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苏东坡与黄山谷的寓禅词
东坡作南歌子,在嘲弄大通禅师,冷斋夜话云:
东坡守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
这一恶作剧的词,完全是以禅理为内容:
师唱谁家曲?
宗风嗣阿谁?
借君拍板与门槌,
我也逢场作戏,
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
山僧莫眨眉。
却悉弥勒下生迟,
不见老婆三五,
少年时。
解说:
昔有嫂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凭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严,三冬无暖气。”女子举示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这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东坡似用这一老婆公案,隐喻大通禅师这一嗔怒,当为禅门的老婆子所非。
东坡这首南歌子,虽然辩才无碍,但未免予人以胡闹的不良观感,至于下面两阕如梦令,则确实系以词寓禅:
其一
水垢何曾相爱,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
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其二
自净方能净彼,
我自汗流呀气。
寄语澡浴人,
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但洗!
俯为人间一切。
解说:
这是借入浴的俗谛,寓超俗的禅境,水代表洁静,垢代表污浊,在禅的最高境界言,是不分动静和洁垢的。到了这种境界之后,当然是不受污染的“道人”,自然用不着擦背人用力去垢了。
东坡在第二首词中,力勉求道的人,要如入浴的人一样,努力去垢,洗去污垢,而臻圣洁的地步,以便度人悟人。
黄山谷有和东坡赠大通禅师之作,惟所赠之对象不同,其南歌子第二阕云:
万里沧江月,
波清说向谁?
顶门须更下金槌。
只恐风惊草动,
又生疑。
金雁斜汝颊,
青螺浅画眉。
庖丁有底下刀迟。
直要人牛无际,
是休时。
解说:
如果做到了牧牛公案里所说的境界——人牛无迹,那便是大休大歇的时候,便是功位齐泯,入涅般的最后关头了。
下面一阕,是山谷点窜禅人的颂古诗而成,这阕诉衰情云:
一波才动万波随,
蓑衣一钩(钓)丝,
锦鳞正在深处,
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
信还疑,
上钩迟。
水寒江静,
满目青山,
载月明归。
解说:
有段公案:……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
仍以钩鱼比喻求道,“离钩三寸”,是鱼上不上钓的紧要关头,比拟求道的悟与不悟的严重时刻,船子有歌“颂明”此一“鱼”云:
有一鱼佤伟莫哉,
混融包纳信奇哉。
能变化,
吐风雷,
下线何曾钓得来?
审观其歌,鱼乃至道的代表,故可证明;钓鱼即求道也,后人咏这一“钓鱼人”云: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合坡谷的词观之,足证前人不仅以诗寓禅,更以词寓禅,如果不明禅事禅理,坡谷这类词,便不知其命意之所在,更不能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