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中部47经/考察经(双小品[5])(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不知他人心法门的考察比丘应该为了识知『遍正觉与否』而对如来作探查。」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导引,以世尊为依归,大德!如果世尊能说明这所说的义理,那就好了!听闻世尊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的。」
「那样的话,比丘们!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不知他人心法门的考察比丘应该在二法上对如来作探查:在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法上:『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污染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与否?』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污染法,对如来来说,那些不被发现。』
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污染法,对如来来说,那些不被发现。』之后,他更进一步探查:『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混杂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与否?』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混杂法,对如来来说,那些不被发现。』
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混杂法,对如来来说,那些不被发现。』之后,他更进一步探查:『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净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与否?』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净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
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净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之后,他更进一步探查:『这位尊者是这些善法长时间的进入者,或者是暂时的进入者?』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尊者是这些善法长时间的进入者,这位尊者不是暂时的进入者。』
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尊者是这些善法长时间的进入者,这位尊者不是暂时的进入者。』之后,他更进一步探查:『这位已变得有名的、已得到名声的尊者比丘,这里,一些[他有关名声的]过患被发现吗?』比丘们!因为,只要比丘是未变得有名者、未得到名声者,这里,一些过患不被发现,但,比丘们!当比丘是已变得有名者、已得到名声者,这里,一些过患被发现。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已变得有名的、已得到名声的尊者比丘,这里,一些[他有关名声的]过患不被发现。』
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已变得有名的、已得到名声的尊者比丘,这里,一些[他有关名声的]过患不被发现。』之后,他更进一步探查:『这位尊者是无畏的节制者,这位尊者不是有畏惧的节制者,他对欲不亲近,以贪的灭尽而成为离贪的状态吗?』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尊者是无畏的节制者,这位尊者不是有畏惧的节制者,他对欲不亲近,以贪的灭尽而成为离贪的状态。』比丘们!如果其他人这么询问那位比丘:『尊者以什么理由、什么推比,据此而尊者这么说:这位尊者是无畏的节制者,这位尊者不是有畏惧的节制者,他对欲不亲近,以贪的灭尽而成为离贪的状态呢?』比丘们!当正确地回答时,比丘应该这么回答:『像这样,当这位尊者在僧团中住或单独住时,在那里,凡善去者、恶去者、教诫群众者[、不教诫群众者],以及,这里,一些是在物质上被看见者、一些是不被物质染著者,这位尊者不因此而轻蔑他。我在世尊面前听闻、领受:我是无畏的节制者,我不是有畏惧的节制者,我对欲不亲近,以贪的灭尽而成为离贪的状态。』
比丘们!在那里,应该进一步反问如来:『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污染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与否?』比丘们!当回答时,如来会这样回答:『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污染法,对如来来说,那些不被发现。』『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混杂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与否?』比丘们!当回答时,如来会这样回答:『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混杂法,对如来来说,那些不被发现。』『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净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与否?』比丘们!当回答时,如来会这样回答:『凡能被眼与耳识知的净法,对如来来说,那些被发现。我有这个道、这个行境,但不参与它。』
比丘们!对这样说的大师,弟子值得为了听闻法而前往,大师对他教导更高再更高、胜妙再胜妙、黑白及其对照法,比丘们!如大师对比丘教导更高再更高、胜妙再胜妙、黑白及其对照法,这样,这里,他在那个法中的某个法以证智走到关于诸法的究竟,他净信大师:『世尊是遍正觉者,法被世尊善说,僧团是依善而行者。』比丘们!如果其他人这么询问那位比丘:『尊者以什么行相、什么推比,据此而尊者这么说:世尊是遍正觉者,法被世尊善说,僧团是善行者呢?』比丘们!当正确地回答时,比丘应该这么回答:『朋友!这里,我为了法的听闻去见世尊,世尊对我教导更高再更高、胜妙再胜妙、黑白及其对照法,这样,这里,我在那个法中的某个法以证智走到关于诸法的究竟,我净信大师:『世尊是遍正觉者,法被世尊善说,僧团是善行者。』
比丘们!凡任何人对如来的信以这些理由、这些语词、这些文句住立、生根、确立,比丘们!这被称为有理由、根植于见、坚固的信,不能被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世间中的任何者动摇,比丘们!这样是对如来以法探求,而这样是如来被以法善探求。」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那些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考察经第七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杂眼、耳知法(MA.186)」,南传作「能被眼与耳识知的混杂法」(vītimissā cakkhusotaviññeyyā dhammā,逐字直译为「杂的-眼+耳+识知-法」),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能经由眼或耳认识的任何混合情况」(any mixed states cognizable through the eye or through the ear),并引注释书的解说,「混杂法」(vītimissā dhammā)是指一个净化自己行为者不能持续维持清净,有时候他的行为是光明的,有时候是杂染的或黑暗的。
「乐行非恐怖(MA.186)」,南传作「无畏的节制者」(abhayūparato,另译为「无畏的止息者;无畏的寂静者」),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无恐怖而自制」(restrained without fear)。
「有何行(MA.186)」,南传作「以什么理由」(ke…ākār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什么理由」(What are the…reasons)。「理由」(ākārā),另译为「行相;相;相貌;样相;样子;情况」。
「有何智(MA.186)」,南传作「什么推比」(ke anvay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什么是他的证据」(what is his evidence)。「推比」(anvayā),另译为「随行;类句;类比」。
「善逝(MA.186)」,南传作「善去者」(sugatā,另译为「善趣者;投生善处者;善逝」),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某些有好行为者」(some there are well behaved)。
「因食可见(MA.186)」,南传作「在物质上被看见者」(āmisesu saṃdiss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这里某些被看见与物质的事相关连」(some here are seen concerned about material things)。「物质」(āmisa),另译为「财;食;味;利益」。
「如是境界(MA.186)」,南传作「这个行境」(etaṃgocar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的领域」(my domain)。
「知断一法(MA.186)」,南传作「某个法以证智」(ekaccaṃ dhammaṃ abhiññ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经由直接理解某个教导」(through direct knowledge of a certain teaching),并解说,为了带出要表达的意思,将「法」转译为「教导」。
「于诸法得究竟(MA.186)」,南传作「走到关于诸法的究竟」(dhammesu niṭṭhaṃ gacch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关于教法来到结论」(comes to a conclusion about the teachings)。
「见本(MA.186)」,南传作「根植于见」(dassanamūlik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根植于见解」(rooted in vision)。
「他人心法门」(parassa cetopariyāy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如何衡量别人的心」(how to gauge another's mind)。
「恶去者」(dugg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良行为」(ill behaved)。
「我有这个道」(etaṃpathohamasm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它们是我的路」(They are my pathway)。
「但不参与它」(no ca tena tammayo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但我不确认(凸显)它们」(yet I do not identify with them),并引注释书的解说,我对它没有渴爱,我不确认(凸显)清净的德行(purified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