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中部108经/守护者目犍连经(天臂品[11])(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在世尊般涅槃不久,尊者阿难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摩揭陀国阿阇世王韦提希子对灯光王怀疑而修建王舍城。
那时,尊者阿难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王舍城。那时,尊者阿难这么想:
「这时在王舍城为了托钵而行还太早,让我到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工作的地方,去见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
那时,尊者阿难到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工作的地方,去见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看见尊者阿难远远地走来。看见后,对尊这阿难这么说:
「请来!阿难尊师!欢迎!阿难尊师!阿难尊师距上回来到这里已很久了,请坐!阿难尊师!这座位设置好了。」
尊者阿难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也取某个低矮坐具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先生!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备那乔达摩尊师、阿罗汉、遍正觉者所具备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吗?」
「婆罗门!没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备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所具备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婆罗门!因为那世尊是未生起道的使生起者;未产生道的使产生者;未宣说道的宣说者;道的了知者;道的知者;道的熟知者。又,比丘们![其]弟子们现在住于道的随行,以后为具备者。」在这里,尊者阿难与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之间的这谈论被中断。
那时,当摩揭陀国大臣作雨者婆罗门巡察王舍城工作的地方时,到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工作的地方,去见尊者阿难。抵达后,与尊者阿难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摩揭陀国大臣作雨者婆罗门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先生!现在,在这里共坐谈论的是什么呢?谈论中被中断的是什么呢?」
「婆罗门!这里,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对我这么说:『阿难先生!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备那乔达摩尊师、阿罗汉、遍正觉者所具备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吗?』当这么说时,我对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这么说:『婆罗门!没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备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所具备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婆罗门!因为那世尊是未生起道的使生起者;未产生道的使产生者;未宣说道的宣说者;道的了知者;道的知者;道的熟知者。又,比丘们![其]弟子们现在住于道的随行,以后为具备者。』婆罗门!这是我们与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谈论中被中断的,这时你抵达。」
「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被乔达摩尊师指定:『我死后这位将是你们的归依处。』你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吗?」
「婆罗门!没有单一位比丘被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指定:『我死后这位将是你们的归依处。』我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
「但,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被僧团选定;被众多长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后这位将是我们的归依处。』你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吗?」
「婆罗门!没有单一位比丘被僧团选定;被众多长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后这位将是我们的归依处。』我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
「但,阿难先生!这样,在无归依处下,什么是和合的原因呢?」
「婆罗门!我们非无归依处,婆罗门!我们有归依处:法的归依处。」
「阿难先生!当被像这样问:『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被乔达摩尊师指定:「我死后这位将是你们的归依处。」你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吗?』你说:『婆罗门!没有单一位比丘被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指定:「我死后这位将是你们的归依处。」我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当被像这样问:『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被僧团选定;被众多长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后这位将是我们的归依处。」你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吗?你说:『没有单一位比丘被僧团选定;被众多长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后这位将是我们的归依处。」我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当被像这样问:『但,阿难先生!这样,在无归依处下,什么是和合的原因呢?』你说:『婆罗门!我们非无归依处,婆罗门!我们有归依处:法的归依处。』阿难先生!应该怎样看见这所说的义理呢?』
「婆罗门!有比丘的学处被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安立,波罗提木叉被诵说:在那布萨日,所有依止单一个村落土地而住的我们全部集合在一个地方,集合后,我们请求转起它(波罗提木叉)者,当它被说时,如果比丘有犯戒,有违犯,我们依所教诫的如法处理。无[哪位]尊师令我们处理,法令我们处理。」
「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你们现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后依止而住呢?」
「婆罗门!{没}有单一位比丘我们现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后依止而住。」
「阿难先生!当被像这样问:『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被乔达摩尊师指定:「我死后这位将是你们的归依处。」你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吗?』你说:『婆罗门!没有单一位比丘被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指定:「我死后这位将是你们的归依处。」我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当被像这样问:『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被僧团选定;被众多长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后这位将是我们的归依处。」你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吗?你说:『没有单一位比丘被僧团选定;被众多长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后这位将是我们的归依处。」我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当被像这样问:『阿难先生!有单一位比丘你们现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后依止而住呢?』你说:『婆罗门!现在,{没}有单一位比丘我们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后依止而住。』阿难先生!应该怎样看见这所说的义理呢?』
「婆罗门!有十个可起净信的法被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宣说,当我们之中有这十法被发现时,我们现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后依止而住,哪十个呢?
婆罗门!这里,比丘是持戒者,他住于被波罗提木叉的自制所防护,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见可怕,在学处上受持后学习。
他是多闻者、所听闻的忆持者、所听闻的蓄积者,凡那些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梵行的法,像这样的法被他多闻、忆持、背诵、以意熟虑、以见善通达。
他是衣服、施食、住处、病人的需要物、医药必需品的知足者。
他是[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
他经验各种神通:有了一个后变成多个,有了多个后变成一个;现身、隐身;无阻碍地穿墙、穿垒、穿山而行犹如在虚空中;在地中作潜入、潜出犹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没犹如在地上;以盘腿而坐在空中前进犹如有翅膀的鸟;以手碰触、抚摸日月这样大神力、大威力;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
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耳界听见天与人二者不论是远、是近的声音。
他以心熟知心后,能了知其他众生、其他个人:有贪的心了知为『有贪的心』,离贪的心了知为『离贪的心』;有瞋的心了知为『有瞋的心』,离瞋的心了知为『离瞋的心』;有痴的心了知为『有痴的心』,离痴的心了知为『离痴的心』;简约的心了知为『简约的心』,散乱的心了知为『散乱的心』;广大的心了知为『广大的心』,未广大的心了知为『未广大的心』;更上的心了知为『更上的心』,无更上的心了知为『无更上的心』;得定的心了知为『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了知为『未得定的心』;已解脱的心了知为『已解脱的心』,未解脱的心了知为『未解脱的心』。
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坏成劫:『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那里,而在那里又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这里。』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
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
他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
婆罗门!这是十个可起净信的法被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宣说,当我们之中有这十法被发现时,我们现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后依止而住。」
当这么说时,摩揭陀国大臣作雨者婆罗门召唤巫跋难陀将军:
「将军尊师!你怎么想:这些尊师恭敬应该被恭敬者;尊重应该被尊重者;尊敬应该被尊敬者;崇敬应该被崇敬者吗?确实,这些尊师恭敬应该被恭敬者;尊重应该被尊重者;尊敬应该被尊敬者;崇敬应该被崇敬者,因为,如果那些尊者不恭敬、不尊重、不尊敬、不崇敬这位,那些尊者能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尊敬、崇敬谁后依止而住呢?」
那时,摩揭陀国大臣作雨者婆罗门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尊师现在住在哪里呢?」
「婆罗门!我现在住在竹林中。」
「阿难先生!是否竹林是愉快的、少声音的、安静的、离人之氛围的、人独住的、适合静坐禅修的吗?」
「婆罗门!竹林确实是愉快的、少声音的、安静的、离人之氛围的、人独住的、适合静坐禅修的,[因为]看守者、守护者们如你们一样。」
「阿难先生!竹林确实是愉快的、少声音的、安静的、离人之氛围的、人独住的、适合静坐禅修的,[因为]如惯于禅定的尊师们修禅定一样,尊师们就是禅定者与惯于禅定者。
阿难先生!这里,有一次,乔达摩尊师住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阿难先生!那时,我去大林重阁讲堂见乔达摩尊师,在那里,乔达摩尊师以许多法门说了禅定之说,乔达摩尊师是禅定者与惯于禅定者,乔达摩尊师赞赏所有禅定。」
「婆罗门!世尊非赞赏所有禅定,世尊也非不赞赏所有禅定。婆罗门!怎样的禅定世尊不赞赏呢?婆罗门!这里,某人住于心被欲贪所缠缚、被欲贪所制伏,对已生起的欲贪不如实了知出离。他内在作像这样的欲贪,而后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住于心被恶意所缠缚、被恶意所制伏,对已生起的恶意不如实了知出离。他内在作像这样的恶意,而后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住于心被惛沉睡眠所缠缚、被惛沉睡眠所制伏,对已生起的惛沉睡眠不如实了知出离。他内在作像这样的惛沉睡眠,而后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住于心被掉举后悔所缠缚、被掉举后悔所制伏,对已生起的掉举后悔不如实了知出离。他内在作像这样的掉举后悔,而后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住于心被疑所缠缚、被疑所制伏,对已生起的疑不如实了知出离。他内在作像这样的疑,而后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婆罗门!像这样的禅定世尊不赞赏。
婆罗门!怎样的禅定世尊赞赏呢?婆罗门!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中略)第三禅;……(中略)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婆罗门!像这样的禅定世尊赞赏。」
「阿难先生!乔达摩尊师确实呵责应该被呵责的;赞赏应该被赞赏的。好了,阿难先生!现在我们要走了,我们很忙,有很多该做的事。」
「婆罗门!现在,你考量适当的时间吧。」
那时,摩揭陀国大臣作雨者婆罗门欢喜、随喜于尊者阿难所说,起座离开。
那时,当摩揭陀国大臣作雨者婆罗门离开不久,守护者目犍连婆罗门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我们问阿难尊师的,阿难尊师没回答。」
「婆罗门!我们不已对你说:『婆罗门!没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备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所具备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婆罗门!因为那世尊是未生起道的使生起者;未产生道的使产生者;未宣说道的宣说者;道的了知者;道的知者;道的熟知者。又,比丘们![其]弟子们现在住于道的随行,以后为具备者。』了吗?」
守护者目犍连经第八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令汝等今所依(MA.145)」,南传作「你们现在应该使之行使」(yaṃ tumhe etarahi paṭipādeyyāthā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你们现在依赖他的人」(whom you now have recourse to)。
「我等教作是(MA.145)」,南传作「我们依所教诫的如法处理」(mayaṃ yathādhammaṃ yathānusiṭṭhaṃ kāremā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们依我们受教导的法之方式处理他」(we deal with him according to the Dhamma in the way we have been instructed)。按:「(我们)处理」(kāremāti),直译为「(我们)作」。
「行伺、乐伺(MA.145)」,南传作「禅定者与惯于禅定者」(Jhāyino ceva…jhānasīlino c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们是默想者与锻炼默想」(who are meditators and cultivate meditation)。
「伺、增伺而重伺(MA.145)」,南传作「禅修、出禅修、向下禅修、离禅修」(jhāyati pajjhāyati nijjhāyati avajjhāyati,逐字直译为「修禅,在前-修禅,往下-修禅,卑下-修禅」),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默想、思惟、沈思、深思」(he meditates, cogitates, ponders, and ruminates),或「他们默想、预-默想、出-默想、错误-默想」(they meditate, premeditate, outmeditate, and mismeditate, MN.50),并解说,这些在jhāyati加上字首pa, ni, ava/apa的动词是「修禅」(jhāyati)的同义词,难适当地译成英文,其含有「轻视与嘲讽」的意思。
「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tehi dhammehi sabbenasabbaṃ sabbathāsabb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每一个和所有方式的全部那些特质」(in each and every way all those qualities)。「所有全部」(sabbenasabbaṃ),逐字直译为「以全部+全部」,「所有方法全部」(sabbathāsabbaṃ),另译为「用一切方法全部;在每一方面全部」。
「指定」(ṭhapito,原意为「放置;设立;使住立固定」),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任命」(was appointed)。
「我们请求转起它(波罗提木叉)者」(yassa taṃ pavattati taṃ ajjhesāma,直译为「凡转起它(波罗提木叉)者,我们请求他」),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们请求知道波罗提木叉者背诵它」(we ask one who knows the pātimokkha to recite it)。
「{没}有」(Natthi,原意为「没有」),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There is)。Thanissaro比丘英译为「有」(there is)。按:依后文所说,此处的Natthi应为Atthi(有)之讹。
「法而可尊敬(MA.145)」,南传作「可起净信的法」(pasādanīyā dhamm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鼓舞信心的特质」(qualities inspiring conf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