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0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0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八0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城神偈颂第七首:
 
  【如来往修众福海,清净广大无边际,福德幢光于此门,观察了悟心欣庆。】
 
  这一首是盛福威光主城神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观察一切众生令修广大福德海」,从这个法门成无上道的。修福世出世法都重视,所以到究竟圆满的果地我们称赞诸佛如来为二足尊。这个二就是两个,足是圆满。二是哪两桩?一个是福德圆满,一个是智慧圆满。这两种到究竟圆满,这是如来的果位。我们在念三皈的时候,常念「皈依佛,二足尊」,所以不可以说学佛不重视修福,这是错误的。佛教人福慧双修,把福放在前面,世间人重视福报,佛也不例外。但是佛不说福报,说福德,这个名称不能够听错了。福要有德,这是真正的福,称性的、自性本具的福德;福德现前,福报还用得着说?有福报未必有福德,有福德必定具足福报。
 
  什么叫福德?修福与德相应。修福一定要与道德相应,如果与道德不相应,那个福就是我们讲的三界有漏的福报。决定有报,就是说你有这个福报的受用,但是你在哪一道,你得的是什么身,那就不一定。如果是修的福德,你的果报这个福报决定不在三恶道。最小的是人间福报,它有德,它跟道德相应。在此地我们不怕麻烦,不怕多说,世尊为我们说法,一桩事情说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嫌多,这真正是大慈大悲。为什么?前面说的有一些众生没有听到,今天来的有一些众生初来的,前头没有听到,如果要不说,对不起他们;还有前面虽然听了好几遍,印象不够深刻,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提不起来,熏习的力量不够。这时怎么办?佛不厌其烦的重说,了不起!这才叫做大慈大悲,这才叫做「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诸佛如来的恩德,我们从这个地方体现,佛对众生对我们恩德之大,在这个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人。父母都不能比,父母的恩德一世,佛给我们的恩德生生世世。无论我们在哪一道,佛都关怀,都不离开我们、都不舍弃我们,这个恩德大了。我们总要能够体会得,总要能知道,知恩你才会报恩。怎样报佛恩?依教修行。不能依教修行,不知道报佛恩。佛的恩德怎样报得圆满?自己也成佛,也像佛一样广度众生,这才真正叫报佛恩。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发心尽虚空、遍法界广度众生,为什么?报佛恩。报他前面教他的那尊佛。所以佛度众生永远没有止尽的,永远没有休息的,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首偈子里面讲到修德,显发性德。我们自性本具无量无边的福德,大经里面常讲的相好。通常因为自性里面的功德无量无边说不尽,佛略举三桩常常讲的,第一个是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第二个,自性本具无量的德能,这个德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能力。智慧无所不知,能力无所不能,没有一样他不会。第三相好,福德偏重在相好,依正庄严。正报讲的是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在经上常常念到的;用现在话说,相好是身体好,金刚不坏身。佛从凡夫修行证果的,『往修众福海』,「众」是众多,无量无边的福,相好。这桩事情我们可以在经里面看到,那是世尊刻意为我们显示的,告诉我们相好的重要。他说菩萨修行功德圆满的时候,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得大圆满,智慧圆满了,德能圆满了,相好圆满了。佛还讲,菩萨要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就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还要特别去修相好,种善因得善果,用多少时间?一百劫,一百劫的时间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还要特地去修。
 
  这个问题一定会引起一些同学们的怀疑:证到究竟佛果,一切都得大圆满,相好也圆满了,何必要刻意修?没错,这是讲的究竟佛果。如果不是究竟佛果;天台家讲四种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圆教佛才得大圆满。前面三种佛,没有证得究竟圆满;换句话说,他们要示现佛身,藏教佛可以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身,那就要修了。通教佛也得要修。别教佛说实在话,别教究竟圆满的佛在圆教里面是二行位的菩萨。别教的初地等于圆教初住,别教的十地法云地等于圆教十住菩萨;十地上面是等觉,等觉等于圆教初行位的菩萨,所以别教妙觉位佛果,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他要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要不要修?还是要修。我们想象得到,他去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肯定比通教、藏教的时间要短,这个相好特别殊胜。圆教究竟果位那就不必说,那都圆满了。所以经上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在我们一般想象当中肯定是藏教佛,他要用这么长的时间。
 
  这是说明相好重要。佛这样重视相好,我们要能体会到这里面的密意。这个密不是秘密,是深密,要懂得佛很深的意思。什么意思?用现在话来讲,商业里头讲的话,「广告、招牌、包装」,相好就是这些东西。佛法再好,没有好的招牌、没有好的广告、没有好的包装,几个人认识你?为什么今天这个邪教相信的人这么多,正法没有人相信?我们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这里?邪教懂得包装、懂得做广告,懂得立一个好的招牌形像,把所有一切众生都引到他那里去了。我们看看我们佛门的形像,人家一看佛的弟子出家在家,真的我们的形像比不上人。这个身体就是招牌、就是广告,看到我们这个样子人家摇头,谁还愿意进佛门?
 
  所以我们要看,过去释迦牟尼佛在世,佛的相好光明,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阿难尊者的出家,那个因缘在《楞严经》上,阿难为什么出家?看到大哥成佛之后相貌太好了,他心里想这个相貌不是父母所生的,是他修成的,他也想得相好才出家。他是被佛的招牌包装动了心,接引入佛门的。所以佛刻意修相好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接引众生。但是这是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积功累德必然的果报,种善因哪有不得善果的道理?《十善业道经》佛一开端就给我们讲,不杀生得健康长寿。不盗得大富,我们想健康长寿,想得大富,你要懂得怎么修法!不淫就得相好,相好光明是从这里得来的。每一个善因,有一个善的果报。不饮酒得大智慧;不妄语得大信,你到任何地方你说话别人都相信你,别人不会怀疑你。造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持戒就是修福报。
 
  所以佛劝导我们,我们怎样把佛的招牌树立起来,怎样把形象建好?用商业的话来说,我们如何做好广告包装,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切的表现。人家首先看你的面貌,你学佛了,面貌没有转过来,你修行没有功夫;体质没有转过来,体弱多病,面貌无光;身上穿的衣服骯脏邋遢,不修边幅,你在这个社会上谁瞧得起你?佛虽然好,我们这个招牌就把佛贬低了,我们本身就造罪业了,我们砸了佛的招牌,我们自己破坏了佛的形象。这个罪过就很重,为什么?让许多人跟我们一接触不敢学佛。什么时候我们真的如法修学,做出最好的佛教形象,人家看到我们欢喜羡慕,就动了念头想学,我们就成功了。这是福报接引众生。
 
  真干,财宝尽虚空、遍法界,你要真修!我自己命里头没有福、没有财,众生的福报大,诸佛菩萨的福报大。我今天发心舍己为人,我不为自己,我把我这个身体奉献出来为众生服务,为诸佛菩萨服务。就像家里一个佣人一样,我是众生的佣人,是佛菩萨的佣人。主人常常还要给我们一些零用钱,我衣食住行生活还有什么顾虑的?我们今天主人是谁?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九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不错,是有一些贫穷的,自顾不暇,但是有福报的多过这些贫穷的,怎么会没有福报?何况所有一切的建立、建树都需要用钱,钱是从一切众生来的、一切诸佛菩萨那里来的,不要操一点点心,不要去求人,不要去化缘,求人化缘就把佛的招牌砸掉了。佛是人间天上世出世间福报最圆满的;最圆满的,我们做他的学生,就是我刚才比喻,我们做他的佣人,我们还到外面去化小缘、去求人?我们的老板、我们的主人面子往哪里放?要懂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示现寿量是一百岁,八十岁他老人家走了。这里头有特别的因缘。当然魔王祈请,求他入般涅槃,佛答应他了,佛不妄语,兑现了。佛在经上说,他后面二十年的福报给后世,一直到法灭尽这一万二千年当中,出家的弟子享用不尽。我们出家是享他老人家的福报,我们要相信。经上又说,佛的白毫毫光里面有圆满的智慧福德,其中有一分毫光供养后世的弟子。不但出家弟子我们沾佛的光,在家弟子也不例外,只要如理如法依教奉行,物质生活不会缺乏。出家的学生必定得到供养,在家的学生总得要经营维持生计的事业,你不能不经营,经营是缘,只要有这个缘,佛力就加持得上。
 
  譬如你做生意,无论你做什么生意,你一定会赚钱,你的生活决定不会有顾虑。记住,如理如法的修行,你才能得到佛力加持。我们要信佛,不要信人,哪个人说是「我怎样来支持你、帮助你」,不可靠。为什么?变化很大,今天答应你的,明天未必肯给你。这些事情古今中外都有,常事,平常事。就是这个施主把钱供养给你了,你要没有福分,依然会丢掉。佛在经上讲,财为五家共有,自己想怎么保,保不住。一定要懂得为众生修福,点点滴滴每一块钱都要用在利益众生分上,这就正确了。如果不是利益众生,一分钱一块钱都要知道珍惜,惜福!不能够糟蹋福报,佛门里头当用要用,不当用要节俭,要知道惜福。
 
  如来往昔修的福,福里面我们现在讲项目无量无边,用海作比喻。『清净广大无边际』,这一句就是德,你修福与德相应;前面跟诸位说,与道德相应。道是什么?天然的秩序、天然的规律,就是法性的性德。性德不是紊乱的,性德不是染污的,性德是清净的,性德是广大的,性德是没有边际的。哪些是性德本具天然的秩序?不是人为的、不是人想象的、不是人制定的就是属于自然的。古圣先贤为我们讲的伦常大道,这自然的。儒家把它归纳为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人伦,这是自然的,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学说。自然之道,大道,这是自性里头本具的。你要违反了,那就是悖逆大道。这个道理很深,我们在此地不能够细说。
 
  家庭里头有伦理,事业里头有伦理,譬如说你开个公司,你当老板的就是君、就是父,你下面的员工就是臣、就是子;员工与员工之间,就是兄弟,就是朋友,你这个公司行号里头有伦常大道。一个国家它也是个组织,国家领导人是君是父,他下面这些干部就是臣、就是子,臣子;大臣与大臣之间,就是兄弟,就是朋友,哪个地方能够离开这个原则?出家在一个寺院庵堂也不例外,我们这个地方是个很小的道场,「佛陀教育协会」,会长就是君、就是父,这里面一些干部就是臣、就是子,还包括许多义工。干部与干部之间、义工与义工之间、义工与干部之间,就是兄弟、就是朋友,怎么能脱离这个道理?这是自然的道理,世出世间法统统没有例外的。你懂得这些关系,你把这些关系处得很好,就是你是什么地位,你在你地位上把你自己的本分做好,这叫行道,行天道。就是佛法里面讲的「称性起修」,称性就这个意思。不违背,完全与性德相应,就叫称性,这就是行道。
 
  行道有得于心,心觉悟了,明白宇宙人生的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讲这个人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有得于心。我们今天用最简单的方法,提出来贡献给诸位同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身体相好光明,你的色相端严,身体健康长寿,容光焕发,有得于身。行道有得于行,我们的行为表现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都从行道当中得来的,叫道德。道德必定是清净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没有丝毫自私自利,清净心现前了。广大就是平等心,不平等就有界限,有界限那怎么能广大?平等是把所有界限都放下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族与族之间的界限、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界限,再扩大人与九法界众生的界限,把这些界限放下了,平等周遍法界。上与十方诸佛平等,下与阿鼻地狱众生平等。这是真正的广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叫「无边际」,这真正是大福德。
 
  为什么?量大福大,中国人常说的。心量小哪里会有大福德?唯有心量大的人,才真正修大福报。修大福德的人,甚至于他什么事也没有做,好象一分钱的供养他也没有修,他的心量确实周遍法界,他的真诚心周遍法界,清净心周遍法界,平等心周遍法界,正觉心周遍法界,慈悲心周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得到他的利益。哪在乎修什么财物上的供养?他那个修行是真供养,《普贤菩萨行愿品》说得很清楚,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不如法供养;法供养普贤菩萨说了七条,第一条「如教修行供养」,十法界众生都得利益,得到你如教修行的供养。这个福报无量无边,一般人哪里晓得?佛法之妙,妙不可言,佛法之殊胜,无与伦比。我们在这部《华严经》里所学的、所得的,实在讲太丰盛了。
 
  『福德幢光于此门』,盛福威光主城神他得到了。『观察了悟心欣庆』,他观察,他明了,他悟入了。所以他那个法门里面的话,我们终于搞清楚、搞明白了,他真的是「普观察一切众生令修广大福德海」,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令一切众生修广大福德海。好象我们没有沾到这个福德的边,我们没有享受到。我们没有沾光、没有能享受到,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恶缘,自作障碍。何以九法界众生都得到他的恩惠?惠就是布施供养,为什么我们得不到?菩萨所修的清净平等,我们是自作障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第八首:
 
  【众生愚迷诸有中,如世生盲卒无睹,佛为利益兴于世,清净光神入此门。】
 
  这是净光明身主城神他的赞颂,他的报告。他所学的法门是「开悟一切愚暗众生」。主城神是一切众生最重要的护法神,他要护我们的法城、护我们的心城。要真正讲到护法,护众生心,就是要护众生的真心。真心本善,《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护法神要护我们的真心本善。我们现在真心迷失了,把本善转变成本恶,这个事情可麻烦了。诸位要晓得,本恶是习性,不是本性。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这两个人所讲的善恶是相对的,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三字经》上头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是第一义不是第二义。所以孟子、荀子是贤人,孔老夫子是圣人,圣人讲的话的确是高一等。在我们佛教里面圣人是佛,贤人是菩萨。所以孟夫子跟荀子讲的都是习性,就是《三字经》底下一句「性相近,习相远」。习性里头善恶就分得远,距离就远,善恶就相对。
 
  在护法里面无论是护法是护心,一定要知道『众生愚迷诸有中』,众生迷在哪里?迷在三有,「诸有」是讲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欲界有的是什么?五欲六尘。我们今天一切众生迷在这里头,迷在财色名食睡里头,迷在名闻利养里头。「愚迷」,心迷身愚,六根愚钝,在这里面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底下比喻说:『如世生盲卒无睹』,「生盲」是什么?就好象世间这个小孩很不幸,生下来眼睛就瞎,叫做生盲;世间形形色色,他一生当中永远都没有见过,生盲。如果不是生盲,他眼睛是受伤或是生病瞎掉的,他在没有生病之前、没有受伤之前,外面东西他看得清清楚楚,别人跟他讲什么,他会有印象,他能体会、他能懂;如果生下来就瞎眼,你跟他讲什么他都不懂,他都不知道。众生愚迷到这种程度!因此护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方法?帮助他开悟,破迷开悟,是护法第一桩大事。破迷开悟,头一个要破自己的迷,要开自己的悟,然后才能帮助一切愚迷众生。自己不能开悟,怎么能帮助别人?
 
 
 
  主城神偈颂第八首:
 
  【众生愚迷诸有中,如世生盲卒无睹,佛为利益兴于世,清净光神入此门。】
 
  第三句『佛为利益兴于世』,也就是说佛出现在世间,《法华经》上讲得好,「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是为这一桩事情来的。佛对众生就是开示,开是开启,是为他说法,讲经说法;示是指示,包括为众生示现。众生听了佛的开导,见到佛的示范,心里头就有觉悟,悟了以后他真干。这个真干就是入了,把他所悟得的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完全把它做到,这叫入了。这个众生他的生活、他的行持跟佛没有两样,渐渐就入佛境界了。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到世间,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示现在哪个行业、从事哪一种工作,事相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他有一个不变的东西,你去观察,那是什么?为众生做好样子,真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人是再来人,这个就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我们现在是个普通人,我们如果下定决心向佛菩萨学习,以佛菩萨做我们榜样、做我们的标准,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个效果就不可思议。一般讲转凡成圣,本来我是个凡夫,我能够转变成圣人,能不能转?转得成转不成,都在自己一念之间。你这一念果然有信、有愿、有行,肯定成功。我们常说,转业力为愿力就是乘愿再来,要不要到西方佛国去打个转?不需要。果然把这部《无量寿经》做到,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把阿弥陀佛在经中所说度众生的大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兑现、落实,这已经就是弥陀的化身。不是弥陀的应身,是弥陀的化身。将来往生还操什么心?不必起心动念,决定往生佛国。为什么?你的心是阿弥陀佛的心,你的愿是阿弥陀佛的愿,你的行是阿弥陀佛的行,你跟阿弥陀佛完全合而为一,你不往生极乐世界,你到哪里去?所以佛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出兴于世,我们今天明白了,一定要效法佛陀,佛陀如何利益一切众生,我统统要学到,统统要学会。『清净光神』他做到了,净光明身主城神是我们的好榜样,应当要向他看齐,向他学习。第九首:
 
  【如来自在无有边,如云普遍于世间,乃至现梦令调伏,此是香幢所观见。】
 
  香幢庄严髻主城神,他修学的法门是「破一切烦恼臭气,出生一切智性香气」,他从这个地方成无上道。这个法门我们换句话说,就是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自私自利为大公无私,他能做一个转变,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偈颂里面有很好的教导,『如来自在无有边』,如来是讲我们的自性,性体没有边际;性相是什么?「唯心所现」的是相,「唯识所变」是自性的作用。顺着自性起的作用,就是四圣一真;迷了自性所起的作用,就是六道三途。自性的体、相、作用,都是自在无有边际的。
 
  『如云普遍于世间』,「云」这个字在经典里面用得非常多,它是表法的,表宇宙万有的实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表这个的。诸法实相,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就像云一样。云,我们在远方看它有,我们在远方看到天空当中的云彩,有;我们坐飞机飞上去,没有。所以它代表事实真相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表这个意思。「遍于世间」,我们自性性体、性相、性的作用,周遍虚空法界。「世」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间」是讲空间,四方四维上下,现在讲时空,时空是没有边际的。何况此地这个世间,包括今天科学家所讲多维次的空间,尽虚空、遍法界,自性体、相、作用无不周遍。诸佛菩萨他们觉悟了,以自性的德用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转烦恼为智性,就是长行里面的比喻,转「臭气为香气」。
 
  『乃至现梦令调伏』,这是说明「普遍于世间」的一个事实。应以梦中得度者,佛菩萨示现在他的梦中,为他讲经说法,他梦醒之后就得度,他就觉悟了。有没有这个事情?有,自古至今都有。确实有一些同学,当然是少数,他是在梦中见佛,闻佛说法,他来皈依,他来信佛、学佛,他的缘是从这里来的。我过去在美国遇到过,黄念祖老居士在中国也遇到过,有些学生跟他在没有见面之前梦到他,为他讲经说法,以后遇到了,拜他做老师。他叙述他的因缘,有!我有一年在旧金山,有一个同学来找我,这个同学倒不是我初次认识他,很久就认识他了,他也常常听我讲经。他说有一次他做梦,他生病,病了很久,梦到我给他治病,第二天早晨醒过来之后,他的病果然好了。我在旧金山讲经的时候他来看我,来感谢我,真有这些事情!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汉武帝的故事,汉武帝他是想试验。汉武帝的时候佛教并没有正式传到中国来,佛教传到中国来还在后一代,汉明帝,佛教才传到中国来。他试验那个圆梦的,古时候有圆梦的,就是你作梦,你向他请教这个梦是什么样的感应,他给你解说。汉武帝假装并不是真正作梦,他告诉那个圆梦的人,他说:「我梦见宫殿上有两片瓦变成鸳鸯飞走了,这是什么预兆?」问他是什么预兆。其实他没有做这个梦,他是来测验圆梦的这个人,你到底有多大本事?那个圆梦的人就跟他讲,他说:「这个预兆,主宫中一定有暴死者。」就是突然死掉的。汉武帝笑笑:「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不是真的。」话还没有说完,太监就来报告皇帝,有两个宫女打架相杀,两个宫女打架打得很激烈。汉武帝就说:「我实在没有做这个梦,怎么会有这个预兆?」跟那个圆梦人讲的没错,就问这个圆梦的人。圆梦的人跟汉武帝说:「梦是神游。」我们一般讲作梦的时候是自己的灵魂它在活动,身体虽然没有活动,我们灵魂出窍,灵魂离开你的身体它在活动,这个说法大家比较好懂一点。圆梦的说:「陛下,你心里想说,这就是梦,不必真的作梦,你心里打妄想就是在作梦。」所以它有这个气分在,那个预兆它就现前。这是汉武帝历史上记载有这么一段故事。
 
  这一桩事情用佛法来解释并不难懂,佛法中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试验那个圆梦的人,你动了这个念头,你在打妄语骗他说梦中什么样的境界,确确实实圆梦的人说得不错,你已经在作梦了,它就有预兆。由此可信,我们的心为什么不天天去想善法?何必去胡思乱想?不要想是非人我,不要去想名闻利养,想什么最好?想阿弥陀佛最好。甚至于研究经教我都放下了,为什么?我们眼看这个世界没有法子避免灾难,灾难来了,我们怎么办?如果是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好,只有一个办法,一天昼夜去想阿弥陀佛。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我们那个办法,我们把善法换成阿弥陀佛,昼夜常念阿弥陀佛,思惟阿弥陀佛,观察阿弥陀佛,不容毫分杂念间杂,你决定成功了。
 
  多久能成功?功夫用得真正得力,《阿弥陀经》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你就成功了,真做到!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一个杂念夹杂。还有少许杂念间杂,但是你的意志精神真的是集中,一般讲三年,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一些念佛人,三年成功的、往生的很多很多。曾经有一些同学问我,不只一个,他说:很奇怪我们看传记,念佛三年就往生,难道三年他的寿命就到了吗?寿命不到他怎么往生?这个问题来问我,我想想,绝对不是三年寿命就到了,偶尔一两个人可能,那么多人三年念佛都能往生,那就不是三年他寿命到了,而是什么?三年他念佛念到功夫得力,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他自在往生。后面那个寿命他可以不要了,他给大家做一个示范,现身说法,那个往生的种种瑞相就度很多众生。这样讲才讲得比较圆满,能讲得通。
 
  《大智度论》里面讲到我们作梦原因,它说大约有五种:第一种热气多,会梦到火,这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冷气多会梦到水;风气多,就梦到在空中飞行,这个境界确实是有;第四种见闻多也能入梦,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想的东西想太多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的神识还继续在想,显现出梦境;第五种是天神与梦,就是鬼神托梦,这个事情常有,我听说很多。经典里佛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我们可以做参考。在中国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他们的笔记,文字记录下来的都是可靠的,决定不是寓言,不是他在那里编故事,很多。我过去读的几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的,这些记载都很多,我们不能不信。这是显示出佛菩萨的善巧方便。你的缘成熟了,用别的方法来帮助你觉悟,你不能接受,梦中来。有时候你做同样的梦,很短的期间,一个星期你做三次同样的梦,你一定会感到非常讶异,你会注意到梦中告诉你有些什么事情要发生,预兆!这都是鬼神、佛菩萨跟你有特别的缘分,用这些方法来暗示你、帮助你。
 
  『此是香幢所观见』,香幢菩萨他看到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常常用这种方法帮助众生,他也学会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方法无量无边,所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要正确的体会,是不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统统要学?不是的,那你把这句话的意思错解了。无量无边那些法门你要学,学到哪一辈子才能学完成?永远没有成就的希望。只要你在法门里学一个就行,一门通,无量无边的法门都通了;一门得到,无量无边的法门你全都得到了,这是正确的。为什么?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无量无边的法门都称性,它究竟圆满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你从一个法门明心见性,所有的法门都明心见性,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华严经》上说得更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在学其中的一门,不是统统都学。你要把这个话搞错了,说话的人没有说错,你把他的意思会错了。所以古大德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要照着文字上以为就是这个讲法,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错会了。法门无量,无量法门里面你去选择一种,适合你根性的,你欢喜的、你可以接受的,就是你的程度能够接受得了,你修学这个法门对你现前生活环境工作很方便,没有困难、没有障碍,这就是契你的机,你修学这个法门一定很容易成就。
 
  释迦牟尼佛为末法时期,特别为我们现代社会众生选择净土法门,你们想想看,净土法门是不是适合我们现代人的根性?现在的时代走向工业、工商业,走上高科技,每一个人无论是生活的压力、精神的压力都非常沉重,工作分秒必争,没有时间来研究经教。所以佛介绍我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的经教最少,净宗所依的经论是五经一论。佛自己给我们介绍的只有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就这三部。其他三种是后人加的,《往生论》是天亲菩萨的,天亲菩萨念佛往生他的报告,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普贤行愿品》是魏默深居士加的,咸丰年间人,慈禧太后同一个时代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这里面称为五经,是印光法师他老人家加上去的,所以是五经。
 
  我们现在读的五经,五经的来源要清楚、要明了。分量不多,五经合印在一起也是薄薄的一小册,净土宗所依的经论全部在里头,对我们现代的人太方便了。比起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需要读的这些经典,大幅度的减少了,对我们现代人方便。如果你实在繁忙,这五经一论也没有办法接受,太多了,祖师教给我们,这六门东西随便选一样就行,不必要六样都学。最简单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二百四十四个字,你要是终身受持,你也肯定往生。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真是大开方便之门,只要我们一心一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第十首:
 
  【众生痴暗如盲瞽,种种障盖所缠覆,佛光照彻普令开,如是宝峰之所入。】
 
  这是宝峰光目主城神,他的赞颂。他所学的法门是「能以大光明破一切众生障碍山解脱门」。清凉大师告诉我们,「障碍山」就是「二障五盖,重叠如山」,这是我们生死凡夫没有办法修行证果真正原因的所在,这个障碍不能突破。这个障碍是什么?烦恼习气。二障是烦恼障跟所知障。五盖是属于烦恼障,佛教我们破烦恼障从这个地方下手。盖是什么?把我们本性盖住,这个盖就是障碍的意思,使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哪是我们的性德?孝养父母是我们的性德,奉事师长是我们的性德,十善业道是我们的性德,四摄六度是我们的性德,十大愿王是我们的性德。我们想修,修不成功,原因在哪里?这五种东西麻烦了,你要是把这五种障碍去掉,这些法门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
 
  这五种障碍称为「五盖」,头一个,贪欲。能不能把贪欲放下,对世法、对佛法都不可以有贪欲。第二瞋恚,凡夫大概是顺境善缘就生起贪欲,逆境恶缘就生瞋恚,这都是严重的障碍,使我们功夫不得力。第三种睡眠、昏沉,提不起精神,我们道业没有法子精进。第四种叫做掉悔,掉是掉举,心里头静不下来。确实有不少人,一天到晚妄念纷飞,诵经也好、念佛也好、坐禅也好,止不住妄念。悔是后悔,许许多多好的机缘空过了,没有能够把它掌握住,生后悔的心。后悔怎么样?还是不能去做。第五种疑惑,对佛菩萨有疑惑,「释迦牟尼佛真有这个人吗?观世音菩萨到底是谁?」对于经典疑惑,对于善知识疑惑。这种疑惑不是外人,学佛多年,在修学过程当中没有感应,疑惑自然生起来了。自己求的愿都不能现前,「佛菩萨不灵」。
 
  我在早年讲经的时候,在台北西门町法华寺讲过一两年的时间,每一个星期讲一二次。我记得广钦老和尚曾经在那个时候听我讲《地藏经》,我跟他有这么一点缘分。年轻的法师,有一位德融法师听我讲《地藏经》听了很多次。有一天他来跟我说:「净空法师,你在经上讲的这些感应道交,有求必应,我看这个话有问题。」我说:「有什么问题?经上讲的。」他说:「我很难相信。」我说:为什么?「我天天拜佛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求不到,有求必应我很怀疑。」我就问他:「你道场住多少众?」他说:「只有我一个人」,我就晓得,他住小茅篷的,「你一个人要电冰箱干什么?你这个求是非分的希求,你这个希求是增长贪心的,佛菩萨不会帮你这个忙,不会帮你增长贪心,你要懂得。」
 
  我说我学佛这么多年,真的有求必应,没有一次空过的。我求什么?我发心讲经,我求的是参考书。古大德这些注解,我求这个,佛菩萨大慈大悲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我相信,一点都不怀疑。我求这些参考书,只有一部时间最长,半年我才得到;求其他的,总不会超过三个月,有时候发现了,有时候别人送来给我,真的有求必应。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楞严经》,那个时候手头上没有参考资料,在台湾只有两种,一种是圆瑛法师的讲义,另外一种是《楞严经直指》,就这两种。但是我知道许许多多古大德的好东西,那个时候我没有到香港来,知道香港有一个「佛经流通处」,智开法师主持,我写信求他老人家帮助,有这些参考资料的时候请他帮忙给我搜集,我向他买。
 
  智开法师帮我很大的忙。我第一部求的就是清凉大师《华严经疏钞》,他寄了一部给我,以后他这个帮忙太大。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清苦,刚刚出家没有人供养,我要的这些书,他对我有信心,他预先寄给我,告诉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把钱寄给他。我得这个方便太大了,所以前面几乎二十年,我讲经所用的参考书籍都是智开法师帮助我的。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来讲经,第一个我就拜访他,一见面才晓得我们年龄差不多,不是我想象当中的老法师,非常非常感激。
 
  这是『佛光照彻普令开』,佛为众生说法,劝导众生一定要除五盖才能够破烦恼、所知二障,你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修行菩提道中才能够一帆风顺。今天我们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一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七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0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六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九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五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六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一八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活禅修习六法(法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栏目:白云禅师]
 布施的要诀[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