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6——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教徒或佛法修持者吗?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4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6)——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教徒或佛法修持者吗?

以身、语、意修持菩提心

在领受灌顶后,行者应该每天尝试生起菩提心。不单只是当你见到朋友,而是当你也见到敌人。当你见到敌人时,你应该和他们握手。“我已领受了观音菩萨的灌顶,现在你是我的朋友。我不介意你恨我,但谢谢你帮助我培养菩提心。”你不单只是嘴里说说,但也必须打从心里说。如果你嘴里说得好听,但心里感到烦躁,那是不好的。你应该以身、语、意来进行。

愤怒的显现象征大悲心

为什么有寂静和愤怒本尊?有时我们也许认为愤怒表示带有更多怒气,这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并且有很多概念。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资讯。愤怒的显现表示拥有更多悲心。在一个家庭里,有时孩子很顽皮。妈妈很仁慈,老是好言好语,说尽好话。但如果孩子不听,有时妈妈得打孩子。但这种打不是出自憎恨,而是因为有更多的悲心。那是妈妈唯一的选择。

相同的,“愤怒相”是大悲,而非怒气的象征。如果我们没有适当的说明,金刚乘是很敏感、风险和危险的。因此当你提到寂静尊和愤怒尊时得非常注意。如果你对此有所了解,你将清楚地知道为何有寂静和愤怒的显现。

不同外观,相同本质

寂静相的观音菩萨和愤怒相的金刚手菩萨在外观上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不要以为他们是分开的,有不同的颜色、形态等等。不要如此执着,因为那将成为你修持上的一大障碍。由于众生不同的根器,佛陀别无选择。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转化,让我们实现更多。虽然我们看到不同的外观,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这样的认知是很重要的。否则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要得到觉悟仍然是困难的。

 

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教徒或佛法修持者吗?

你说:“我是佛教徒,是佛法修持者。我相信佛、法、僧。”但你真的认为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法修持者吗?你是以哪一点相信自己?这是很重要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佛法修持者吗?你没如此考虑就只说你是佛教徒。虽然你以“佛教”作为你的身份,但你遗失了“佛教”的含义,却又宣称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法修持者。这是说不过去的。

皈依并不只是一个剪发仪式

有时我们相信通过剪发仪式,我们就成为了佛教徒。今天你到一位上师面前说:“我能通过你皈依佛、法、僧吗?”上师说:“好,没问题。可以。”这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几分钟,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要成为佛教徒的意义,对那位上师或要成为佛教徒的弟子都是如此。过后,你觉得修法中有很多缺点,你也许会认为:“我之前并没有足够的理解。我没有信心。我为什么成为佛教徒?”在你修持时,你犯下很多错误。因此在你经历剪发仪式之前——所谓的皈依戒——你应该先准备好。你必须有决心,并以正确的方向朝向佛教。

 

很久以前,在西藏和印度过去美好的日子,有着真实的系统来允许进行这一类的仪式。在你皈依前,上师会给予关于四圣谛的简单教授。上师会让你思维轮回是什么、为什么你要成为佛教徒、什么是佛教、皈依的好处、皈依的目的、皈依后要修什么、皈依前应该知道些什么等等。过了一段时间,上师会检查你,问到:“你准备好了吗?”你也许会说:“好了。”或者你会说:“还没有。我已经考虑了很多,但我还没准备好。”这样是可以的,至少是好的,你是真正地在成熟你的心识。你是合格的。

我去到所有国家都会提到这点。父母们带他们的婴孩到上师面前受皈依。可怜的婴孩,完全不知情!婴孩看到了剪刀就感到很害怕,但同时他们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父母亲说:“你在15、20年前受了皈依。”孩子心想,“真的吗?实在笨耶。什么开示?剪头发?意义在哪儿?”没有理解,就没有意义。所以父母若如此做,当然是为了和佛、法、僧建立联系,但对成为佛教徒来说,并不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你真的要成为一个真实的佛教修持者,你应该理解谁是佛,佛教是什么,而不只是一个想法,以为佛就像后面那三尊佛像。你以为“这是佛。”那并不是佛,它只是佛的一个象征。至于法,你的概念是它就只是几部课本。而僧呢,你以为就只是几位灵修导师。所以你必须建立起你对佛、法、僧的认识。

佛与众生对比

佛是谁?他是一个完全觉醒者。我们还未觉醒。我们还流浪于轮回梦境中,到处漫游,并没有完全觉醒。佛是完全觉醒的。他引导我们朝向正确的方向。在品质方面,佛和众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佛是觉悟的,意思是他已经实现了他的品质。我们还未实现我们的品质,所以我们是众生。但是每一个众生的内在都拥有这与生俱来的品质。这些品质时时刻刻都在那儿。这是你能如何分辨佛和众生。

众生因为缺乏精进而还未觉醒。我们懒惰,我们有太多的享受和太多的游荡,所以我们还在轮回。佛有较少的享受及游荡,因此他真实的觉醒。通过他的精进和苦干,他开展了他的智慧。因此佛在上面,而我们还在下面,这是不同之处。这不代表我们没有与生俱来的品质。我们有的。这些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因为我们缺乏精进,我们还未开展智慧,所以我们还在轮回中流浪。这是我们的不同。这是很简单的,我们还在睡觉。我们需要醒过来,不要睡得太久。

尊敬佛陀

就如印度大师月乘菩萨所说,尊敬佛并不是弯身鞠躬或念些祈请文。尊敬佛的意思是在你内心深处,你拥有对佛的认知。你必须拥有断除轮回的信心或知识,如何以正确的方向对待法,同时你圆满地活在你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品质中。如果你对这些有所觉知,那你是一个真实的佛法修持者。

我们大家每天念诵经文,看着佛像,购买和收藏佛像,把它们挂在视窗上,或挂在饭厅和厨房的墙上等等。为了什么?这不是佛陀博物院。有时它就只是装饰品。这实在是不好的。我们应该只是有一尊小佛像,那就够了,并不一定要一个庞大的。佛像大小并没什么不同。我们必须要有知识和智慧,这是佛教最重要的一点。

如何有意义的做礼拜?

每当你进入寺院,你看到唐卡和佛像并礼拜三次。这时,你必须觉知到佛已怔得佛果位。“你是多么的美好,向我们指示正确的方向。你是完全觉醒的。你启发了智慧。你鼓励我们开启我们的智慧,成为和你一样。”如此,你的礼拜将是很有意义的。而不是如此要求加持:“我没钱。股票市场下跌了。请保佑我的地、产业、房子。。。”佛也是会困惑的。“什么是股票市场?”佛陀聪明,但他并不知道股票市场是什么,这会令他困惑。

所以如果你做礼拜,“请给予我加持,以开启我的智慧,让我实现心的本性,让我帮助所有众生。就如你为我们所做的,我也会照做。你牺牲你的生命,为我们经历困难,付起责任,我将跟随你。”如果你如此思维,那也没有做礼拜的必要。单只是这么想,佛陀也会对你微笑,你也会得到加持。没有必要每天在房间里关上门祈祷。佛陀连靠近你也不会有兴趣,因为他不喜欢这些玩意儿。

当我们想起佛陀时,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观念,那我们才能得到传承、本尊、护法和一切的加持。

不同显现,诸多方法

如果诸本尊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为什么有些是白色?有些是蓝色?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有太多妄想,单单一种方法行不通。所以佛陀很善巧地显现了不同颜色(蓝、黄)和不同形态(半愤怒、愤怒、寂静)来相对地帮助我们。

相对的来说,这个本尊对医病是很特别的,尤其是瘫痪,及对付在西藏某些有害的众生。然而,别认为这个本尊是位“瘫痪专家”,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他是愤怒莲师的愤怒显现,为的是要医治不同的疾病。

我们多数认为如果要长寿,就找长寿佛;要净除障碍,就找普巴金刚或马哈噶拉。我们认为如果要长寿,我们不应该修马哈噶拉,而是得修长寿佛。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妄念和烦恼情绪。这是件严重的事。我们应该除去这一切。

讨论佛法的重要性

如密勒日巴所说:“如果一位行者心中感到不自在,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讨论佛法来除去这种感受。”密勒日巴说通过讨论,我们能够去除疑惑和不清楚的地方。无论是什么让你不自在,拿不定主意,你可以通过讨论来减低这些想法。因此讨论佛法是很重要的。

佛法的真实意义

佛陀是一位完全觉醒者。藏文是“桑杰”。身为佛法修持者,这表示我们现在在跟随他的指示,也就是法,梵文是“达尔玛”。

法指的是佛陀的教义和指导。要成为一位圆满的修行者-一个在修持的人-我们必须应用佛陀的话/指导/劝导。“法”不单只是在佛桌上摆几本法本,每天向法本礼拜,用丝巾盖着,并点燃浓烈的香,想着:“我花了那么多钱把这些书从店里买回来。”这是说不过去的。法是必须加以应用的,也就是说把法带入你的生活,去品尝、体验、及熟悉它。这才是修持佛法。

“却”(法)在藏文里一般上是指“改正”。你必须自我改正——身、语和意。如果我们的身体进行负面的事,我们尝试以正面行为来改正。如果我们的语进行负面的话,我们应该以正面的语来自我改正。至于负面思想,我们应该把它们转化为正思维。这是“却”。

“却”的意思是改正,也就是我们必须去做。没有人能强迫改正你。法律和条规能逼你做一些事,但是并不能改变你。佛陀对此非常了解,所以他给我们劝告。我们应该自我检验、思维、品尝、实验和改正我们自己,接着转变才能发生。这就是法。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知全解》灌顶开示7——带着正见、正修、正行,时时刻刻修持佛法
下一篇:《一知全解》灌顶开示5——成熟心识,转化将自然发生
 开示
 《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无量心》简要开示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三:正见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5——成熟心识,转化将自然发生
 《修心七要》教授1——修心是佛法最基本的修持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4——没人能读得到你的心,我们应该读我们自己的心、..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2——什么是灌顶?为了了悟心的本性而接受灌顶..
 21度母灌顶开示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修行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秃鹰唱歌[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请问什么是本尊?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师父观为本尊呢?​​[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唐代的诗僧与僧诗(高华平)[栏目:佛教与文学]
 像失五年又回转[栏目:圣像灵异篇]
 一二 阇都干耳学童所问[栏目:经集 五 彼岸道品]
 长安佛教的历史地位(方立天)[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准则[栏目:果煜法师]
 佛教与人生 人生快乐的追求[栏目:竺摩法师]
 所缘境与所知障 5[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