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五戒(十三)
第七科、境想
境是指所持犯的境。杀、盗等都是境,想是能持犯的心,为什么要有境想呢?如果没有境想就不能楷定结罪的标准,结罪就会含糊、笼统,分不清结罪有和无。轻和重,判断不出到底是犯还是不犯,因此境想要让我们知道结罪的有和无。轻和重。律中诸戒所例境想都是佛金口所说,五戒中所例境想,是弘一律师根据《五戒相经》内容所例。举第一条杀戒的境想,使大家明白。
杀戒。有六句境想:
1、人,人想,上品不可悔罪。这是说优婆塞、优婆夷想要杀人。正杀人时,也知道自己所杀是人,没有想差,所以结重罪,犯上品不可悔罪。
2、人,人疑,上品不可悔罪。优婆塞、优婆夷杀人,正杀人时,内心就想:杀的是人呢,还是非人呢,对自己所杀对象有所怀疑。但还是去杀了,同样结重罪。
3、人,非人想。中品可悔罪:优婆塞、优婆夷杀人。所对的是人,但认为自己所杀的人是非人。这个想不是故意想,真的是认为是非人,而杀之,是可以忏悔的,就结中品可悔罪。
4、非人、人想,中品可悔罪。非人作人想,因为毕竟是非人,杀的是非人,结中品可悔罪。
5、非人、非人疑。中品可悔罪。若优婆塞、优婆夷杀非人,怀疑对方是非人。结中品可悔罪。
6、非人、非人想,中品可悔罪。若优婆塞、优婆夷杀非人,清楚知道所杀的是非人,没想差,结中品可悔罪。如果心里真正认为跟所杀的有差错时。结罪有轻有重。杀畜生也一样,是下品可悔罪,比如杀虫,作虫想,杀之,就落到杀畜生里。
以下四戒也是类此而推,这里就不讲了。
第八科、开缘。
开缘就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不犯本罪。
1、杀戒。
优婆塞、优婆夷在盖房子劳作时等,掷刀、杖、瓦、石误着彼身,死者。没有想打人,结果正好落到人身上,对方死了。不犯。没有杀人的心。
优婆塞、优婆夷,若营事作房舍,误堕堑石、材木、椽柱。死者,不犯。
优婆塞、优婆夷,若于重病人扶起、扶卧、浴时、服药时、从凉处到热处、从热处至冷处、入房、出房、向厕往返。若一切无害心而死者。不犯。因为看病人小心看护,并且是怀有慈悲心。是误犯,所以不犯。如果漫不经心。不顾后果,因此而让病人死了,还是犯的。
优婆塞、优婆夷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不犯。如果痴狂。不知道自己是优婆塞、优婆夷,完全迷失了不犯。如果知道自己是优婆塞、优婆夷而杀生,还是犯的。心乱就是被非人所打。四大错乱,或有先世后报致使心散乱,心不由自己控制,但如果知道自己是优婆塞、优婆夷,杀生是犯的。痛恼所缠也是这样,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痛恼痛苦得不知道自己是优婆塞、优婆夷,不犯。杀非人、畜生也是一样。这是从佛制戒上开,不犯。
第二、盗戒。
若与想。优婆塞、优婆夷是他人所给物,拿了不犯。如果明明知道别人不给,故意想成是别人给的,就犯。
若已有想。优婆塞、优婆夷误认为是自己的东西而取,不犯。 。
若粪扫想。优婆塞、优婆夷取无主物粪扫的东西,比如取垃圾堆里的东西,不犯。
若暂取想。优婆塞、优婆夷如果知道是有主物,虽然主人不现前,但用后即还,做暂取、借用想。没有盗心取,不犯。但是佛制不应该不问主人用别人物,要结下品可悔罪。
若亲厚意想。两个人不分彼此。如果取亲厚意的东西,不犯。但是,够七个条件才能称亲厚意,即:
1、难做难做。对方不管怎么样都愿意极力为他代劳,而且做之无厌。
2、难与能与。自己贵重财物给对方一点也不吝惜。
3、难忍能忍。对方对自己极其违恼,一点也恨不起来。
4、密事相告。有心事不能对别人说,只能跟对方说。吐露心事,没有任何隐瞒。
5、互相覆藏。为了维护对方的名誉,互相抑恶扬善,赞叹对方。
6、遭苦不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哪怕对方进了监狱,也要想方设法帮助对方。
7、贫贱不轻,始终如一。一方富贵,始终不忘对方,一如继往相待。
如果够了这七个条件的彼此俩人。才能称亲厚意。这样,取对方物,不犯。不是一般的好就行,如果不是亲厚意是不可以取的。不是亲厚意,不得强做亲厚意,取人物。
第三、邪淫戒
若睡眠无所觉知。优婆塞、优婆夷睡着了,有人来行淫,不知道不犯,优婆塞、优婆夷被怨家所逼。不受乐,不犯。
若一切无有淫意:不生一念淫欲心,不犯。如果有一点,就犯。
第四、妄语戒
优婆塞、优婆夷戏笑说不犯本罪,但结下品罪。因为乖违说话仪则。
优婆塞、优婆夷疾疾说。对方不知在说什么。虽不结本罪,但乖违说话仪则,结下品可悔罪。
优婆塞、优婆夷屏处独说。没人时单独对自己说,违背说话仪则,不结本罪。但结下品可悔罪。
优婆塞、优婆夷若欲说此,错说彼。本来是在说怎么样修,怎么样才能证果,结果表达不清楚,说错了。不犯本罪,也开不犯下品可悔罪。不是故意要欺诳人。
优婆塞、优婆夷梦中说,不犯,
第五、饮酒戒
如果优婆塞、优婆夷的病用别的药都治不好,只能用酒才能治好,可以开,用酒做药,如果喝,不犯。
用酒涂疮,此时酒是外用,不犯。
第九科、悔过。
受了五戒,要尽形寿尊重珍敬持守不犯:佛念我们凡夫惑重业习深,有的人脾气大;有的人贪心重;不是今生这样,是无始劫来带来的,如果不懂修行,就是养贪嗔痴,越养越深。无始劫来至今天,我们刚学佛受戒,要马上改正,是不可能的。佛说有二种健儿,一种净持不犯;一种犯而能悔。只要能如法忏悔,还是可以恢复清净的戒体。忏悔。就是忏其前愆,悔其后过的意思。忏从前所犯,悔以后不再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