方,或许我们会看见第四群鹿的栖息处,它们会走向藏匿之处。』他们以大杖网围绕那布下饵的全部地方。比丘们!猎人与猎人的随众看不见第四群鹿的栖息处,它们走向藏匿之处。比丘们!在那里,猎人与猎人的随众这么想:『如果我们惊扰第四群鹿,被惊扰的它们将惊扰其它的,那些被惊扰的[又]将惊扰其它的,这样,全部鹿群将完全逃离这布下的饵,让我们不理会第四群鹿。』比丘们!那时,猎人与猎人的随众对第四群鹿不理会。比丘们!这样,那第四群鹿在猎人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自由。
  比丘们!我的这个譬喻是为了作义理的教授。这个义理是:比丘们!『饵』,这是对于五种欲的同义语;比丘们!『猎人』,这是对于魔波旬的同义语;比丘们!『猎人的随众』,这是对于魔的随众的同义语;比丘们!『鹿群』,这是对于沙门、婆罗门的同义语。
  比丘们!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后,迷糊地吃食物,在那里,当他们侵入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比丘们!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比丘们!我说这第一群沙门、婆罗门犹如譬喻中的第一群鹿那样。
  比丘们!第二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后,迷糊地吃食物,在那里,当他们侵入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与世间物质,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他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与世间物质,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他们会住下来。他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与世间物质,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他们住下来了。在那里,他们是吃野菜者、吃小米者、吃野生米者、吃大度勒米者、吃藓苔者、吃米糠者、吃浮渣弃饭者、吃芝麻粉者、吃草者、吃牛粪者,以森林中草木的根与果实食物维生,以落下的果实为食者。在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当草与水灭尽时,身体成为极度消瘦。当身体成为极度消瘦时,力气与活力衰退了。当力气与活力已衰退时,解脱心衰退了;当解脱心衰退时,他们返回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他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当他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比丘们!这样,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比丘们!我说这第二群沙门、婆罗门犹如譬喻中的第二群鹿那样。
  比丘们!在那里,第三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后,……(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二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后,……(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与世间物质,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他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与世间物质,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他们住下来。在那里,他们是吃野菜者、……(中略)以落下的果实为食者。在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当草与水灭尽时,身体成为极度消瘦。当身体成为极度消瘦时,力气与活力衰退了。当力气与活力已衰退时,解脱心衰退了;当解脱心衰退时,他们返回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他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当他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这样,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让我们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魔的饵中被为所欲为。』他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他们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他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他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他们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但,他们是这样的见者:『世界是常恒的』、『世界是非常恒的』、『世界是有边的』、『世界是无边的』、『命即是身体』、『命是一、身体是另一』、『死后如来存在』、『死后如来不存在』、『死后如来存在且不存在』、『死后如来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比丘们!这样,那第三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比丘们!我说这第三群沙门、婆罗门犹如譬喻中的第三群鹿那样。
  比丘们!在那里,第四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二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他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中略)这样,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三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中略)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他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中略)这样,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我们将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他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他们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他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他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他们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但,他们是这样的见者:『世界是常恒的』、……(中略)『死后如来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这样,那第三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在魔与魔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做栖息处,在那里作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我们将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他们在魔与魔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做栖息处,在那里作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他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他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他们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比丘们!这样,那第四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自由。比丘们!我说这第四群沙门、婆罗门犹如譬喻中的第四群鹿那样。
  比丘们!怎样是魔与魔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比丘们!这被称为比丘令魔盲目,杀害魔的眼睛后,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对想的灭没,以不作意种种想[而知]:『虚空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虚空无边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虚空无边处的超越[而知]:『识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识无边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识无边处的超越[而知]:『什么都没有』,进入后住于无所有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无所有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非想非非想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非想非非想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想受灭,以慧见后,[他的]诸烦恼被灭尽,比丘们!这被称为比丘令魔盲目,杀害魔的眼睛后,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渡过世间中的执着。」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那些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饵经第五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憍恣(MA.178)」,南传作「陶醉」(madaṃ,另译为「憍;憍慢;慢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陶醉」(intoxicated)。
  「长围罝(MA.178)」,南传作「以大杖网」(daṇḍavākarāhi,另译为「棒上的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编织的障碍物;编织篱笆」(wicker hurdles)。
  「所不至处(MA.178)」,南传作「没路可到处」(agati,另译为「非道;不应行」),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能走;不能到」(cannot go)。
  「迷糊地」(mucchitā,原意为「已气绝的;已昏迷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注意地;轻率地」(unwarily)。
  「商量」(samacintesuṃ,直译为「同一思惟」),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估算;料想」(reckoned),或「商议」(took counsel, SN.4.25)。
  「魔力者」(parajanā,另译为「敌;恶魔」),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魔术师」(sorcerers)。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26经 陷阱堆经
下一篇:中部24经 接力车经
 唐高僧传 2 译经
 《集量论》略解 十四 A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四三)
 大般涅槃经 Mahaparinirvana Sutra
 百喻经 94 摩尼水窦喻
 中部8经 削减经
 因明立式辩经实例之七
 敕修百丈清规 2、关于两序执事僧的制度和仪规
 那先比丘经 第二问 人死还受後有之身?
 藏传因明基础课(宝僧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征(藤堂恭俊)[栏目:净土宗文集]
 恭敬僧宝的功德[栏目:传喜法师]
 伍陆 随性自在[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百字论释[栏目:吕澄居士]
 意向的坚持[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皈依的五种学处[栏目:达真堪布]
 禅、禅学与学禅[栏目:耕云先生]
 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姚卫群)[栏目:如来藏思想研究]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二)何谓根本上师[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