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医与中医(妙空)
 
{返回 佛教与养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37

佛医与中医 

妙空 

  中医是中医学的简称。中医学与古巴比伦医学、印度医学合称人类最早形成体系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医疗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学体系。佛医是佛祖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们在修行成佛的价值取向下,融摄了古印度医学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独特医学体系的宗教医学。自它随着佛教的传播传 入我国之后,就与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学相融摄而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医学。
  中国佛教医学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的一株瑰丽奇葩。它与中医学的关系通俗地讲,是印度佛教医学的种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结出的硕果。既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其相通之处,如佛教的极微说和中医的元气论、佛教的缘起法与中医的天人感应、佛教的诸行无常与中医的恒动观、佛教的四大学说、五大归纳法与中医的阴阳五行说、佛教的中道观与中医的整体、平衡观等等。若从医学的本质上讲,古昔圣人在世出世法上都追求医学之道。这个医学之道就是祛病救人,健康长寿。《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上古天真论》曰: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活淡虚无,真气从之,槲申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圣人认为,人的身心虚弱就易被邪气贼风侵入。为什么?元气论认为,人的生命始于气聚,终于气散。所以,中医学就以气的充沛与否、气的运行是否正常协调等来阐释生理、病理现象。若体内之气充沛,运行正常协调、人体机能就活动健全,体温正常,抗病能力强,整个生机协调旺盛,处于健康状态。若气有虚实之变,或运行失常,整体或局部组织脏器的机能活动就会兴奋或减弱,体温也会变异,这就易被邪气侵入而罹病。《大论》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是阴阳变化的结果,即《周易·系辞》说的“男女交媾,万物化生。”就是说,新的生命源于男女交媾,生命的整个过程也是赖于自身阴阳的对立统一。若阴阳失调,或阴盛阳虚,或阳盛阴虚,或阴阳两虚等等,都易被邪气贼风侵入而患病。这时,就要通过补其不足或并补之法,使阴阳恢复对立统一关系,人就会复归于协调平衡的健康状态。
  总之,调气也好,补阴、补阳或阴阳并补也好,都是在补虚。目的就是避免邪气贼风的侵入。
  那么,何谓邪气呢?从虚而入之气谓之邪气,亦名虚邪。那么,何谓贼风?窃害中和之风就是贼风。这在佛道来说,就是正念虚,邪念从虚而 入,就产生妄念。妄则窃害“去伪存真”的中道之法。若然,盗贼蜂起,神不守舍,烦恼丛生,即是病也。反之,心情恬淡,寂漠无为,专注一境,修持静候,正念即从之而生,精神内守,邪念就无机可寻,魔鬼也无隙可乘,正念就会安然固立。正念固立,妄念就不会侵入,病魔还能从何而来?
  《黄帝内经·素问》卷一《灵兰秘典论》曰: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内经认为,心为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之君主。君主神明,各官就会安其职守。以此养生,就会长寿,殁世不殆,世及子孙。以此治天下则大昌,寿及万民也。若心主不明,则危。贵贱不分,闭塞不通,十二官则不会相使,恰会伤形败脉。这就不但不能养生,还会灾殃也至。以此为天下,则不但自身危困,连宗祧也会大危。可见,心主之尊、神明之贵若此,故当戒之。
  若以佛教唯识家的心王和心法看来,就是心王神明,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八识就会各安其守,上传下达,政令畅通。以此养生,就会延年益寿。否则,心王不明,贵贱不分,八识相乱,政令闭塞,心所有法中的烦恼、随烦恼就会产生。以此养生,不但不会长寿,还会灾祸临头,危及生命。因此,只有制止魔鬼侵入,观照自己本心,即修行止观,就会治病,还会延年益寿。
  《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曰:
  心为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华严经》认为,宇宙间森罗万象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也在内,都是“心”之产物。这就是说,人的吉凶祸福是由人心的烦恼、意念,乃至见诸于实践的言行,都是招引吉凶祸福的基因。因此说,“心”就成了“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生老病死”的根源和个体轮回的主体。所以,只有摒弃一切欲望,达到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触觉、意不缘法,心无挂碍,才会彻底摆脱烦恼,达到涅 盘境界。
  医史上说,往昔时候,有一个人患了心病,虽经名医多次治疗,也未见效。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位穿着红绸衣裳的妙令女郎,笑吟吟地把他引到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小姑歌曰:
  灵区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帐闷怀言不尽,一丸莱菔火吾宫。
  美妙动听的歌声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就是不得其解。后来,幸遇一位僧医为他解曰:“此乃犯食大麦之毒也。红乃属火,火属心,心藏神。小姑,脾也。脾胃食了大麦,不得消化,燥火人心,乱了真明,致使神色错乱了。莱菔乃萝卜也。”听了僧医这一席话后,他就以萝卜子(即中药上的莱菔子)配药作丸,温开水送下,没过几日,心病就全愈了。因此,在佛教密宗的修持上,要配医药明。可见,佛教医学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众生疾病的良医妙药。

摘自《五台山研究》2000年第1期


{返回 佛教与养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养身首先修心(沈维德)
下一篇:现代“烦恼”对健康的影响(严钟诺)
 佛教养生观 七、比丘尼的修行与养生
 信仰使人长寿(李德才)
 佛教养生观 三、定慧与养生
 佛教的养生理念
 心病还须心药医(罗伟国)
 关注人类生命健康 弘扬佛教养生智慧
 佛教禅定与养生(陈星桥)
 陈大惠对话中医女博士:为什么不可纵欲?
 佛教养生语录解
 香道与养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马年[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观察上师是否具足法相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心的牢狱[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爱恩斯坦相对论与唯识论(太虚大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五天 识心无一动念处一切功德回向西方[栏目:智谕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T 1355经:本经叙述盗瓜者与比丘各说一偈,各述其愿。[栏目:界定法师]
 坚强面对[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生命的梵唱(印谷)[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18 征途[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如何培养合格僧青年[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