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省思智语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7

省思智语

◎努力培养良善的心地与睿智的行为,而不要轻易与人辩论,良善的心地和睿智的行为,才是感化邪见众生的最佳途径。

◎悲观的人是在机会中看到危险,乐观的人是在危险中看到机会。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人往往信赖外在的价值,从金钱身上寻找人生解答,或求诸于力量,结果走上破灭。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完美的声名,或功勋伟业,总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忌妒,猜疑、怨瞋的。故做为一个君子,便要明哲保身,不能一人独占,使人生怨恨诽谤。

◎不要以富贵贫贱论成败得失,只要能尽心尽力来自利利人。

◎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

◎内部有了纯洁无瑕的心灵,外表才会发出闪烁的光明。

◎任何的生活,都没有伤感的必要。缅怀过去,更别忘了要策励将来。常常给自己追溯反省的机会,把握时间去妥善利用人生之旅。

◎人生的目标,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人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贡献的大小。

◎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与疲累。

◎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不必表现突出奇异,内中有德自会感于表。

◎漫长的人生旅程,如果没有宗教的信仰,就好比失去指南的大海孤舟,不知归宿何方。所以说,人不可无宗教信仰。

◎人生就像在大海中的孤舟,漂浮不定,何其短暂与脆弱,实应努力掌握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意志,在短暂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永恒,在脆弱的生命中,证得至刚博大的理体。

◎人生一切都是无常的,任何一事物都不能永远存在。盛极必衰,荣昌的也必然会枯谢,无论何物都逃不过生灭之法,这就是绝对的真理!

◎宗教的目的,乃是要导引世人,步上和谐安详的康庄大道。所以各宗教不应该互相诽谤,让没信仰者,更加歧视宗教。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实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知识与经验,首先应试着去接纳别人。以诚恳谦虚的态度,从事心性上的历练与修养。

◎缺乏真诚,敷衍塞责,历久露伪,人将鄙弃。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自大与懒惰。不必羡慕别人的收获,但问自己是否有在耕耘。

◎生命的意义是为了服务,生活的价值是为了奉献。

◎厚以待人,严以律己,以贡献代替占有,以力行代替空言。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经得起一切考验的人,成就自然归于他。

◎常批评别人的缺失,会使自己后患无穷。

◎一个人不要问你的工作贵贱和阶级的高低,而要问的是你所作的工作,对国家及社会有无贡献。

◎一个人必须要有清廉的操守,然后才能有伟大的作为。

◎想做一个聪明的人,需细心去听人家说话,以镇静的态度来回答。无话可说的时候,要懂得三缄其口。

◎一切事业的成就,均系于愿力,愿力就是创造性的动力。

◎人与人之相处,若能时时抱着感恩的心,则仇恨、忌妒便会消失无踪,生活才能获得美满。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

◎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以无益的话,去占别人有用的时间,不仅使人讨厌,简直是不道德的。以有用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非但无补实益,简直是糟蹋人生。

◎立人之极,建佛之因,人道之正果,即大乘之始阶。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由遵行人伦的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菩萨行。

◎要学佛先学做人,要学做人先得经过磨炼。 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样,先要经过千锤百炼,然后细心地去琢磨,才能成为得心应手的利器。

◎一个发菩萨愿的修行者,应该时常提醒自己,生命就在呼吸间。 所以只要认为是自利与利他的事,就不必畏惧旁外的是非,只管勇往直前地去完成它。

◎一个修行者,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必定会遭遇到无数外力的摧残,但却依旧要傲然地挺立。

◎一个学佛者,更要从清静的生活中,去学习如何甘于淡泊、如何庄严自己、如何在逆境中处于泰然、在顺境中不迷失自己。

◎唯有般若,才是佛法不共于世间哲学与宗教的分水岭。唯有般若,才能开显佛法的究竟真义。

◎《大智度论》云:「五度如盲,般若为导。」

◎善学佛者:依心不依古,依义不依语,随时变通,巧逗人意。 依天人界,进化界,种种学问,种种艺术,发明真理,裨益有情,是谓行菩萨道。

◎仁爱与慈悲的反面即是烦恼与染污,就是贪、瞋、痴三毒。 这些烦恼与染污,会阻止我们发展仁爱与慈悲。

◎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自认为比他人了不起,这会给我们和他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自我爱惜心念和烦恼的解药是佛法,因为佛法是它们的相反。

◎世间无常,要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然后才能安心的人,恐怕永远陷于不安之中。能够调整自心,随遇而安,才是真正的安心之道。

◎「娑婆」是印度语,本义为「堪忍」,本来就带有痛苦、受诸烦恼的意思。 因此在娑婆世界的人,若是想寻求长久的安稳和快乐,无疑是缘木求鱼。

◎爱心是对万物持续的温暖关怀,一个人若只有智慧而没有悲心、爱心,仍旧是一种冷漠的心态,甚至可能变成自利的邪见。

◎一个修行、学佛的人,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人生许多无可避免的不如意之事,也不会伤害到他。

◎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的灵感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 这所谓信,不是口头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去信的。

◎龙树菩萨曾说,智与信必须携手并进。 信为高级转世之因,智为觉悟之源,也有句话说「信心来自于清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我们为何而信。

◎一个心怀悲心的学佛人,必然是神清气爽,愈来愈快乐的人。

◎以「正觉」为人生目标的生活,就是时时保持一个愿行——正确不谬地觉察世间万有本质的真相,并以身、语、意去切合这种觉察,恒常安住于大乐、自在、寂静的境界。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活智慧语录
下一篇:慈悲菩提
 普转一切清净法
 在婚姻中修行
 觉照在当下
 爱与快乐的源泉
 觉醒的生活
 菩萨如何实践方便波罗蜜
 慈悲的笑容
 慈心与悲心
 慈悲与智慧
 慈悲心与出离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第121-140卷)[栏目:五百大阿罗汉]
 悟时自渡[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作为在家居士,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根本上师?[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应教小儿念佛[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五百罗汉 161、道世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