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返回 公案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21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牛头法融的《心铭》中,有这样的两句话。
  
  从这两句话可以理解到,静坐不等于参禅,静修不等于学佛,打坐未必能开悟。
  
  中国佛教对于「禅」有两种定义。其一是由静坐入禅定,称为小乘的次第禅,且跟一般宗教的冥想、默祷相通。这些都是将心守静,把心守于宁静、安静、平静的状态;浅的层次叫静坐,深的层次叫禅定。另外一个定义是中国禅宗的「禅悟」,不一定要打坐,只要把身心放松、放下。心中没有任何执着、追求,就能保持宁静、安定。我曾将之形容为无底的垃圾桶,也是无形的反射镜。于此境界中没有烦恼的现象,但有智慧的功能。
  
  牛头法融的意思是说,如果将心守静,就还未离开病。「病」是什么?如果仅是静坐的安静,心没有明,一旦干扰发生,马上还会受到影响而起波动。难怪守静习定的人,总是希望单独躲入深山去或者离群索居;他们厌惧烦嚣,喜欢宁静。这种人即使能入定,在定中没有烦恼的现象,但是他们的自我中心一直都在。当定力消失而出定时,轻微的问题可能还引不起烦恼,万一遇到狂风骤雨、跟他自身的利害得失有大冲突时,依然会有贪欲瞋怒等烦恼出现。因此牛头禅师认为,这样的修行法或修行层次,尚未离开烦恼的病。
  
  中国的禅宗虽以打坐做为修行方法之一,然而更重视在十字街头参禅,在人群之中、市区之内用功。身处人间而不为人间的种种现象所困扰,那才是禅悟的功夫。普通人如果懂得禅悟的意义,并且常常面对环境练习心平气和,那也可谓近乎禅悟的功能。即使未臻禅悟的境地,功夫日积月累,烦恼的起伏也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返回 公案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片石在心
下一篇:杂货铺
 生身父母在深草里
 直用直行
 踢倒净瓶
 石头出汗
 片石在心
 舍父逃走
 空中一片云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唤院主
 死猫儿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阅世界大同之道[栏目:太虚法师]
 竹溪善禅师塔铭并序[栏目:太虚法师]
 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九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有人讲,放生不可能每个物命都能够生存下来,我们放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第三章 般若中观和禅宗不是了义正法吗? 第三节 仗不上人势的尴尬[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七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栏目:杂阿含经]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栏目:宋高僧传]
 印光大师说故事 86、急念观音 布去儿生[栏目:灵岩故事]
 人人皆具如来藏[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