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中部125经/已调御阶位经(空品[13])(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沙弥阿基勒哇大住在林野小屋。
那时,若雅谢那王子在徒步散步、徘徊时,来见沙弥阿基勒哇大。抵达后,与沙弥阿基勒哇大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若雅谢那王子对沙弥阿基勒哇大这么说:
「阿其威色那先生!这被我听闻:『这里,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能触达心一境性。』」
「正是这样!王子!正是这样!王子!这里,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能触达心一境性。」
「请阿其威色那尊师依所听闻、依所学得的法教导我,那就好了!」
「王子!我不能依所听闻、依所学得的法教导你,因为,如果我依所听闻、依所学得的法教导你,你会不了知我所说的道理,那对我是疲劳,那对我是恼害。」
「请阿其威色那尊师依所听闻、依所学得的法教导我,或许我会了知阿其威色那尊师所说的道理。」
「王子!我能依所听闻、依所学得的法教导你,如果你了知我所说的道理,这样,这是好的,如果你不了知我所说的道理,就如自己[所知的]停止,不要进一步问我。」
「请阿其威色那尊师依所听闻、依所学得的法教导我,如果我了知阿其威色那先生所说的道理,这样,这是好的,如果我不了知阿其威色那先生所说的道理,就如自己[所知的]停止,我不会进一步问阿其威色那尊师。」
当时,沙弥阿基勒哇大依所听闻、依所学得的法教导若雅谢那王子。当这么说时,若雅谢那王子对沙弥阿基勒哇大这么说:
「阿其威色那先生!这是不可能的:当比丘住于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能触达心一境性。」
那时,若雅谢那王子对沙弥阿基勒哇大宣说不可能后,起座离开。
那时,当若雅谢那王子离开后不久,沙弥阿基勒哇大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沙弥阿基勒哇大去将他与若雅谢那王子间的交谈全部告诉世尊。
当这么说时,世尊对沙弥阿基勒哇大这么说:
「阿其威色那!在这里,哪里有可能呢!凡应该以离欲知道;应该以离欲看见;应该以离欲达到;应该以离欲作证者,住在欲中、受用着欲、被欲寻所食、被欲的焦热遍烧尽、对欲的遍求渴求的若雅谢那王子将知道,或看见,或将作证,这是不可能的。
阿其威色那!犹如两只训练中的象,或训练中的马,或训练中的牛已被善调御、已被善教导,两只训练中的象,或训练中的马,或训练中的牛未被善调御、未被善教导,阿其威色那!你怎么想:那两只训练中的象,或训练中的马,或训练中的牛已被善调御、已被善教导,已被调御的它们是否会来到已调御行为、会达到已调御阶位呢?」
「是的,大德!」
又,那两只训练中的象,或训练中的马,或训练中的牛未被善调御、未被善教导,未被调御的它们是否会来到已调御行为、会达到已调御阶位吗?」
「不,大德!」
「同样的,阿其威色那!凡那应该以离欲知道;应该以离欲看见;应该以离欲达到;应该以离欲作证者,住在欲中、受用着欲、被欲寻所食、被欲的焦热遍烧尽、对欲的遍求渴求的若雅谢那王子将知道,或看见,或将作证,这是不可能的。
阿其威色那!犹如在村落或市镇不远处有大山,有两位朋友从那村落或市镇出发后,会携手走向那座山。抵达后,如果一位朋友站在山脚下而另一位朋友登上山上,如果站在山脚下的朋友对站在山上的朋友这么说:『亲爱的!你站在山上看见什么?』他会这么回答:『亲爱的!我站在山上看见园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莲花池美景。』他会这么说:『亲爱的朋友!你站在山上能看见园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莲花池美景,这是不可能的。』那位站在山上的朋友下到山脚下后,抓住那位朋友的手臂,登上山上,休息片刻后会这么说:『亲爱的!你站在山上看见什么?』他会这么回答:『亲爱的!我站在山上看见园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莲花池美景。』他会这么说:『亲爱的!这里,刚才我们这么了知你所说:「亲爱的朋友!你站在山上能看见园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莲花池美景,这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我们这么了知你所说:「亲爱的!我站在山上看见园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莲花池美景。」』他会这么说:『亲爱的!因为,像这样,我被大山挡住了,看不见能被看到的。』
阿其威色那!若雅谢那王子被更大的无明蕴挡住、覆盖、妨碍、包围,因此,凡那应该以离欲知道;应该以离欲看见;应该以离欲达到;应该以离欲作证者,住在欲中、受用着欲、被欲寻所食、被欲的焦热遍烧尽、对欲的遍求渴求的若雅谢那王子将知道,或看见,或将作证,这是不可能的。阿其威色那!如果对若雅谢那王子你能想出这二个譬喻,则若雅谢那王子会自然地净信你,当被净信时,他会对你做出净信的行为。」
「大德!对若雅谢那王子我将从哪里如世尊那样自然地想出这二个以前未曾听过的譬喻呢?」
「阿其威色那!犹如剎帝利灌顶王召唤捕象师:『来!亲爱的捕象师!请你骑上国王的象后,进入象林,找到林野的象后,绑在国王象的脖子上。』『是的!陛下!』阿其威色那!捕象师回答剎帝利灌顶王后,骑上国王的象,进入象林,找到林野的象后,绑在国王象的脖子上。国王的象驱赶它到露地,阿其威色那!林野的象只来到露地的范围,阿其威色那!因为,在这里,林野的象贪求象林。阿其威色那!捕象师通知剎帝利灌顶王这件事:『陛下!林野的象在露地。』那时,剎帝利灌顶王召唤驯象师:『来!亲爱的驯象师!请你为了征服林野的习性、为了征服林野的念与思惟、为了征服林野的不安与疲劳及热恼、为了使之欢喜村落、为了劝导乐爱人的习性而调伏林野的象。』『是的,陛下!』阿其威色那!驯象师回答剎帝利灌顶王后,他为了征服林野的习性、为了征服林野的念与思惟、为了征服林野的不安与疲劳及热恼、为了使之欢喜村落、为了劝导乐爱人的习性而在地上埋一根大柱子,在林野象的脖子上绑住。驯象师以柔和的言语:悦耳的、可爱的、动心的、优雅的、众人所爱的、众人可意的,像那样的言语与它攀谈。
阿其威色那!当驯象师以柔和的言语:悦耳的、可爱的、动心的、优雅的、众人所爱的、众人可意的,像那样的言语与它攀谈时,林野的象想听、倾耳、尽心了知。驯象师更进一步随给与它牧草与水。阿其威色那!当林野的象接受牧草与水时,在那里,驯象师这么想:『现在,林野的象将能活了。』
驯象师更进一步随训练它:『先生!拿起来!先生!放下!』阿其威色那!当林野的象听从驯象师的教诫拿起、放下时,驯象师更进一步随训练它:『先生!前进!先生!后退!』阿其威色那!当林野的象听从驯象师的教诫前进、后退时,驯象师更进一步随训练它:『先生!起来!先生!坐下!』阿其威色那!当林野的象听从驯象师的教诫起来、坐下时,驯象师更进一步随训练它不动:在象鼻上绑大木板,手拿矛的男子坐在脖子上,以及手拿矛的男子们完全包围它站立,驯象师拿取长矛棍后站在它前面。当训练它不动时,前脚既不移动,后脚也不移动,前身也不移动,后身也不移动,头也不移动,耳朵也不移动,象牙也不移动,尾巴也不移动,象鼻也不移动,那林野的象能容忍矛的打击、刀剑的打击、弓箭的打击、箭羽的打击,大鼓、小鼓、法螺、罐鼓的响亮声音,一切弯曲与缺点已放下,浊秽已净除,为适合国王的、国王使用的、名为国王身体的一部分。
同样的,阿其威色那!这里,如来、阿罗汉、遍正觉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出现于世间,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屋主、屋主之子或在其它族姓中出生者听闻那个法。听闻那个法后,他于如来处获得信,具备那获得的信,他像这样深虑:『居家生活是障碍,是尘垢之路;出家是露地,住在家中,这是不容易行一向圆满、一向清净的磨亮海螺之梵行,让我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过些时候,他舍断少量的财富聚集或舍断大量的财富聚集后;舍断少量的亲属圈或舍断大量的亲属圈后,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阿其威色那!圣弟子只来到露地的范围,阿其威色那!因为,在这里,天与人贪求五种欲。如来更进一步调伏他:『来!比丘!你要成为持戒者,你要住于被波罗提木叉的自制所防护,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见可怕,在学处上受持后学习。
阿其威色那!当圣弟子成为持戒者,住于被波罗提木叉的自制所防护,具足正行与行境,在微罪中看见可怕,在学处上受持后学习时,如来更进一步调伏他:『来!比丘!你要成为守护根门者:以眼见色后,不要成为相的执取者、……(中略)(应该如会计师目犍连经[按:MN.107/MA.144]那样使之详细)他舍断这些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阿其威色那!犹如驯象师回答剎帝利灌顶王后,为了征服林野的习性、为了征服林野的念与思惟、为了征服林野的不安与疲劳及热恼、为了使之欢喜村落、为了劝导乐爱人的习性而在地上埋一根大柱子,在林野象的脖子上绑住。同样的,阿其威色那!这四念住是圣弟子心的羁束:为了征服依赖家的习性、为了征服依赖家的念与思惟、为了征服依赖家的不安与疲劳及热恼、为了方法的获得、为了涅槃的作证。
如来更进一步调伏他:『来!比丘!你要住于在身上随观身,不要寻思伴随欲之寻;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随观法,不要寻思伴随欲之寻。
他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中略)第三禅……(中略)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时,他使心转向许多前世住处之回忆。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中略)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众生死亡与往生之智,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中略)了知众生依业流转。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烦恼之灭尽智。他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道迹。』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这是烦恼集。』如实了知:『这是烦恼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烦恼灭之道。』当他这么知、这么见时,心从欲的烦恼解脱,心从有的烦恼解脱,心从无明的烦恼解脱。当解脱时,有『[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他成为寒、暑、饥、渴,与蝇、蚊、风、日、蛇的接触,辱骂、诽谤的语法之忍耐者,已生起苦的、激烈的、猛烈的、辛辣的、不愉快的、不合意的、夺命的身体的感受之忍住者,一切贪、瞋、痴已放下、浊秽已净除者,应该被奉献、应该被供奉、应该被供养、应该被合掌,为世间的无上福田。
阿其威色那!如果国王的象未被调御、未被教导高龄而死,就名为:『已死的高龄国王象是未被调御的死。』阿其威色那!如果国王的象未被调御、未被教导中龄而死,就名为:『已死的中龄国王象是未被调御的死。』阿其威色那!如果国王的象未被调御、未被教导年轻而死,就名为:『已死的年轻国王象是未被调御的死。』同样的,阿其威色那!如果上座比丘烦恼未灭尽而死,就名为:『已死的上座比丘是未被调御的死。』如果中座比丘烦恼未灭尽而死,就名为:『已死的中座比丘是未被调御的死。』如果新比丘烦恼未灭尽而死,就名为:『已死的新比丘是未被调御的死。』
阿其威色那!如果国王的象已被善调御、已被善教导高龄而死,就名为:『已死的高龄国王象是已被调御的死。』阿其威色那!如果国王的象已被善调御、已被善教导中龄而死,就名为:『已死的中龄国王象是已被调御的死。』阿其威色那!如果国王的象已被善调御、已被善教导年轻而死,就名为:『已死的年轻国王象是已被调御的死。』同样的,阿其威色那!如果上座比丘烦恼已灭尽而死,就名为:『已死的上座比丘是已被调御的死。』如果中座比丘烦恼已灭尽而死,就名为:『已死的中座比丘是已被调御的死。』如果新比丘烦恼已灭尽而死,就名为:『已死的新比丘是已被调御的死。』」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沙弥阿基勒哇大欢喜世尊所说。
已调御阶位经第五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制乐家意(MA.198)」,南传作「为了征服依赖家的习性」(gehasitānañceva sīlānaṃ abhinimmadan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为了征服他基于家居生活的习惯」(in order to subdue his habits 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
「莫念非法相应念(MA.198)」,南传作「不要寻思伴随欲之寻」(mā ca kāmūpasaṃhitaṃ vitakkaṃ vitakkesī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要想感官的想要的想法」(but do not think thoughts of sensual desire),并解说PTS版作「不要寻思伴随法之寻」(mā ca dhammūpasaṃhitaṃ vitakkaṃ vitakkesīti)。
「不调御死(MA.198)」,南传作「未被调御的死」(adantamaraṇ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未驯服的死」(a untamed death)。
「已调御行为」(dantakāraṇ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驯服的行为」(behaviour of the tamed)。
「调地(MA.198)」,南传作「已调御阶位」(dantabhūm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驯服的等级」(the grade of the tamed)。
「无明蕴」(avijjākhandhenah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知团」(mass of ignorance)。
「会自然地净信」、「净信的行为」(展现他的信赖),参看《中阿含173经》比对。
「箭羽的打击」(sarapattappahārā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来自其他众生的打击」(blows from other beings)。I.B. Horner英译为「斧头的打击」(blows of hatchet)。按:「箭羽」(sarapatta)与英译的差异颇大,不知是否为根据版本的不同?
「羁束」(upanibandhanā,原意为「结缚;近缚;密接的关系」),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束缚;拘束」(the bindings)。I.B. Horner英译为「绑;束缚」(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