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世亲(Vasubandhu 约4或5世纪)
 
{返回 古印度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3

Shiqin

世亲(Vasubandhu 约4或5世纪)

中印度佛教哲学家。一译天宗。音译“婆薮槃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建立者之一。无著之弟。出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的布路沙城(意译丈夫城)。属婆罗门种姓。初习小乘,在说一切有部出家,曾去迦湿弥罗国精研该部教理4年。后回布路沙城,作《俱舍论》,批语说一切有部的烦琐教义和在乘教义。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载:当世亲自北印度来到中印度阿 陀国时,无著曾命弟子迎候,并止于户牖之外。夜分之后,无著诵《十地经》,世亲听后感到其法深妙,于是追随无著改信大乘,弘扬唯识论。他在《唯识二十论》和《唯识三十颂》中,充分阐明了他“识生似外境现”的思想,意即外境本来并不存在,由于识生起的作用,转变成为心的对象,如同病目见空华。他的这两部著作,集唯识思想的精华,也是唯识学说发展的高峰。

在《大乘百法明门论》中,他把宇宙万有分为五大类,即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心法是说以心(精神现象)为主体,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种“识”,心所有法是指心的作用,包括五根、五境和意识的对境十一种现象;不相应行法是一种非精神、非物质的现象,它区别于前三种法,是假立的有为法,包括二十四种现象,它区别于前三种法,是假立的有为法,包括二十四种现象;无为法是不生不来的现象,湛然常住的理法,其中包括六种无为:虚空无为(认识真理犹如虚空的境界)、择灭无为(得到至善智慧的精神境界)、非择灭无为(通过神秘的直观得到真理的境界)、不动灭无为(通过深思静虑,不为苦乐所动的境界)、想受灭无为(灭断一切观念、感觉、以直观显现真理的境界),真如无为(得到真理的精神境界)。以上五位百法总括来说,就是心是识自体,心与识相应,色是心识所变现,不相应行法是区别于心、色的假立,无为法则是前四位断染成净的最终结果,无为法也以识为根本,但它是最真实、最圆满的最高真理。

在《佛性论》中,他提出五性各别说,把一切众生分为:声闻、独觉、如来、不定种性、无性有情等五类。此五者是潜藏在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由于每个人所具有的善、恶种子不同,因而修持所得的结果也不相同:声闻可修证阿罗汉;独觉修证辟支佛;如来种性可修证为佛;不定种性的证果不确定,可修证以上三种之一;无性有情只具有有漏种子,因此要受业报轮回的限制,虽然苦心修持,也不能下得上面三果。这种五性各别说和古代印度的种姓观是密切相关的。

著作甚多,主要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尚有:《大乘成业论》、《大乘五蕴论》、《止观门论颂》等。还有对《中边分别论》、《摄大乘论》、《大乘庄严经论》、《六门教授习定论》、《金刚般若经论》《妙法莲华经》、《无量寿经》、《十地经》、《宝髻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等的注释。据传,还有《论轨》、《论式》、《论心》等因明著作三部,梵本已佚,也无汉文译本,仅从其他经典中略知片断。

世亲学说的后继人,说法不一。在《成唯识论述记》中记载有护法、德慧、安慧、亲胜(世亲同时)、难陀、净月、火辨(世亲同时)、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家;据西藏的记载,则为安慧、陈那、德光、解脱军等四大家。

(黄心川   宫静)


{返回 古印度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提婆(Deva 约3世纪)
下一篇:清辨(Bhavaviveka 约490~570)
 无著(Asanga 约4或5世纪)
 寂天(Santideva 约7世纪)
 阿育王(约公元前268~232年)
 马鸣(Asvaghosa)
 清辨(Bhavaviveka 约490~570)
 龙树(Nagarjuna 约2/3世纪)
 戒日王(Siladitya 约590~647)
 迦腻色迦(Kaniska)
 世亲(Vasubandhu 约4或5世纪)
 月官(Candragomin约7世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虚云和尚年谱》读后记(吕沛铭)[栏目:其它]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三课 慈悲观(二)四无量心[栏目:基本佛学]
 佛法打开我心中的死结[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四)座下护持见解应随顺当地[栏目:圣者言教]
 圣地之王——噶陀寺(六)[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五)[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乩坛[栏目:忏云法师]
 智惠师父家的高考生[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真孝顺[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杂宝藏经白话 昔仇迦离谤舍利弗缘第二十五[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