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惠空法师访谈录
 
{返回 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3

惠空法师访谈录

马明博

问:“您对当前佛教界为了使佛法与生活联系起来。所提出的‘佛教现代化’有何看法?”

惠空法师答(以下简称“答”):‘佛教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社会的科技、现代的社会文化传播方式、经济价值观念的变化中,佛教与   众生的业感结合。每个时代的众生都有不同的业感,在这个时代,要使与佛教协调、结合,就必须要根据现代的经济形式、管理、方式、文化教育方式等调整我们的弘法方式,来契合   这个时代众生的业感,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就是‘上契诸佛所得,下应众生所求’。

“我们必须了解这个时代的众生在这个时代的业报,了解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态度、人生观,外在的社会文明   、内在的人性本质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选择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即所说‘佛教现代化’。对于佛教的法义来说,不存在什么理代化的问题,因为佛法超越时空的束缚。‘佛教现代化’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弘法的一种方便,佛法的本   质是不会改变的。”

问:“现代社会生活中们学佛总要去依止善知识,那么善知识有无标准?”

答:“能够依止善知识,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必须是明眼人才行。我个人认为:你有多少善根、福报、智慧,你就有多少善知识。少了善根、福报、智慧,即使善知识在眼前,也不一定能看出来。这里还有一个‘缘’字,善根、福报、智慧之外,缘份还很重要。

“我觉得善知识是有标准的(一)言行如一。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就是他内心的显现。《维摩经上讲》‘直心是道场’,心不直,如何能是善知识?唯有直,才能真正接触到法,才有可能是善知识。(二)生活清净。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活,就是如何面对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弄   得很享受,会是善知识吗?他的心里还需要好多的物质来衬托,他会是清净的吗?”

问:“有无神通是否是判断善知识的一个标准呢?”

答:“神通与善知识没有关系。我个人认为,善知识第一是知见正确。善知识拥有正见,可指出一条正确的修行路,让你少走弯路,这不是善知识吗?另外不要以为培养出状元的老师就一定是状元,善知识也是这样。

“好多外道有神通、功能,在佛陀的时代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你能说他是究竟的善知识么?”

问:“您如何看待苦行?”

答:“苦行不是修行绝对的、唯一的方式。有些人通过苦行锻炼定力,培养智慧,但是并非所有的修行人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苦行还要看个人的条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来修行的。”

问:“对于佛教因果轮回观念有的人不能接受,您在弘法中是如何处理的?”

答:“那就先讲他能够接受的。弘法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未结法缘,先结人缘’。先结人缘,就是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即使你对佛法有看法,对于某些问题无法接受,可是你   对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偏见,可以接受,我们是朋友,这就够了。因为只要朋友不断,总有一天你会来找我结法缘的,到那时,你就不会不能接受了。

“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要能够受别人的误解、怀疑,能够正确地对等各种事物。弘法如同给病人治病。有十种药可以治好他的病,但是还要看他喜欢哪一种,因为他的病好不好,跟他内心的感受有很大的关系。你给了他最好的药。可是他接受不了也不行。他能接受的,能起到治疗效果的,对他来说是好药。弘法解除人们的疑惑也是这样。这首先要求我们自己要深入经藏,正确地理解经文法义;其   次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讲得究竟透彻明了,他茅塞顿开了,怎么会不能接受呢?他也会更信服你。”

问:“台湾佛教发展很快,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红(暴力)’、‘黑(黑社会)’、‘黄(淫秽)’、‘白(毒品)’的情况呢?”

答:“这是社会的问题,不是佛教问题。佛教发展对社会风气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是佛教发殿还需要动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只要大家一起发心,这些现象一定会改变的。”

问:“您认为弘法中最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弘法要面向文化教育,因为你面向知识阶层,这样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在现代社会弘法可以菩萨行方便,借鉴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形式,但要一定没有后遗症才行。我认为,弘法要理清佛法与非佛法的界限,对于非佛法,不要去批判它,理清界限就行了。

“比方说气功的打坐和禅法不同,我们讲解、分析,让人们了解这些区别就行了,同样,对于其他的宗教,也是一样。

“单就对于弘扬佛法而言,还要显正破邪。显出正法来,邪法则不立,他自己已经站不住脚   了。我们还批评他干什么?

“我们知道,弘扬法的人有二种:一是出家的僧人;一是在家的居士,大家好好地依据佛法生活,这本身就是在弘扬佛法。我觉得让大众正确地对待佛教,取决于我们每一个正信的佛教徒的共同发心与身体力行!”


{返回 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者的财富观
下一篇:汉传佛教的僧侣生活
 禅者的财富观
 人间好时节
 汉传佛教的僧侣生活
 玉泉寺随想
 石头路滑
 舌尖上的禅
 从五祖寺走出两个夜行人
 九华吟草
 石塔东路29号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谈佛教的信仰观[栏目:陈星桥居士]
 略论阿含之无我(大心)[栏目:阿含思想研究]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致通一法师函[栏目:明真法师]
 学佛乃为知苦以离苦(大愿)[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五九)[栏目:杂阿含经]
 静坐与喜悦之路 观察脚[栏目:护法法师]
 求往生的人有病还要吃药吗[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