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7-120如何面对生命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0
如何面对生命—一          海涛  辑
 
1.对一切众生来说,死亡通常是一种极为强烈的痛苦,而此种痛苦的感受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大乘与金刚乘的教义里,基本上只是一种观念而已。
 
2.死亡,或者死亡这个字所代表的概念,与出生的涵意是相同的。
 
3.死即是生,生即是死。死亡是另一剎那的再生,另一个存在,另一种对新环境的全然体验。
 
4.出生意味着死亡,是前一剎那的消逝,前一生所有生活体验的完结,前一个时空的全然转移。
 
5.假如能如实地去透视死亡的实相,它其实就是另一个重生。
 
6.瑜伽修行者密勒日巴,曾在他的十万歌集里说,对于一个瑜伽行者,所谓的死亡并不是死亡。事实上,死亡是瞬间闪过的开悟经验。死亡是当下剎那的了悟。
 
7.在金刚乘,死亡的经验,事实上是对我们根本的佛心、根本的佛性的一种体验;它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轮回尘嚣中很难体认到的自性本心。
 
8.在死亡的当下,我们有一个最佳的机会从尘嚣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纷扰中解脱出来,所有这些纷扰此刻都停止了。
 
9.在死亡的时刻,在死亡的当下,我们会进入一个关键的时刻,一个珍贵的时刻——一个可以体验到我们自心本然无念境界的宝贵机会。
 
10.密勒日巴说,对金刚乘的行者而言,死亡是决定何处、何时我们可以了悟自性的时机。
 
11.在显教来说,就是可以了悟自心的本性,也就是在心经,以及其它很多般若智慧经典里所阐释的毕竟空性。在小乘及声闻乘里,死亡是我们能完全体验无常以及剎那生灭的一个机缘。
 
12.做为一位佛教徒,一位不论是金刚乘、大乘、小乘的佛教徒,我们都应期待去体验它,这是一个我们应该盼望的大好机缘。
 
如何面对生命—二          海涛  辑
 
1.死亡本身并非一种好或坏、快乐或痛苦的体验。如果我们能以其本来面目去经历它,则此体验将转化为一个更深的悟境——自心本性的当下深悟。
 
2.把心安住于死亡的实相,并体验它。这就是金刚乘与死亡打交道的方法,也是对死亡最真实的体验与了解。
 
3.轮回中的一切经验,都带着恐惧的本质。
 
4.变坏之苦其实就是无常之苦。如果我们不了解无常的本质,无常便会造成我们的痛苦。
 
5.死亡时的恐惧,是因为害怕失去「我」;害怕伤害这个我们极为执着,称之为「我」的生命肉身。
 
6.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所谓的「我」基本上只是一种组合,一个肉体生命和心灵神识的组成。因此,我们真正的「我」,「我」的实际存在只是我们心识作用的延续而已——每一分每一秒,前世到今生,此生到来世。
 
7.心识剎那作用的连续,心识剎那存在的连续,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才是真实的自我。
 
8.死亡并不是什么值得恐惧痛苦的事,因为它只是像搬换了一间公寓一样——我们这个色身就像一间公寓,是一间租给我们心识住的房子。
 
9.肉体就像一间我们租来的房子,而我们的心识则像搬入新房子或搬出旧房子的主人,此生全看我们如何来使用这间租来的房子。我们可以期望搬进好一点的地方,或者坏一点的地方,因此,搬家不一定就是坏事,死亡也不见得就要恐惧。
 
10.对于一位佛教行者而言,死亡是可以让我们体悟自心真性、体悟我们心识真实本质的大好机缘。
 
11.心识的负面有恐惧、痛苦等情绪,例如,愤怒、憎恨、嫉妒、贪爱等,这些是属于我们心识的负面;另外,心识有它的正面,正面的本质我们称之为根本的清净,或心的根本真善,它也是我们心的真实本性。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7-119因果业报
下一篇:07-121忍辱之道
 07-010戒妄语.护口修善言
 07-117《骂意经》辑要
 07-135戒律是最殊胜的安乐
 07-106修行当明辨善恶知识
 07-036菩萨的发心
 07-110万法唯心造
 07-008《华手经》辑要
 07-085生命宝典
 07-111《慈悲孝亲》
 07-005探讨曼陀罗.时轮金刚沙坛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炳的《明佛论》——公元五世纪初的中国佛教观念[栏目:宋立道教授]
 从《颂古百则》到《碧岩录》[栏目:宋立道教授]
 来果和尚自行录[栏目:高僧传记]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第一章 明成佛之因[栏目:冈波巴大师]
 “死”的警觉[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离苦得乐之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四)真正的孝道[栏目:圣者言教]
 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4-1 上[栏目:梦参法师]
 销矿成金,纯化爱情[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学佛问答 第二六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