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四分律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原文
 
{返回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2

   法轨被时,景仰斯立。谦恭敛敬,俗礼命章。逊恪摄仪,道宗爰始。岂以形服标异,而得倨慢无知。良由致敬有方,故能清革耳。故《增一》云:“有惭愧二法住世,则相恭敬,是故比丘当勤共学。”
   比时移情淡,礼义云亡。鄙末之小僧,妄参众首。眉寿之大德,奄就下行。以武力为智能,指文华为英彦。如斯冒罔,孰可言哉!故辄略提引,永成明诫。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僧像致敬篇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一节 礼敬的建立
一、实相礼

   就中分二,如题所明。初中分三:一、制相敬意。二、对敬立缘,合不两相。三、立敬仪式。
   初中,《智论》云:“诸佛不以生身为礼敬也,若见法身,是名供养。如佛从忉利天下,须菩提在石窟中观无常空故,为先见佛。莲华色尼宝阶先礼,佛不受之。”

二、礼敬的建立及意义

   所以相敬者,为除慢法故。
   《四分》中,由诸比丘不知大小故,佛诃责已,告言:“汝谓谁应受第一座、第一水、第一食,乃至起迎逆礼拜、恭敬问讯耶?”诸比丘言各不定,或云十二头陀者、大姓、多闻法师、持律、禅师等。佛言:“汝等各各长慢,故作是语。”广说三鸟兽相恭敬法,便说偈言:“其敬长老者,是人能护法,现世有名誉,将来生善道。”教化人民皆随法训:“汝等于我法律中出家,更相恭敬,佛法可得流布。自今已去,听随长幼恭敬礼拜上座,迎逆问讯。”
   《大悲》云:“佛过去时,若见三宝、舍利、塔像、师僧、父母、兄弟、姊妹、耆年、善友、外道、诸仙、沙门、婆罗门等,无不倾侧,谦下礼敬。以是报故,成佛已来,山林、人畜见佛行时,无不倾侧,低头礼拜。”
   《增一》云:“无恭敬心于佛者,当生龙蛇中。以过去从中来今,犹无敬、多睡等。”
   《杂含》云:“告诸比丘,若见四众摄持诸根,长夜安乐等。”

三、礼敬差别

  《智论》云:“外道是他法,故轻佛,来至佛所自坐。白衣如客,故命坐。一切出家五众身心属佛,故立。若得道罗汉如舍利弗等,皆坐。三道以下,并不听坐,以所作未办,结贼未破故。”又云:“释迦牟尼佛无别菩萨僧故,文殊师利、弥勒等入声闻僧中,次第而坐云云。”

第二节 应礼与不应礼
一、辨不应礼

   二、明对缘是非。
   《四分》中有四:“一、不应礼一切白衣及女人。二、前受戒人不应礼后受戒者。三、不礼犯边罪等十三难人、被举、灭摈、应灭摈等。四、不礼一切说非法语者。”
   《宝梁经》云:“若破戒比丘受他持戒者恭敬礼拜,得八轻法:一、作愚癡。二、口瘖瘂。三、颜貌丑陋。四、其面侧戾,见者嗤笑。五、转受女身,作贫穷婢使。六、形体羸瘦,夭损寿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恶名。八、不值佛世。此破戒者,乃至大地无涕唾处。”余如上篇。

二、辨应礼

  二、应礼分二。

   【1.正常礼敬】

   初,无缘合敬。《律》中,小沙弥尼礼大沙弥尼,如是展转乃至如来及塔。余如后说。

   【2.有缘不礼】

   《四分》:“十种非威仪不应礼,大小行、裸身、若剃髪、若说法、嚼杨枝、洗口、若饮、若食、若噉果。”
   《增一》云:“塔中不应礼。”
   《五分》:“相瞋、屏处不得礼。”
   《十诵》:“睡、缝衣、大众中、在路行、病时不得礼。”
   《僧祇》:“泥作、浣衣、洗浴及手足、著一衣时、疾行等,不应礼。”
   《十诵》:“佛塔、声闻塔前,自他不得互礼。”
   《五百问》云:“佛塔前礼比丘,犯堕。”
   《僧祇》:“礼塔、诵经、读经、写经、授经、闇中並不得礼,皆谓别有所敬故也。”

第三节 立敬仪式
一、敬佛塔法

  三、立敬仪式分三。初、敬佛法,二、敬僧法,三、大小致礼法。

   【1.正敬仪式】

   初中,敬佛塔法。若塔庙、支提受用之物,乃至拟造堂殿、床座材石等,已经佛像受用者,纵使风吹雨破,当奉敬之,如形像无異。
   故《四分》中,王以园施佛,佛不受,当令奉僧。何以故?若佛园及园物、房舍、房舍物、衣钵、坐具、针筒,便是塔庙,一切诸天、世人、沙门、魔梵不能受用,应恭敬如塔(若施僧者,我在僧中)。

   ·礼敬功德
   《增一》云:“告诸比丘,礼佛承事有五功德。一者端正,以见佛像发欢喜心。二者好声,由见形像,口自称号南无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三、多财报,由以华香供施故。四、生长者家,由见形已,心无染著,志心礼故。五、命终生天。此即诸佛常法,当如是学。”

   ·礼敬仪式
   《智论》:“礼法有三,一者口礼。二、屈膝,头不至地。三、头至地,是为上礼。”
   《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
   《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肘,以手承足,然后顶礼。后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不相乱也)。”

   ·对境用心
   《智论》云:“若闻诸佛功德,心敬尊重,恭敬赞叹。知一切众生中,德无过上,故言尊也。敬畏之心过于父母、师长、君王,利益重故,故云重也。谦逊畏难,故云恭。推其智德,故云敬。美其功德,为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为叹。”
   又云:“植佛福田者,植谓专心坚著也。随以一善,礼诵、香华等,至佛无尽,由智胜故。”

   ·入塔法
   《毗尼母》:“不得著革屣入塔、绕塔,富罗不得入塔者。彼土诸人,著者皆起慢心,故不听着。寒雪多处,听著靴、富罗。”
   《三千》云:“绕塔法,一、低头视佛。二、不得蹈虫。三、不左右视。四、不唾地。五、不与人语。又当念佛恩大难报,念佛智慧、念佛经戒、念佛功德、念佛精进,乃至泥洹。又念僧恩、师恩、父母恩、同学恩。又念一切人,皆使解脱离苦。又念学慧,除其三毒,求出要道。见塔上草,念手去之,不得捉拔。有不淨,即分除之。若天雨,当脱履塔下,乃上礼佛。”

   ·旋绕法
   《五百问》云:“比丘绕塔,女众随者不得,有优婆塞不犯。”
   《大论》:“如法供养法,必应右绕。”
   《贤愚》:“舍利弗辞佛,膝行绕百匝也。”
   《善见》云:“辞佛法,绕佛三匝,四方作礼而去。合十指爪掌叉手於顶上,却行绝不见如来,更复作礼,迴前而去。”
   《杂含》云:“ 憍陈如久不见佛,后来,便以面掩佛足上致礼。”

   【2.破斥非法】

  二、正明相者。

   ·通斥轻慢之相
   佛像经教,住持灵仪,並是我等所尊敬,则至真齐观。今流俗僧尼多不奉佛法,並愚教网,内无正信,见不高远,致亏大节。或在形像之前更相戏弄,出非法语。举目攘臂,遍指圣仪。或端坐倨傲,情无畏惮。虽见经像,不起迎奉。致令俗人轻笑,损灭正法。
   故《僧祇》中,礼人不得对于佛法。乃至悬施旛盖,不得蹈像,别施梯隥。以此文证,明敬处别。既知多过,弥须大慎。至堂殿塔庙,如履冰临深。覩形像经教,必慑然加敬。此则道俗通知奉法,贤圣达其信心。且如对王臣令长,事亦可会。凡情难任,圣法宜遵。

   ·别斥下床礼佛
   比世中,多有在下床上礼佛者,此全无楷模。敬人尚自被责,敬佛自心在慢。有心存道者,必不行之。余亲问天竺诸僧,诸国无有此法,来此方见。
   又《三千威仪》云:“自在高处,及上座在前,自於后作礼,亦不得座上作礼。”

   【3.相关问题】

  《十诵》:“听持香炉、伎乐在僧佛前行。”
   为和尚传信,得代和尚礼,得对佛加趺坐。
   《僧祇》云:“作乐供佛,有欲心著,即须舍去。俗人请结华,研香供佛者得,余一切不合。”
   《大论》、《持世经》并云:“为众生故,碎身如麻米,又如芥子,令众生恭敬故,得入涅 槃。”
   《僧祇》:“佛生日乃至涅 槃日,为大众说法称扬佛德。”
   《萨婆多》云:“二月八日成佛,亦以此日生。八月八日转*轮,亦以此日取涅 槃。”
   若依《瑞应》等经,多云四月八日生。
   《涅 槃》初云:“二月十五日临涅 槃。”复度十仙,云过三月已入涅 槃。
   《月德太子经》:“八月十五日入灭。”
   此並由众生见闻不同,故时节不等。
   《智论》云:“王舍城十二亿家,舍婆提城九亿家,尚三亿见或闻,由慢业故。佛世犹尔,何况末法转轻,心业最重。”
   《四分》:“云何得知正法久住?”佛言:“若比丘敬佛、法、僧、戒,以是故正法不灭,反上则灭。”

二、敬僧法

  次明敬僧法。

   【1.众徒可礼师】
   若众主是和尚、闍梨,随徒並是弟子者,纵有十人、二十人立奉敬者,亦无有违。传云:佛见僧来便立者,此无正教。

   【2.受忏须师礼】
   若师僧犯僧残已下罪者,必欲行别住。佛制,弟子经理,亦须恭敬礼拜,为僧设礼,非礼弟子(如是例之)。

三、大小设礼法

  次明大小设礼法。

   【1.制敬本意】

   《毗尼母》云:“吾去世后,当依波罗提木叉行法。当各各谦卑行之,除去 憍慢,安心淨法。下座称上座为尊者,上座称下座为慧命。”

   【2.五众相礼】
   《四分》:“五众相礼,如来及塔通礼。初、小沙弥尼礼大沙弥尼、沙弥、式叉、比丘尼、比丘、如来及六塔。二、小沙弥礼大沙弥尼、沙弥,乃至如来及六塔。三、小式叉摩那礼大式叉,乃至如来及四塔。四、小尼礼大尼、比丘、如来三人三塔。五、小比丘礼大比丘及如来二人及塔。”
   《五百问》云:“得礼师塚。”还自问曰:“生时是师,死成枯骨,何由向礼?”答:“佛在世时,应须供养,泥洹已亦是枯骨。师亦如是,须报恩故,得礼塚也。”死屍未葬,义准礼之。
   《四分》:“沙弥当以生年为次第,若生年等者,应以出家年为次第。”
   问:“沙弥得礼大沙弥尼,男女位别,今许礼者?”答:“莫非未具总名,无胜德可彰。又非师摄,但得向礼及以屍塚也。”

   【3.礼敬仪则】
   《四分》:“至上座前,脱革屣,偏袒右肩,合掌,手执两足云‘我和南(义云度我)’而作礼也。”
   《出要仪》云:“和南者,为恭敬也。”
   《声论》云:“槃那寐,此翻为礼。”
   《五分》:“若人多,但别礼师,总礼余人而去。”
   《中含》云:“至俗人家,先坐已,后设礼敬。”
   余广如彼《恭敬经》说。

   【4.约夏分位】
  《毗尼母》云:“从无夏至九夏是下座,十夏至十九夏名中座,二十夏至四十九夏名上座,五十夏已去,一切沙门国王之所尊敬,是耆旧长老。”

   【5.共坐资格】
   《僧祇》:“无岁比丘得共三岁坐,乃至七岁得共十岁坐。若卧床得三人坐,坐床二人坐。长一肘半床,相降三岁,得二人共坐,若减併与上座。若卧床过三肘,得降四岁共坐,若减不得。若大集会床座少,得连床接系,勿令使动,得同坐。若方褥长三肘,得共四岁坐,减者不得。若散敷草地,共坐无罪。”
   《伽论》云:“地敷,得共未受具人坐。”
   《萨婆多》:“长床相接,但令异席、异褥、异毡,令中空绝各异,得与女人坐。”

   【6.受礼慰劳】
  《僧祇》:“受人礼拜,不得如哑羊不语,当相问讯:‘少病少恼安乐不?道路不疲苦’等。共上座语,亦得云慧命。”

第二章 造佛像塔寺法

  二、明造佛像、塔寺法。

第一节 造塔像法

   初明造经像法意者。
   如来出世有二益:一、为现在生身说法。二、未来经像流布,令诸众生於弥勒佛闻法悟解,超升离生。此大意也。

一、造像法

   【1.造像缘起】
   恐后生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图取,如是三反,方乃近真。至于下天,此像垂地来迎。世尊命曰:“汝于来世,广作佛事。”因垂勅云:“我灭度后,造立形像,一一似佛,使见者得法身仪则。乃至幡华供养,皆於来世得念佛三昧,具诸相好。”如是造立是佛像体。(此像中国僧将来汉地,诸国不许,各爱护之,不令出境,王令依本写留之。今后传者,乃至四写。彼本今在杨州长乐寺,亦云龙光瑞像,云云。)
 
   【2.中土造像演变】

   ·前代近真
  今人随情而造,各生奇薄,不追本实,竞封世染。所以中国传像在岭东者,並皆风骨劲壮,仪肃隆重。每发神瑞,光世生善。(如长干瑞像是,阿育王第四女作脚趺铭云,今在京师大发灵相)逮於汉世,髣髴入真。流之晋宋,颇皆近实。並由敬心殷重,意存景仰,准圣模样,故所造灵异。

   ·后世失法
   今随世末,人务情巧。得在福敬,失在法式。但问尺寸短长,不论耳目全具。或争价利钝,计供厚薄。酒肉饷遗,贪婬俗务。身无洁淨,心唯涉利。致使尊像虽树,无复威灵。菩萨立形,譬类婬女之像。金刚显貌,等逾妬妇之仪。
   乃至抄写经卷,唯务贱得。弱笔麁纸,恶匠鄙养。致使前工无敬,自心有慢,彼此通贱,法仪灭矣。
   致令经像训世,为诸信首,反自轻侮,威灵焉在。故致偷盗毁坏,私窃冶铸,焚经受用,多陷罪咎。並由违背世出世法,现在未来受无量苦,皆由失法之所致也。

   【3.结 劝】

   若使道俗存法,造得真仪,鸟兽不敢污践,何況人乎 (近见有贼劫盗瑞像,纔入佛殿,便忽迷闷,莫知所趣。至晓,寺僧怪问,久而方醒,云云)。但能奉圣像仪,佛亦垂形示迹。
   《善见》云:“佛右牙,帝释处。右缺盆骨,师子国中。”
   《增一》:“优填王造栴檀,波斯匿王造紫金,二像各长五尺。”

二、造塔法

  次明造塔法。

   【1.名称说明】
  《杂心》云:“有舍利名塔,无者名支提。”塔,或名塔婆,或云偷婆(此云塚也,亦云方坟),支提云庙(庙者貌也)。

   【2.造塔功德】
  《增一阿含》云:“初起偷婆,补治故寺,并受梵福。云何梵福?如阎浮一洲人功德,不如一转轮王功德。如是西东北天下,乃至四天、六欲、初禅总多,比一梵主功德。此为梵福量,当如是学。”

   【3.恭敬护理】
  《四分》:“若起塔者,应四方、若圆、若八角,以石墼木作已,用黑泥乃至石灰、白土等。应安基四边作阑 楯,安香华著上,听安悬幡盖物。不得上塔上、阑 楯上,护塔神瞋(《大论》,密迹金刚,鬼神道中。又云:执金刚菩萨常执金刚卫护,五分佛、四面五百金刚也)。若有所取,与开。彼安幡盖,不得蹈像上,作余方便梯隥安之。若塔露地,供养具雨渍风飘乌鸟不淨者,作种种舍覆之。地有尘,种种泥泥之。须洗足器安道边,外作墙门安置。若上美饮食,用金宝等器盛之,令白衣伎乐供养。若饮食当与比丘、沙弥、优婆塞,经营塔作者应食。舍利安金宝塔中,若缯绵中。若持行者,若畜生、若头上、肩上担戴。若拂,应用树叶、孔雀尾拂。多有香华罗列基上、阑上、杙上,嚮中绳贯,悬屋簷前。有香泥作手轮像,乃至有余,泥地等。

  【4.造塔处所】 
  《僧祇》:“塔事者,起僧伽蓝时,先规度好地作塔处。其塔不得在南、在西,应在东、在北(中国伽蓝门皆东向,故佛塔庙宇皆向东开,乃至厨厕亦在西南,由彼国东北风多故。神州尚南为正阳,不必依中土法也)。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余如盗戒随相说。

  【5.供养及修治功德】
  《善生经》云:“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智藏,是故智者应当志心勤修,供给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於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繫念,尊重赞叹。若自力作,若劝人作,见作生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当广教众多之人而共作之。既供养已,於己身中莫生轻想,於三宝所亦应如是。凡所供养,不使人作,不为胜他。作时不悔,心不愁恼。合掌赞叹,恭敬尊重。若以一钱、一線、一华、一香、一偈、一礼、一匝、一时,乃至无量宝、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他作。善男子!若能如是志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若涅槃后,等无差别。
   若见塔庙,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若见鸟兽践蹋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淨。暴风水火,人所坏处,亦当自治。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若有尘土,洒扫除拂。若有垢污,以香水洗。
   若作宝塔及作宝像,当以种种幡盖、香华奉上。若无真宝,力不能办。次以土木而造成之。成讫,亦当幡盖、香华、伎乐种种供养。若是塔中草木不淨,鸟兽死屍及其粪秽,萎华臭烂,悉当除去。蛇鼠孔穴,当塞治之。
   铜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银、瑠璃、颇梨等像,常当洗治,任力香涂。随力造作种种璎珞,乃至犹如转轮圣王塔。精舍内当以香涂,若白土涂。作塔像已,当以瑠璃、颇梨、真珠、绫绢、锦綵、铃磬、绳锁而供养之。
   画佛像时,綵中不杂胶乳雞子。应以种种华贯、散华、妙拂、明镜、末香、散香、烧香,种种伎乐歌舞供养,昼夜不绝。不如外道烧酥大麦而供养之,终不以酥涂塔像身,亦不乳洗。
   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藏覆,劝人令治。治具足已,然后显示。见毁坏像,应当志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如是供养,要身自作。自若无力,当为他使,亦劝他人令作助之。
   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应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是二福德等无差别。”

  【6.造毁二报】
  《无垢清信女问经》云:“未知扫佛塔地,有何善报?四相涂治,华香供养,复何福报?禅修梵行,三归五戒,复得何报?”佛告女言:“扫佛地得五福,一、自心清淨,他人见已,亦生淨心。二、为他爱。三、天心欢喜。四、集端正业。五、命终生善道天中。若人信佛,圆轮形涂塔地,散华烧香,如是供养已,彼人命终生弗婆提,富乐自在,后生化乐天。若人信佛,作半月形涂塔,散华香者,生瞿陀尼,后生兜率天。若人信佛,於佛塔边四方涂地,散华烧香,彼终生郁单曰,后生炎摩天。若人信佛,作人面形涂塔,华香供养,所有善根,果报如是。若人入禅,修四梵行,归佛法僧,受持五戒,彼人无量无数善根,福报无穷,后得涅槃。”
   《涅槃》云:“不犯僧佛物,涂扫佛僧地,造像若佛塔,常生欢喜心,皆生不动国。”
   《智论》:“沙弥戒不香涂身,云何供三宝?”答:“以所贵物,随时所须而用供养,或以涂地及壁,并行来坐处等。”
   《十轮》:“若破寺杀害比丘,其人欲终,支节皆疼,多日不语,堕阿鼻狱具受诸苦。”

第二节 造寺法

  二、造寺法。
   有盛德法师造《寺诰》十篇,具明造寺方法, 祇桓图样,随有所造,必准正教。并护持匡众、僧网纲要等,事繁不具,略引宗科造寺一法。

一、依法生善

  谓处所须避讥涉,当离於尼寺及市傍府侧等。佛殿经坊极令清素,僧院厨仓趣得充事。如此,则后无所坏。今时末法造寺,唯有处所,事得受用。亦有用羯磨法者,而限外无仪式表相,令人知者。故 祇桓图中,凡立木石土宇,并有所表,令人天识相,知释门多法。故能影覆邪术,禽兽畏威,仪形隐映,为世钦仰。

二、无法致损

  但历代绵积,秉教陵迟,事存法隐,错举意旨。俗人既不晓法,众僧未解示导。但相倣斆,虚费财物,竞心精妙,力志胜他。房廊台观,务令高显。过彼便止,都不存法。
   又还自腾践,如己庄宅。众僧房堂,诸俗受用。毁坏损辱,情无所愧。屈道承俗,如奴事主。是名寺法灭也(其甚者,打骂众僧种种非法。取要言之,从僧强力抑夺、贷借乞请。乃至停屍僧院,举哀寺内,置塚、澡浴等,並非法也)。

三、引劝俗流

   若改往修来,追法更新,慎敬无犯者,是则护持寺法也(俗人造寺本为求福,作出家之因,得道之缘。唯应礼拜、供养,为法谘请,时时觐问,如法往来,彼此利益,自他无恼,名护持也)。
   故《增一》云:“阿闍世王得信已后,勅国中无令事佛之家赀输迎送。”岂非僧传正法,得信於人乎!

四、因诫道俗

  因即随明,敬护三衣,一切众具並如塔想,尊敬摄持。乃至剃髪染衣,戒体真旨,行来俯仰,整敛威仪。饮食施作,心常念法。忆而奉行者,俗人终不得轻尔陵慢,非法干乱。
   假令世中贤人,内心坚正,外有威仪,犹见敬肃,不敢侮弄(如文侯敬干木,似刘氏重孔明等)。況出世道士,披佛法衣,遊佛行处,威仪庠序,见者生善,谁不尊敬。若有轻笑,皆由自失,故知无不敬也。敬则有仪,岂唯恭摄,冥招利养(田必良美,不求种子而种子自投。道必纯备,不须利养而利养潜托)。

五、结  说

  由此而观,为俗人所薄者,非他咎也。以法灭於身,得使贵贱所见侵陵耳。若能识法护持,人皆宗仰,谁敢侮慢之哉(以道敬贵人者,不得起迎将送,亦不得同床共坐。唯得大坐镇之以道,又亦不应生于憍慢)。

{返回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清净、如法、神圣、庄严——如何做好佛事用品
下一篇: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二章 造佛像塔寺法 第二节 造寺法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二章 造佛像塔寺法 第一节 造塔像法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一节 礼敬的建立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二节 应礼与不应礼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三节 立敬仪式 二、敬僧法..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二章 造佛像塔寺法 第二节 造寺法
 附录:清净、如法、神圣、庄严——如何做好佛事用品
 附录:千姿百态众圣僧——《西园寺五百罗汉精选》后记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三节 立敬仪式 三、大小设礼法..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三节 立敬仪式 一、敬佛塔法..
 附录:《四分律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原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各宗大意—印度佛教史纲[栏目:黄忏华居士]
 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六——忠州破山法系高僧[栏目:道坚法师]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鹤壁妙悟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像牛粪[栏目:禅话禅画]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九九八)[栏目:杂阿含经]
 相应11经 金钵经[栏目:相应部 17.利得恭敬相应]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成实宗 (一)[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修行不被家人、同事、同学、朋友理解,甚至对其有一定的伤害,如何对待?[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同体慈悲(十六)[栏目:阿康仁波切]
 杂阿含经卷第十[栏目:杂阿含经白话译解·张西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