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四节 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3
  第四节  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
  宗密是一位从教入禅的大师,其观法的特点,是将禅与华严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夹圆觉经大疏钞锣卷十三说:“余先於大小乘法柏教中,发心学习数年,无量疑情求决不得,後遇南宗禅门真善知识,於始终根本迷悟升沉之道,已绝其疑”。宗密遇到南宗的道圆,使心中无敷疑情顿然消释,因此,他的观法是得力於禅家的荷泽禅和教家的《圆觉经》。从此出发,宗密将禅者的修习,按照深浅不同,分为四个等级:
  一、外道禅:是欣求生天,厌恶欲界。这是印度外道禅者追求的目的,属四禅、四空定。
  二、凡夫禅:明佛教因果之理,惧三途苦,求人天乐。修施•戒、禅定等一切善法,得生人道天道,乃至色界,无色界。
  三、小乘禅:视生死如冤家,三界如牢狱。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无我观智,得阿罗汉果,灰身泯绝,永离诸苦。
  四、大乘禅,分为三宗:
  1.息妄修心宗;说明众生虽然本具佛性,但为无始无明所覆盖,不能显露。比如镜之尘垢,必须勤加拂拭,才能出现明净镜面。同样人们的烦恼,必须时加消除,才能显现本具的佛性。是以行者应该远离闹市,安住静处,调身调息,跏跌宴坐,舌挂上颚,心注一境,使妄想歇息,真心朗照。此宗代表有南倪、北秀、保唐、宣什等人。
  2.泯绝无寄宗:主张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也是假名。无修可修,无佛可成,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求,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虚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此宗代表有石头、牛头,径山等人。
  3.直显心性宗:宣示真性是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然其体即用,能够造作种种,为凡为圣,现色现相。对此心性,禅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洪州宗认为心性也名佛性,即是我人日常语言动作,贪瞠慈忍的心相。佛性指人人本来是佛,用不到起心修道,任其天真自然,任运自在,名为解脱。荷泽宗认为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明不昧。此空寂之知,即是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虽备修万行,但以无念为宗。唯得无念知见,则爱恶自然淡泊,悲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然增进。然此二家,皆会相归性,故同一宗;不密从《华严》的性起教,入荷泽禅的见性宗。但其思想核心离不开《华严》的印记。如其所见“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心性。是从《华严经出现品》一段经文引申出来的。现将这段经文引证如下。
  佛子!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譬如有大经卷(喻佛智慧)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喻智体无边廓周沙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  一切皆尽(喻体上本有恒沙功德,恒沙妙用)。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喻佛智全在众生身上,圆满具足)。如一微尘(举一众生为例)一切微尘,亦皆如是。时有一人,智慧明达(喻世尊),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天眼隔障见色,喻佛眼隔烦恼见佛智),於诸众生无少利益(喻迷时不得其用)。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喻说法除障),出此大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著,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敦
  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於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宗密时代,敦,禅二家,门户知见很深,相见如寇仇,相敌如楚漠。他为了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佛教内部妁大团结,竭力主张禅教一致之说,编写《禅源诸诠集》一书,从教中寻找禅的源头,将教之三教舆禅之三宗相配对。三教:一将识破境教(唯识法相宗),二破相显性教(三论宗),三真心即性教(华严宗)。三宗: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
  一、将唯识法相宗与息妄修心宗的北禅相配对。唯识宗认为一切客观存在,都是识所变现、提出“境无识有”的主张。北宗禅的重要文献爽大乘开宗显性顿悟真宗论镊,引用阿赖耶识与大圆镜智等唯识宗的术语,来论说心性,可以看出其与唯识宗的关系,是源渊有自。义北宗禅在修持上主张,时时拂拭外境舆烦恼,凝心静住,这与唯识宗的五重唯识观,何岂相似乃尔。
  二、将三论客与泯绝无寄的牛头禅相配对。考牛头法融禅师,曾於牛头山从灵法师学三论,又从止观寺僧诠、茅山大明法师学习般若止观。因此法融的无得正观的禅学思想,与三论宗的般若学,是息息相关的。
  三、将华严宗与直显心性宗的洪州禅、荷泽禅相配对。华严的性起说,举体全真,性起唯净。所谓性起,即依体起用。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全是性起,则性外更无别法。所以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尘尘世界,相即相入,无碍熔融,具十玄门、重重无尽,皆由性起。此与曹溪•荷泽将一切烦恼视为佛性的全体作用,不谋而合。
  宗密禅教一致的学说,为中国佛教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由宗派林立,步入宗派融会的新时期。继宗密後,有永明延寿(九〇四—九七五)著《宗镜录》一百卷,将法相、三论、天台、华严,与禅融会。将真如心,贯通各宗的异说,以华严根本大教,融会性相争端。继承永明延寿思想的,元代有中峯明本(一二三六—一三二三),明代有云栖袜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近代有圆瑛宏悟(一八七八—一九五三)。宗密的学说,传到朝鲜、日本後,一些禅师将其奉为龟监。可见其对国内外佛教是有着重大影响。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宗简论 结束语
下一篇: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三节 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
 答胡培炯问禅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一节 杜顺的法界观门
 沪港佛教的友谊源远流长
 试论震华法师的佛学思想
 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二节 法藏的妄尽还源观和十重唯识观..
 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二节 二祖智俨
 真禅法师诗集
 论金乔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谈谈禅宗——讲於上海佛教居士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灌顶的意义[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一 (1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净土决疑论》讲记 八[栏目:传印法师]
 真正的禅[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净土法门的运作原理——光号摄化[栏目:关其祯居士]
 佛学启蒙 单元三 佛教常识 第廿八课 译经与求法[栏目:佛学启蒙]
 早晚课诵完回向,是否给门中先祖也回向,给故去人回向?[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附录 一年又半的静坐经验(卢怀道)[栏目:蒋维乔居士]
 用现代的观点看佛教(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栏目:佛教与科学]
 坐轿与抬轿[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