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语辑要 1-2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81
法语辑要—一           海涛  辑
 
1.于受乐众生生欢喜心者,起二种心:一者,能于他财物中、他资生中不生贪心;二者,于他富贵胜乐不生嫉心。
 
2.念诸众生如念子想者,起二种心:一者、能如父母念子,遮护诸恶;二者、常于一切众生不舍慈心。《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3.菩萨受持菩萨戒者,至身专念自省己过,不讼彼短。见行恶者心不瞋恨,见破戒者心生怜愍,无有瞋恼。《菩萨善戒经》
 
4.修忍之人一切爱敬,不忍之人众所憎恶,增长烦恼。
 
5.长烦恼故,生死增长;长生死故,生诸难处;生难处故,远离善友;远善友故,不闻正法;不闻正法故,重翳疑网;以疑网故,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方便报佛恩经》
 
6.菩萨乐善法欲,世间珍宝无不弃舍,以身承事无不恭敬,于和尚、阿阇梨极生尊重。所以者何?为断系缚求如是法,为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求如是法。发心如宝,除诸众生贫穷困苦,求如是法;发心如药,安乐一切众生,求如是法。《菩萨别解脱经》
 
7.佛告诸比丘:「菩萨尽其形寿乃至或遇丧命因缘,毕竟不得舍善知识。」《大乘四法经》
 
8.不念他人恶,常思其善事,智慧离分别,人中最第一。
 
9.生死如毒树,悟即法身果,生死与涅槃,本性皆平等。
 
10.净慧贤圣行,大悲常利物,不择于怨亲,恒离于分别。
 
11.耆年多智慧,净戒悉圆满,亲近如是人,速成安乐行。
 
12.智慧无垢人,三业恒清净,应亲近是人,尊重过父母。
 
13.无智难亲近,能坏善人心,如火烧枯木,应当常远离。
 
14.供给于恶人,欲益反招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
 
15.供养智慧人,小善获多福,如人饮甘露,求得安隐乐。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法语辑要—二           海涛  辑
 
◎菩萨于一切众生生大慈悲
 
1.菩萨摩诃萨如是如实知众生心:于未得解脱众生不生瞋心,得解脱众生不生喜心,唯于未得解脱众生生大悲心,得解脱众生生大慈心。
 
2.菩萨摩诃萨如实知贪心而不生瞋,知离贪心而不生喜,唯于贪心众生生于大悲,于离贪心众生生于大慈。
 
3.菩萨起贪心时,修不净观即灭贪心;起瞋心时,修行大慈即灭瞋心;起痴心时,修因缘行即灭痴心。
 
4.以如实知故,菩萨于一切众生生大慈悲。菩萨作是思惟:「我今以此如实三昧法门如实知,为令一切众生成就!」是菩萨以大慈悲心熏修。依彼大慈悲心,修持增上戒、增上三昧、增上慧满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法集经》
 
5.有四事疾得佛道。何谓为四?一曰常行大慈,哀诸群生;二曰常行大哀,为之雨泪;三曰常行大喜,和颜悦人视于众生;四曰常行大护,救度三界生死之患。是为四。《佛说决定总持经》
 
6.《宝云经》云:「谓诸菩萨于诸威仪进止发精进行,若身若心常无懈倦,是名菩萨毕竟精进。
 
7.云何于此精进得生懈倦?或非时分修极重事,遽生怯弱,尚未成熟,信解难行苦行,便谓施自身肉,何得非时持此受用施诸众生。由是菩萨于诸众生而生懈倦,实时捐弃积集大果菩提心种子。」
 
8.毁正戒者,此恶知识,应当远离。如是毁正见、正行、正命之者,悉皆远离。
 
9.乐愦闹者、多懈怠者、着生死者、背菩提门者、乐居家眷属者,应当远离如是诸恶知识。
 
10.善男子!虽乐远离此恶知识,然不于彼发起恶心及损害意,应如是住心。《宝云经》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归依与发心
下一篇:法语选粹 1-2
 生命的喜乐
 08-006善哉菩萨行
 归依与发心
 08-013居家修持法辑要
 四种修行为上法 1-2
 08-001生活智慧语录
 08-029做生命的主人
 法语辑要 1-2
 08-030菩提心的力量
 08-012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二二 堕落音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生死的幻觉 序 我和我生长的地方[栏目:白玛格桑法王]
 五、临西妙境,却为地藏经而滞留[栏目:地藏菩萨灵感记]
 《胜鬘经》课程简介(释绍玄)[栏目:其它法师]
 感受的类型和超越感受的状态[栏目:印度内观研究所]
 成佛的道路上需要哪几个过程?[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第九章 云门家风 六、灯灯续焰[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恭敬经典[栏目:宣化上人]
 宽容[栏目:禅林衲子心]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明辨) 八圣道 1.正见[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