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的伦理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4

慈悲的伦理

◎慈悲是无所求的爱。在有部的圣典中,父母的爱、情就叫做慈心。

◎父母于世间,能生育教导,慈心求利乐,如彼影随身。《本事经》

◎父母于世间,恩深重难报。 除无益制恶,授利劝修善,与妻室资财,慈心常覆护。《本事经》

◎《法华经》把佛的慈悲比拟为父母的爱。 经中,世尊说:「我亦如是,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佛教的修行者,对一切众生必须持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情。这是原始佛法以来,所说的教义,而大乘佛教又再加以特别强调。

◎《法华经》教人「慈念众生犹如赤子」。

◎有一个粗野看来凶恶的人,问身边的人说:「你有儿女吗?」那人回答说:「一个也没有。」于是他说:「那就无从知道哀怜之心。没有温暖的心是很可怕的事,有了儿女,才能了解心情辛酸苦辣。」《徒然草》

◎龙树菩萨说:「所谓大慈大悲心,于众生如父母儿子己身想。何以故?父母儿子己身自然生爱,非推而生爱也。菩萨善修大悲心故,于一切众生乃至怨雠同意爱念,是大悲果报。利益之具都无所惜,于内外所有尽与众生。」《大智度论》

◎对子女慈悲是父母之道,对父母行孝是子女之道。《盘珪禅师语录》

◎东西不辨的孩提,培育令其长智慧,又会听闻佛法,了知不生佛心。此乃父母大慈悲,尊敬父母即是孝行。《盘珪禅师语录》

◎家庭是实现慈悲最基本的人伦组织。在人性爱当中,以父母的爱最接近于慈悲。

◎纵然是在家男女,无慈悲心者,则非人伦。

◎慈字就是拔苦之心,悲字就是与乐之心。佛心为众拔苦与乐,是慈悲之心。慈悲是其他各种美德的根本。

◎原始佛教,对大众关怀其身体,更注重的是其精神。例如恶魔对修行中的世尊说怜愍的话,劝他放弃辛苦修行。但这不是真正的慈悲;身体受苦也要修行,为大众说教,才是真慈悲。

◎大乘佛教也认为,为众生说法是很大的慈悲行。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云:「愿以大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轮。」

◎慈悲行或利他行,都首先表现于劳动自己身体,努力去改良别人的物质条件。

◎只为自己求出离的人,是小乘心,虽修无量善根,自己犹不成佛,何况是度他人。

◎救苦救难比教团的经营更为优先。既成佛弟子,学佛之徒,不可有无慈之心,见一切众生而无怜悯之心,非佛弟子。

◎忘记自己,而起利益众生之心,则大悲熏于内,与佛心冥合;虽然不为自己修善根,无边善根却自然圆备;不为自己求佛道,佛道却快速成熟。

◎发菩提心的人,有智增、悲增之差别。立誓度尽一切众生之后,方成佛道,是悲增菩萨;我身先成佛道,后度众生,是智增。

◎法缘慈悲是通达缘生诸法,无论有情非情皆如幻化,起如幻慈悲,说如幻法门,济度如幻众生。这是大乘菩萨的慈悲。

◎从某种角度看,佛典或许可以说,全部都是在谈慈悲精神。

◎诸如来所说,要言之,法就是不伤害。

◎自他之心重、恨人、行为下贱,是慈悲少的缘故。把一切纳入慈悲门,就不会有争斗。

◎以忍克服了嘲笑者,以祝福克服了心怀敌意者,以真实克服了中伤者,以慈心克服了加害者。

◎见他之非,思之为恶,欲以慈悲化之,则须设法使其不致生气,再从旁劝说。《正法眼藏随闻记》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悲心就像甘露
下一篇:慈悲的哲学
 菩萨学处
 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
 生命的觉醒
 聪明过生活
 慈悲心就像甘露
 慈悲的伦理
 如法供养 无上功德
 慈悲的导引
 菩萨的财富
 戒杀放生文选录 宋慈云忏主遵式《诫酒肉慈慧法门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Gain Mastery Over the Mind[栏目:S.N. Goenka]
 什么是僧俗四众?[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空灵的艺术境界[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代审视(荆三隆)[栏目:佛教与伦理]
 和谐社会 女德为要(陈松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一部 第四章 培养信心[栏目:西藏医心术]
 如何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与内容?[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佛陀的启示 第二章 四圣谛[栏目:罗侯罗·化普乐法师]
 多元文化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74.五台山大佛会 Joining the Great Buddha Assembly on Wu ..[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