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法门的“信”该如何理解?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8
问:净土法门的“信”该如何理解?
 
印光法师答: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著,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则惑业净尽,斩断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实难。故须专修净业,求生极乐。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随己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
 
节录自:印光法师 与陈锡周居士书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什么说末法众生唯依净土法门得度生死?
下一篇:净土法门的“愿”该如何理解?
 净土法门是谁建立的?
 怎样阅读《安士全书》?
 念佛为送死,念观音为保生之谬说
 修净土人需用禅家的开示吗?
 念佛之人如何面对患难?
 修净土法门什么最为要紧?
 为什么修净业人还是老实为好?
 为什么念佛时毫无感应?
 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念佛众生?
 我想见佛可以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七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佛说般舟三昧经》三字决(慈法法师开示)[栏目:般舟三昧念佛法门]
 禅修时观想上师归依境,上师三处放光观不清晰,请问该怎么办?[栏目:圣道光辉·答疑解惑]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八 阿修罗王众——心灵的震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生死大事 - 生死像睡一场觉[栏目:方外看红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07-091修行摘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一六 六万槌鬼事[栏目:饿鬼事经 第四 大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