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南传吉祥经
 
{返回 法舫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8

南传吉祥经

《吉祥经》

自出巴利三藏中之小部阿含。[注一]

法舫法师 译

‘民国丙戌十月,礼佛圣迹,阅一月而归,接星洲慈航兄函,谓中国佛学月刊将更名为人间佛教,嘱为文章,忆大醒兄主编海潮音时,曾辑人间佛教专号,自此以后,斯名颇为佛学界所称用之。本经所说,都十二颂,皆系明人间佛教。决无谈玄说妙之语。此经传诵南方诸国,定为僧伽早晚课诵之一。人间有吉庆事,则延僧诵此经,诵已解说。虚大师久倡人乘佛法,即是人间佛教,与此经意吻合,故译出之,应慈航法师之请,译文经徐梵澄先生润色数处,特此志谢。丙戌腊月法舫谨识于印度国际大学。’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天人,于后夜分,身诸光明遍照只树园林。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却住一面,而以偈白佛言:[注二]

诸天与世人,思维吉祥事,希求于幸福,何谓胜吉祥?

一、[注三]远离愚痴人,亲近智慧者,供养于应供,此事胜吉祥。

二、静住安适处,由曾作福业,而自修善德,此事胜吉祥。

三、凡学诸律仪,真实与工巧,及善说语言,此事胜吉祥。

四、侍奉于父母,摄受妻与子,所作无系累,此事胜吉祥。

五、布施与修持,摄受亲眷属,诸业无过咎,此事胜吉祥。

六、远离诸恶业,亦不饮诸酒,于法不放逸,此事胜吉祥。

七、尊敬与谦让,知足常感恩,依时听正法,此事胜吉祥。

八、忍辱与谦卑,具足正知见,谈论于正法,此事胜吉祥。

九、苦行与梵行,而得见对谤,证悟与涅槃,此事胜吉祥。

十、接触世间法[注四],心寂不为动,无忧离贪欲,此事胜吉祥。

十一、如是修诸行[注五],而能无堕失,随处得安隐,此诸事吉祥。

十二、[注六]终。

注一:南传巴利文三藏之经藏,有五部集经,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小部是也。小部阿含有十五种,此经为第一种集内所收之第一经。

二:依原文,在此句前有‘天人立住一而已’,依中文似嫌重复故略之。

三:此颂末一句,依原文应译为‘汝说胜吉祥’。其含义乃系一问词,故改译如此。每颂下注数目字,以便检对原文也。

四:此中世间法者即所谓利、哀、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也。

五:此一句原文直译为‘作此等已’。按意即是修以上诸行也。

六:此经无流通分。


{返回 法舫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南传大藏经之总目录
下一篇: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五章 思量能变识(人生论)
 佛学:中国文化血液中最哲学的分子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法舫法师行传
 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
 南传大藏经之总目录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佛学与中国文化
 南传吉祥经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三章 从中国佛学史看唯识学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四章 了境能变识(知识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释《大毗婆沙论》代表观念[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五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布施[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无量寿经》之光明独胜[栏目:大安法师]
 以戒为师[栏目:禅林衲子心]
 超脱尘劳(慧如)[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91经 扰动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如来真子章第十四[栏目:白话佛经]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三)以修行正法回报母恩[栏目:圣者言教]
 佛乘宗要论(纯正的佛法)[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